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時代講場最新文章

深省教會生活與基督教神學的關係

隱若感受到,在神學院與地方教會之間、在神學知識與牧養場景之間,似乎出現了點芥蒂。「神學無用論」或「教會不好思考」可能是較常見的論述,尤其這幾年香港的處境轉變,更成為了爭論的催化劑,於是各方間中嘗試證明......

詳細內容

這裡沒有難民,只有成員

我想告訴人們,我們聖安德烈教會沒有難民計劃,沒有難民牧師或事工,也沒有神奇的難民基金(儘管成百上千的人會告訴你不然)。我為甚麼要這樣說?嗯,因為這是真的。我們是在彌敦道一三八號聚會的教會,眾所周知,教......

詳細內容

與超然真實相遇後的事奉觀

……除了施行公義關愛弱者,耶穌稱讚窮寡婦對門徒還有一層更深刻的意義,就是憑信心把一切投上,即使我們受制於社會及家庭責任,無法把銀行存款悉數投上,我們仍可以把其他可自由支配的事物投上,例如我們的時間、才幹、興趣,乃至我們最珍惜的人,我們最寶貴的記憶!

詳細內容

走過2023的服侍──文字、恩情、研讀

2023即將過去,回望這一年來,你可有此事情想記下來?我有三方面與你分享。 文字 我於教新服侍,尤其是接任總幹事這整整的三年,特別是遇到新相識的朋友、一些久未相聚的教牧和舊友,他們都會告訴我,「我有讀過你......

詳細內容

走過2023的香港教會──低潮中重整與重尋

踏入2023年的12月,想起香港教會這一年來的一些境況。 1.教會人數:不少人期望2023年移民潮稍停下來,事實上不少教會反映仍有信徒陸續離港尋求新生活,數目不算多但沒有「停下來」。香港教會更新運動(下......

詳細內容

選舉與選擇

所謂本末倒置,就是用了錯誤的方法去處理問題,忘記了最重要的核心問題,而在一些枝葉上大做文章。作為選民,為甚麼要去投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相信有機會透過投票,選出可以反映自己的意見、成為自己代表的代議士......

詳細內容

「去宗教化」後仍然是「宗教」嗎?關於「去宗教化」觀念

……近年微教會的興起,有人說這是對傳統教會和宗教組織的挑戰,能夠以「去宗教化」的群體組織來實踐關係及天國價值,為教會重新尋回應對時代的動力。然而,所謂「去宗教化」究竟是甚麼意思呢?完全的「去宗教化」又代表甚麼呢?……

詳細內容

白日之上

……原來公義美善的規模實在是太過宏大,以致擇善固執不再是對單一事件的堅持,也是跟相關、甚至不相關的種種不幸與悲慘打交道,然後準備承受善有惡報,惡有善報的荒謬代價。……原來耶穌的一生,也是無可避免地要面對這些困境。……

詳細內容

重要的是讓基督的身體向世人呈現出來

……面對聖餐觀這個由宗教改革至今已爭論了超過五百年的神學議題,我盼望所有關心這議題的兄弟姊妹們,都能謙卑在主面前,藉著聖靈的幫助,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因為這項超越五百年爭議的答案,極可能要到見主面之時才能得到確定。……

詳細內容

與超然真實相遇後的世界觀

……當我們經歷了與上帝臨在的超然真實相遇,被上帝改變以後,重讀福音書對這幾場辯論的記述,我們會發現耶穌其實是在教導一種天國價值觀,這是祂留給所有門徒的寶貴遺產。……

詳細內容

凡兩歲以內的,都殺盡了

……對馬太福音的猶太讀者而言,屠殺嬰孩的情節或會令他們想起出埃及記。當年,法老下令屠殺猶太男嬰,倖存者摩西最終成為以色列人的領袖,帶領他們逃離埃及的勞役。同樣地,耶穌避過希律的追殺,代表祂也如摩西一般,成為他們的拯救者。 然而除了出埃及記,馬太福音的讀者可能還會想起一段仍然歷歷在目的經歷。……

詳細內容

與超然真實相遇後的禱告觀

人與上帝臨在的超然真實持續相遇,生命被上帝改變更新,對於如何憑信心禱告,也會有新的認知與體會。想像我們像摩西那樣,在曠野看見一叢荊棘在燃燒,然後聽到上帝和自己說話;或者像以利亞那樣,在天崩地裂、風火交作後,聽到上帝溫柔的微聲……

詳細內容

學者的執著與寬容

……我雖拜讀過邢教授的書,但未曾有機會上他的課。這次講座我確是上了一課,並且意外地有「培靈」的效果(相信不少人也有同感)。對上一次有這種生命被震撼的感覺,應該是去年年底聽周冠威導演的分享了。我仍在思想,為甚麼這次「冇乜講聖經」的分享,會有這樣的「培靈」效果?……

詳細內容

從家庭創傷角度看《年少日記》──是甚麼令孩子自責是「垃圾」?

近日社會再度關注青少年自殺問題,探討學童自殺的電影《年少日記》恰巧上映,引起不少觀眾的迴響與共鳴。戲中主角十歲男孩鄭有傑(黃梓樂飾),學業成績平平但個性乖巧,卻在父母的壓迫之下最終選擇輕生。電影揭露在學業壓力的表象以外,家庭創傷也是青少年輕生的一個誘因。……

詳細內容

負傷的治療者──《年少日記》觀後感

……在敞開裡,關係得著復和,創傷亦得到醫治。負傷者由此多了一份力量,成為一位負傷的治療者。盧雲如此說:「(負傷的治療者)因著對自己痛苦的深切了解,便能把軟弱化為力量,且能夠以個人的經驗作為治療的泉源,去醫治那些在自己所誤解的苦難黑夜裡迷失的人。」……

詳細內容

信仰生活化

……對學生及打工仔來說,盡意盡力是常規,根本不用教,因為賞罰分明;反而教會中有股懶風,只期望上帝有恩典,不打本投資,最好也包賺,美其名為全然交託。另外,亦有認為牧師的工作特別不能評核,即是不能說他是良善有忠心或 又惡又懶。這是「看不見」聖經充滿賞罰分明的經文!

詳細內容

過去與現在之間──當代華人基督教史的書寫

編者按: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前院長邢福增教授榮休在即,昨晚(11月28日)中大博群「思托邦」在李兆基樓六號演講廳,為他舉辦榮休講座,題目為「過去與現在之間──當代華人基督教史的書寫」。在個多小時......

詳細內容

超然真實帶來不斷更新的親友情誼

……今天香港信徒面對的關係破裂,並非源於基督信仰與華人傳統習俗有衝突,而是源於親人朋友之間政見不同,對社會時局的理解和反應差異太大,以及對移民抑或留港有不同取態,以致完全無法溝通,嘗試溝通就吵架收場,最終割蓆絕交。就算住同一屋檐下也互不瞅睬,就算返同一家教會,也是同堂聚會各自修行。面對這些破裂的關係,耶穌的教導有何現實意義?……

詳細內容

讓家庭和父母的愛成為孩子心靈的安穩之處

……不少家庭的保護功能的確已經失效,無法再成為孩子心靈的安穩之處,以盛載他們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所遇到的挑戰和壓力,或所面對的失敗。據知,兒童死亡檢討委員會將會於十二月中再次發表最新報告,帶動社會各界同心關注事件。故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詳細內容

聖餐需要界線,但有比它更重要的事情

……聖餐觀未必是重中之重的問題──傳統的貴格會甚至是禁止聖餐的;救世軍迄今仍然不舉行聖餐禮。所以,假若教會群體未能活出一種因基督的犧牲而應有之改變,這條不結果子的枝子只能被剪掉並扔進火裡燒(約十五1-6);這堆失了味的鹽只能丟在外面,任人踐踏(太五13);這種無行為的信心是死的(雅二14-26) ……

詳細內容

聖餐之聖在於基督的皇皇聖體──兼論「開放聖餐」問題

……我固然譴責一切向未信者分派聖餐的行為,因為「憑信心領受聖體寶血」是領聖餐的必要條件。然而,在譴責之前,我們更需要思考另一個問題:Pastor Bar的「聖餐」真是聖餐嗎? 結果問題還是要回到聖體寶血的聖餐神學討論。……

詳細內容

在日光之下看《白日之下》

……真相是脆弱的,在千瘡百孔的制度下真相真是顯得脆弱與無力,揭發真相會叫人內疚。當電影情節講到院舍真相被揭發後,卻令全部院友都十分徬徨和無家可歸之時,揭發者阿琪到達現場,被一眾院友責罵和埋怨,此刻阿琪的心情是極其複雜,面對著極大的張力。不難想像她的內疚有多大。日光之下的真相又有何價值?……

詳細內容

事實上,不同形態的門徒群體已經出現

……我認識不少在最近兩至三年成立的門徒群體,都以微教會、家庭教會或更彈性的聚會模式運作。還有,最近幾年,先後有超過二十間堂會,透過香港細胞小組教會網絡提供的課程,加強了對小組組長的裝備和對不同年齡小組的支援,預備於有需要時可立刻把會眾化整為零……

詳細內容

基督徒社會企業作為翼鋒教會

……做基督徒可以很幸福。只要願意與上主同工、改變社會,哪怕最後未竟全功,但至少我們開始願意改變自己的生活、敢於想像另類的未來。雖不一定能改地換天、翻轉世界,但如能向前推動這麼一點點,讓上主的愛彰顯在人間,便已一生無悔。

詳細內容

超然真實帶來不斷更新的生命秩序

……耶穌要求想當首領的人做眾人的僕人,實際上就是要求他們放下個人的虛榮心與權力慾,放棄以支配他人來突顯自己位高權重,放棄強迫他人按照自己的主觀意願而活,改為以他人為中心,以滿足他人真實需要為導向,以追求群體益處為目標,存著這樣的動機,才有可能正確運用權力,造福世人取悅上帝。……

詳細內容

做好圓滿完成

隨著牧職流動的嚴峻,不少教牧與筆者分享離職的時候,要做到圓滿完成(finish well)並不容易,因為過程涉及情緒、事工、牧養、關係及生命等方面的過渡。 耐心說再見 分離從來不易,什麼離職原因都好,不論衝......

詳細內容

牧養同性戀者的真實

近日我有機會讀到《時代論壇》 第1887期頭版專題〈牧養同性戀者:教會有「SideB」嗎?〉,文中提及今天普遍教會對同性戀者牧養,存在不同的教會類型(他們分別是Side A, B, Y, X)。除了X以外,其他......

詳細內容

是摒棄還是接納?

香港舉行同樂運動會,使之成為首個舉辦此性小眾界別盛事的亞洲城市。就在運動會開幕前幾天,有民間人士向立法會議員請願,揚言在港舉辦此運動會乃是宣揚同性婚姻,衝擊傳統家庭價值。有立法會議員甚至提出運動會的主......

詳細內容

君王的說話

近期每天壟斷世界各地頭條新聞的,當然是以色列和哈馬斯之戰,我們的視野盡是戰爭的殘酷,或是城市被炸毁的圖片、或是因躲避火箭炮而要逃離家園的消息。被記者訪問的生還者述說他們現在的生活,是從一個喪禮走到另一......

詳細內容

生命韌力──向難民和尋庇者學習

最近,我的一位好朋友告別了香港。在過去幾年裡,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可以分享許多類似的故事;但我這個故事有一個根本的區別:我沒有為這而失落和哽咽,而是幾乎欣喜若狂。當然,我會非常想念這位朋友,但......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