Loading...

資料庫

時代講場文章(至2017年2月14日)

爭取公義較民主更可取!

有機會與一群熱衷民主的基督徒午膳,談話中提及此即將成立群體的名稱,這是別人的事,根本毋須本人代勞。筆者直言,公義(或正義,justice)較民主更合符信仰的表達,只因聖經甚少提及「民主」(根本找不到「民主」此字),廣義的「以民為主」或近義的觀念,當然可以找到。然而,「公義」一字與相關概念,卻在聖經中有極豐富的材料,可供思考。

可惜的是本港不少積極參政與論政的基督徒,只會跟著西方民主思想或本地「泛民派」論述,不曾用心思考聖經與公共事務,其實聖經提供的是更堅實的社會行動的信念。

首先,聖誕節宣告的好消息,不是「普選得救論」,或耶穌有資格與希律大帝作公平競爭。當時權力不平等的政治制度,根本不能這樣做;然而耶穌道成肉身,衪「驅散心裡妄想的狂傲人。他使有權能的失位,叫卑微的升高。」(《新譯本》路一:51-52)耶穌進到人類歷史舞台,宣告公義之光要照亮黑暗之處。道之「真理性」,是公開地顯露人的不義;救恩與審判,報喜訊與「禍哉」論兩者是不容分割的。正因為我們所信的是公義之主,而基督徒「行公義」更是責無旁貸!

神期望地上社會活出公義,而基督徒可構思與探討的是:經濟公義(economic justice)、政治公義(political justice)與環境公義(environmental justice)等。

經濟公義要求財富更加公平地作出分配,也許我們無法搞通最低工資或合理工時,但某些行業僱主對員工的無理剝削,教會或信仰群體可就此作教導。筆者極為欣賞的Tim Keller(美國紐約救贖主長老會主任牧師)曾在一篇論及「貪婪」的講章,提及一名基督徒Robert Cain,於一六三五年受到教會紀律,只因他謀取利潤高於教會定下的標準。教牧講道,只要針對錢財與物質,作出忠心教導,不怕因此令人不安(耶穌降生,也是叫希律心裡不安)!

教會可對民主不理睬,但不能對「政治公義」漠視。路加詳盡報道保羅「維權」的過程(路廿二:25-30);倘若選舉特首是公民應有的政治權利,筆者認為爭取 「普選特首」的政治想像較「普選立法會」更重要;要爭取的是「一個香港人,又未被定罪,你們否定他可投票選特首是合法的嗎?」(借用保羅於徒廿二:25的申辯)。

最後,「環境公義」反映在亞哈王強取拿伯保育的葡萄園 (王上廿一章),昔日的亞哈與現今港府,何其相似;借用此段經文來思想清拆天星碼頭及鐘樓一事,當中人與事又是似曾相識。

筆者只想指出,聖經對公義有豐富的論述,與其說教會民主思想不足夠,倒不如說教會在「公義」課題上有嚴重缺失。正因為華人教會沒有「公」共之「義」,只重私人之義(不吸煙、不講粗口、不賭錢等),於是「好信徒」就等同有好私德之人,忘掉了聖經對「公共之義」的重視!

(轉載自香港教會網站。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http://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時代講場,2006.12.22)

Donationcall

舊回應15則


乾炒牛河 / 2007-01-03 11:07:33.0

神的國在乎公義


"爭取公義較民主更可取" 是common sense


同意胡牧師的卓見


公義的子民是絕對不會講"X狗"等粗口的

虞瑋倩 / 2006-12-28 13:09:10.0

別做梁院長講的專才狗﹐可也別作。。。


別做梁院長講的專才狗﹐可也別作梁院長那種裝作清醒的建制牧者狀。


 

虞瑋倩 / 2006-12-28 13:07:16.0

不做梁院長的專才狗﹐但

也決別學梁院長做建制的擦鞋者和參與梁院長扭曲事實的“裝作清醒”先知。

古斌 / 2006-12-27 21:14:16.0

Thanks knowledgeable guy!


1. I am afraid that you have yet to prove that a different land concept will prohibit one from applying the text to the current spatial politics.


2. Wow, you are so knowledgeable!  Thanks for your reference list.  But I'm afraid that your suggestion "for layman beginner's level" cannot solve the problem.  Or you think that Rev. Wu's suggestion is simply a violation of "a layman's guide"?


3. Thank for sharing your appreciation of Brueggemann, but so far your brillance do not help any here in Hong Kong, sorry Mr. Scholar.


3. Show your function (if any) by writing your own proposal. 


5. I suggest you to write to Rev. Wu directly.  And I suppose, you still can keep your anonymous status and he will reply.


 

佚名Anonymous / 2006-12-27 20:14:21.0

reply to Daniel


1. I've not asked for any 100% similarities in applying the biblical text, it's nearly impossible. I just say the "land" concept is different.


2. Even when Bruggemann applied his imagination, he still need the solid biblical textual support. He used his imagination in a very careful and scholarly way.


3. I agree that Bruggemann is brilliant in his field, and he is a very productive and creative biblical scholar.


4. Creativity is important in application of the text, but not the base of application. The base is still a solid exegesis.


5. Regard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iblical text, I think it's a big issue. May be, you can read the recent work of Francis Watson. For layman beginner's level, may read: Walter Henrichsen and Gayle Jackson, A Layman's Guide to Applying the Bible.


6. As usual, Rev Wu won't reply here, and only his supporters, (I mean one who agree with his saying), try to defense for his saying.

路人 / 2006-12-27 12:35:05.0

謝謝古斌先生

很inspiring的分享,一針見血,實在讓路人獲益良多。

古斌 / 2006-12-27 09:40:33.0

佚名先生無補於事


其實胡牧談到的經文,如果用來詮釋市區重建,可能更加適合。因為舊區有更多inalienable inheritance的意義。


當然用聖經觀照當下,沒有可能100%是一樣的,只能夠是類比式,甚至隱喻式的運用。


如果要事事100%對應,如果這樣才叫做有意義,整本聖經對今日根本就毫無意義了(許多文學也沒有意義,唯一有用的只有實證科學研究),因為我們沒有一個人生活在神權社會,就算是,也不是妥拉,也許是古蘭的機會較大。


其實,從某個意義來說,今天沒有人是擁有任何一塊香港土地的(除了原居民),所有土地都是政府的!這一點已經令今天跟以色列不同,那麼,是否我們就滿足於聖經對今天是inapplicable?或說,若按這種100%對應原則,有甚麼權可以讓聖經applicable?還是applicable或inapplicable只是個人喜好?


這位無名君的提說,似乎無補於回應問題,要指出"不"是容易的,難是難在如何以聖經產生新的想像,這也是Brueggemann致力做的。


香港真是缺少基督徒有這種建設的熱情,只知一味"資料正確"(當然我不認為這才是唯一個正確,甚至有時是錯誤)。


 

銀狐 / 2006-12-26 22:06:53.0

回:佚名Anonymous

多謝你的解釋,這清楚了。

佚名Anonymous / 2006-12-26 20:58:57.0

回銀狐


1. Please read Bruggemann's The Land, pp. 87-92.


2. Although Ahaz is the king of Israel, the northern kingdom, he is still subject to the Torah. Jezebel has used her way to take the land to Ahaz, but the real landlord is not Naboth, Yahweh owns the land. The character of the land itself as covenanted, gifted land is disregarded and can now bring only trouble.


3. For Ahaz, the land of Naboth is just a tradable commodity. For Naboth, his land is not a tradable commodity, but an inalienable inheritance.


4. If Rev Wu says the 1 King 21 is similar to the Star Pier case, if you agree to what Rev Wu's saying, then it is Rev Wu or you to prove 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Since I disagree to his saying, I have pointed out that the "land" concept is different:


For Ahaz and Naboth, the land is the gift of God, the land owner is Yahweh, the land is given to Naboth as a promised land, it's not a tradable commodity.


For HK Gov't and Star Ferry, the land "Star Pier" may be just a tradable commodity. They have made their agreement, and build up a new pier. The unhappy party is some of the HK citizen, not the HK Gov't / Star Ferry. (Correct me if I'm wrong)


The business transaction is clean hand. (Although some may guess there is some corruption or benefit behind, but you can't get any sufficient evidence to prove it). But Ahaz had taken Naboth's land in a dirty way.


And there are some more points of their differences, but I want to stop right here. Because I think the above is good enough to prove the "land" concept is not the same, and I doubt Rev Wu had wrongly used 1 King 21. 

古斌 / 2006-12-26 11:57:05.0

同意以公義作為階級政治和身份政治以外的奇異點


非常同意以公義作為教會關心政治的切入點。記得左派哲學家巴迪歐(Badiou)也指出,哲學與政治的切入點,也是公義,沒有其他。


巴迪歐強調,政治是對真理的忠誠(別於敵人政治的那種權謀觀念),這也是分別委身政治的人和政客的要點。


以信仰群體而言,巴迪歐的講法是有啟發的,事實上,要團結社會上的人,我們必須拿出無私的心,必須表現出言之有物,勾劃出一個願景;與政客的遊戲劃清界線,與教會的自保意識亦要劃清界線,不要變成被政客騎劫的運動,也不要變成教會的身份政治。


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令人擔憂的地方是,令社會更分化、更個人主義,讓大家發現原來法律只是一場利益的角力。而且身份政治本身也不斷分裂,它無法塑造群體。


談到民主,除非能想出一套跟政黨政治區別的民主關懷,否則叫教會支持個人信徒與一個政黨靠攏的民主關懷,必然難以成事的。況且,政黨政治已經變得很利益主導,民主派更傾向遠離中產或更高的社會階層,這種以社會階層分類的政治,也不符會教會的現實(許多教會執事都很中產,會眾可能是草根一點)和理念(教會不搞階級鬥爭吧?)。


其實胡牧探討了"公德"的理論基礎,與目前只重私德的教會氣氛作對(我又想起那個甚麼"香港有品運動"廣告大灑金錢的背後理念),這一點作為有心搞更廣泛的社政關懷的人士應該懂得去解讀,也是向大家同的地方讀,不是向大家異的地方讀,要團結小矛盾來做大事,這才是現實的做法。


事實上,沒有一個人會100%同意自己的想法,否則他老早就是自己的陣型的人了,你也不會在外面遇上他,更不會在建制遇上他。(這也暗示邊緣派總是在邊緣,是因為它的議程建制是不會照單全收的,但它卻堅持建制不肯接收的那部份,堅持一籃子的概念)


公義,的確是動員福音派和聖經主義的群體較可取的,而且也符合凝聚人想像和願景的需求,可作為所有議程衍生的奇異點(singularity),那一個一元性。


 

銀狐 / 2006-12-25 12:09:41.0

問:佚名Anonymous 君


我想,胡牧的意思是,錢不可以代表什麼,有錢並不代表可以賣祖業,無疑,胡牧並無什麼詳細地交代他對王上廿一的思想和今天香港的鐘樓事件有什麼關聯,但胡牧所提出的經文,亦值得借鏡:


雖然你引用了著名舊約學者對希伯來人於地的概念,但另一個角度,便是以錢作交換的角度,你並無探討,問題並不必然在於當事人對地的情是如何產生,是祖業也好、是對香港的一份情也好,總之,為何經濟發展,有錢賺一定是處事的大前提?這都是可以再討論的。


 




















































































亞哈貪圖拿伯的葡萄園
  1   耶斯列人拿伯在耶斯列有一個葡萄園,靠近撒瑪利亞王亞哈的王宮。
  2   亞哈對拿伯說:“把你的葡萄園讓給我,我可以用作菜園,因為你的葡萄園靠近我的王宮。我要把一個更好的葡萄園與你交換。如果你喜歡,我也可以按市價給你銀子。”
  3   可是拿伯對亞哈說:“耶和華絕對不容許我把祖業給你。”
  4   亞哈因為耶斯列人拿伯對他說:“我不能把祖業給你”,就悶悶不樂回到宮裡。他躺在床上,臉朝向內,也不吃飯。
 
耶洗別獻計
  5   他的妻子耶洗別進來見他,問他說:“你為甚麼心裡這麼煩悶,連飯也不吃呢?”
  6   亞哈回答她說:“因為我對耶斯列人拿伯說:‘把你的葡萄園讓給我,我付你銀子;或者你喜歡的話,我可以用另一個葡萄園與你交換’;可是他說:‘我不能把我的葡萄園讓給你。’”
  7   他的妻子耶洗別對他說:“你現在不是統治以色列的王嗎?只管起來吃飯,心神暢快,我必能把耶斯列人拿伯的葡萄園給你。”
  8   於是耶洗別以亞哈的名義寫了一些信,然後把這些信送給那些住在拿伯城裡的長老和貴胄。
  9   她在信上寫著說:“你們要宣告禁食,使拿伯坐在民間的首位上。
  10   又叫兩個匪徒坐在拿伯的對面,作見證控告他說:‘你曾經咒詛 神和君王’;然後把他拉出去,用石頭把他打死。”
 
拿伯被殺害
  11   於是拿伯城裡的人,就是那些與拿伯同住一城的長老和貴胄,都照著耶洗別送給他們的信上所寫的去行。
  12   他們宣告禁食,使拿伯坐在民間的首席上。
  13   然後兩個匪徒來坐在拿伯的對面。這兩個流氓當眾作見證控告拿伯,說:“拿伯曾經咒詛 神和君王。”眾人就把拿伯拉出城外,用石頭打他,把他打死了。
  14   於是他們派人去見耶洗別,說:“拿伯已經被人用石頭打死了。”


 

徐承恩 / 2006-12-25 02:54:11.0

幾個回應

1, 民主當然不是公義的全部。民主有其本身的善,可是民主更大的功能,是提供一個空間討論何謂善、何謂善治。可是單有這一個平台,公義不一定能夠得到彰顯。民主是爭公義的工具,不是公義本身。就這一點看,胡牧沒錯。
2, 不過,沒有民主,公義又是否可能?不完全否定這可能,比如說,在哲王的國度這或許是可能的。(若說是未來彌賽亞的國度,也許民主不民主並不重要。)可是,一般而言 ,個人認為民主是公義必須(雖非充分)的條件。畢竟世上有幾多個哲王?是以,把爭取民主放在社關議題較前的位置,是可以理解的。
3, 我想目前最大的問題,不是在於大家片面地把公義理解為民主。問題在於我們少去思考公義的問題。多關注公義問題,不管那是否與民主直接相關,都是好事。
4, 最後,基督徒要爭取民主以外的公義,仍是可欲的。原因一是公義的關注點是廣的。其次,即使單從爭民主的角度看,多些社會參與終究對民主是有利的。畢竟,民主的基礎,不只在於選舉。社會人仕能否把爭取公義作為habits of the heart,往往是民主化能否成功、民主政治能否鞏固的關鍵。

佚名Anonymous / 2006-12-24 20:33:47.0

Is the "land" concept the same?


Rev Wu may have used a poor correlation between King Ahaz and HK Gov't. The "land" concept is total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Jews in Biblical Jewish kingdom period and the HK citizen in today's context.


For the Biblical "land" concept, maybe, we can find some insight in Walter Bruggemann's book:


The Land: Place as Gift, Promise, and Challenge in Biblical Faith. 2d ed. Minneapolis: Fortress Press, 2002.


  

路見不平 / 2006-12-24 01:36:04.0

給愚:果然愚笨


仔細讀胡文,明顯胡牧師不是批評民主,所謂教會可對民主不理睬,那句話如果你閱讀能力足夠,應該明白只是修辭,下文他就即談普選了。


胡牧不是說沒有聖經支持的不要做,他只是說,喂,聖經有講政治,就是公義!所以教會有ground關心政治,但不是抄人地secular的議程。他建議以公義入手,會有更多聖經支持,這也是符合目前的教會情勢的,面對一群一定要聖經支持才行事的領導們,你可以點動員佢地?點sell教會關心政治?


唔該,多點建設性,別做梁院長講的專才狗,只懂批人家廢話連篇,其實自己的話才最牛屎。


 

愚 / 2006-12-23 02:04:55.0

廢話連篇

好一篇廢話!難道聖經沒有提及的事,就代表基督徒可對之視而不見?有些問題在聖經的年代還未出現,那以「聖經沒有提及xx」能夠代表xx不重要嗎?胡牧有沒有想過如此推論下去的結果?聖經有講同性戀,但是沒有講SODO。聖經中連賭博的概念也沒有。那麼為什麼胡牧要為這些問題勞心呢?

胡牧謂﹕「教會可對民主不理睬,但不能對政治公義漠視。」那何謂政治公義?民主當然不是公義的全部,充其量民主也只是一個公平的contested place。可是,沒有民主這個公平討論的平台,政治公義從何說起?當政治是由一小撮殘民以自肥的人仕所壟斷,要爭取胡牧掛在口邊的公義,只是奢談。

民主不是完美,也不一定有聖經支持。可是,現實就是缺了民主,公義就必不能得到彰顯。民主可能不理想,可是站在一旁說甚麼超越民主的公義,根本就只是在隔岸觀火、自我陶醉。

香港教會何時才能擺脫這些曲解聖經、同時又曲高和寡的壞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