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時代跨頁

【1911期.專訪】
虛擬世界比實體教會群體關係更真摯
一位牧者的元宇宙體驗反思

採訪:林倩恆

真作假時假亦真,尤其處身今天的科技洪流,虛擬與真實的界線日漸模糊。隨著線上聚會漸成新常態,實體教會的存在意義變成思考課題。當網上教會的發展尚待探索之際,有牧者便率先投身元宇宙,發掘這個空間種種的可能。意想不到的是,在這個看似虛幻的網上世界,竟可與一個個avatar(虛擬化身)背後的血肉之驅,建立真實的友誼,甚至比起一些實體教會裡表面的信徒相交,關係更來得深厚;實存教會與虛擬世界的群體關係,兩者之間彷彿是虛為實處實還虛。究竟,這位牧者的元宇宙體驗,為我們帶來了怎樣的信仰反思?

【1910期.專題】
不只混亂與貧窮:
菲律賓監獄的自由啟示錄

胡清心

Netflix紀錄片劇集《走進世界各式天牢》(Inside the World's Toughest Prisons)介紹全球各地環境極端令人咋舌的監獄,更有主持人親身入住體驗,讓觀眾透過鏡頭真實感受深陷非一般的囹圄生活。紀錄片第五季,將目光對準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毒品戰爭」期間,人滿為患的馬尼拉市監獄(Manila City Jail),其以如沙丁魚一般逼仄擁擠的環境、黑幫當道的生態,自此臭名昭著。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監獄體系,反映的往往是此地文化最核心的價值。那麼除了物質條件貧乏、人權狀況惡劣之外,菲律賓的監獄是否如獵奇鏡頭下所展示的那般不堪?背後還反映著怎樣的社會價值與觀念?本報記者跟隨當地教牧,探訪兩所馬尼拉的監獄,除一窺「監獄風雲」的刻板印象之外,還有菲律賓監獄與囚犯,尤其是政治犯的實況;同時我們要思考,建造監獄把人關在裡面,究竟是為了甚麽?

【1909期.專論】
我們需要怎樣的神學教育?
談建構平信徒「生活化神學」的必要

朱安之

香港的生活節奏緊張,大多數人都在爭取「贏在起跑線」。因此,香港人傾向「做咗先算」,很少花時間思考為何要這麼做。例如,當我升讀大學時,我並未深思其意義,只是因為所有同學都選擇升讀大學,學校也有專人協助學生申請,彷彿讀大學是唯一的選擇。

同樣地,神學教育亦需要深刻的反思。教會的主日學往往只著重於引導信徒受洗,而後續的神學教育,大多取決於各堂會傳道人的興趣,因此顯得零碎。在今天這個後英國殖民時期的香港,作為基督徒,我們應如何看待神學教育呢?我將在本文中提出一些想法,期待與讀者進行深入的交流。

【1908期.專論】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郭偉聯

西諺有云:真相是暴力的第一個傷亡者(Truth is the first casualty of violence)。很多轉型式正義(transformative justice)及修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研究都指出,一個經歷大規模暴力衝突的社會,即或昔日的受壓者奪回權力,真相仍是難以尋回。……

【1907期.專訪】
Insider & Outsider:白德培眼中的香港教會

採訪:胡清心

瑞士傳教士白德培(Tobias Brandner)來港已經快三十年,他既是崇真會牧師,又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的教授,因多年投身香港監獄事工而聞名。或許正是因為他的多面性,對熟悉他的教會或神學院來......

【1906期.報道】
尋光之旅──記突破青年村展現日
創作者以微光祝福這代年輕人

採訪:麥嘉殷

經歷幾年疫情、移民潮及《港區國安法》帶來的影響,社會現在雖然復常,可是仍有年輕人還未能適應急速的變化,情緒受困擾。突破機構(下稱突破)的前線同工眼見青年人的困境,在二月廿四至廿五日舉辦了「微光之約」展現日,透過「文青系」的展覽、表演及市集,和「療癒系」的默想活動、工作坊,匯聚城市裡眾人的微光,祝福這年代的年輕人,告訴大家:即使無力感充斥,也可先放鬆唞唞,再重整上路。

【1905期.講章】
在等待之中


邢福增

今主日的講題是「在等候之中」,選讀經課是以賽亞書四十章21至31節。一般相信,整卷以賽亞書的內容,橫跨了三百多年,涉及南國、被擄歸回及歸回後三個時代。四十章屬於被擄後的「第二以賽亞」文本(即四十至五十五章),是上主藉先知向經歷亡國被擄後的以色列民族宣告的「安慰的話」(四十1-2)……

【1904期.專論】
善是自私自利的延伸!?

郭偉聯

置身衝突的人,總會覺得自己站在對的一方,他/她的對頭人才是做錯的一方。但很諷刺的是,自以為善的人往往才是作惡的人。九十年代香港的經典電視劇《大時代》裡的丁蟹,便演活了這種荒謬的生活經驗。他在作惡時的座右銘是:「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惡人怕天不怕」、「天助自助者」。他在法庭上,對自己殺人的事實,仍可理直氣壯地自辯:「我打死人,但冇做錯。呢件案嘅重點唔係我有冇殺人,而係浪子回頭金不換。」

為甚麼善惡如此混雜,以致人無法簡單指出作惡者的惡,令作惡者無法狡辯?作惡者又為何可義正辭嚴地行惡?筆者認為有三個思考方向,可以幫助我們整理這混亂的經驗。

【1903期.專論】
「在地若在天──行動中的教會」
日本基督教還有未來嗎?
當地教會的困境和盼望

松谷曄介

日本一般被認為是「先進國家」,其老齡化比率(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於2022年為29.92%,居世界第二位(香港為20.47%,居世界第21位),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之一。目前日本人口約......

【1902期.遊蹤】
告別茶果嶺村:「尚未完場」之傳教足跡

黃彩蓮

茶果嶺,位於今天藍田與觀塘之間,因山上長有大量茶果樹而得名。十九世紀初,九龍東部有四座山丘(茶果嶺、牛頭角、茜草灣和鯉魚門)石質較佳,被闢作石礦場,且彼此結盟,號稱「九龍四山」或「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