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时代讲场最新文章

从删走基督教来华史反思基督教上下游研究争议
——回应1601期头版专题〈消失的中史课文〉

……至于中国教会史和香港教会史,现今仍处于上游阶段。今天不少教会历史都有待修正,什至重新发掘。笔者得指出,华人教会基本上仍未弄清自己的教会历史,不少地方仍处于历史空白阶段。若上游研究仍未清楚,那如何谈对今日教会的贡献和提醒呢?……

詳細內容

给下狱青年的信之卅五:铸剑为犁

……人类来到了廿一世纪,刀剑已蜕变为原子弹、核弹、氢弹,而且不再只是少数大国拥有,连伊朗和北韩都有可能取得,地球随时被毁灭,冷战时期的所谓「恐怖平衡」(美苏两国为怕同归于尽而不敢碰核武按钮),对不顾性命的恐怖份子并无作用,「铸剑为犁」就变得更有必要而且迫切……

詳細內容

我们的母语不是谎言

……初期教会首宗纪律个案,就是处理亚拿尼亚与撒非喇夫妇的罪,他们的罪不在于「把价银私自留下几分」(徒五2);使徒尊重门徒享有私产权,「既卖了,价银不是你作主吗?」(五4)这两位门徒的问题就在于欺哄圣灵(五3-4),得到的教训从人看是严厉的。这个故事正好提醒所有信仰群体,上主憎恶弄虚作假,因为这会使整个信仰群体因猜疑而失掉互信,人类社会与教会同受亏损。……

詳細內容

光与黑的选择

……由黑暗走向光明是一个成长过程。例如当我们赫然发现,昔日努力建立的虚假自我形象在光的映照下,原来是充满污秽的,这种真我发现带来的心灵震盪又会令人却步,不愿再走近光。……

詳細內容

忘掉历史就是忘掉自由

……失去身份认同,擦去历史记忆,人就容易被权力驯化,失去争取自由的动力,这正是专制权力惯用的手段。在大国崛起的阴影下,香港早已面对极大的身份危机。……

詳細內容

「服侍散居者=教会同获益」教牧聚会后记

……牧者本身曾在海外留学,经历被接待和关怀,当时他的母亲虽然语言不通,却有肢体无言地陪伴,他深深感受到什么是无条件的爱!于是他很支持教会开展本地散居者的事工,包括留学生、南亚人和傭工。……

詳細內容

从现况的无力感探入哈巴谷书

……今天我们每一个信徒虽然微小,能做的也不多,但指出不公义和罪恶的事,是我们每一个的责任,那怕「强国」、香港、什至教会是如何强大和小器,任何国度最终都要伏在神的审判中。……

詳細內容

二○一八年劳工主日:将一切忧虑交给上主

……香港的基层市民生活在极大的压力中。绝大部份的人根本没时间,也没能力为未来而筹谋,最重要原因是他们根本没有途径去策划未来。对他们来说,马太福音六章34节「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基本就是基层市民的真实写照。……

詳細內容

大型布道会的再思

……回应大使命的要求,我们需要用各式各样的方法,使万民成为基督的门徒。要达致此目标,香港本地化大型布道会将会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学生更是主要的福音对象。……

詳細內容

「中国加利利」与习近平新时代基督教秩序的实践

……跟数年前浙江拆十运动一样,这是全省总动员,自上而下有组织、有规模,并针对基督宗教的大型政治运动,旨在以不同方式将当局眼中的基督教「乱象」及「难题」予以整顿。毋庸置疑,中共要纠正基督教过热发展的目标已十分明确,浙江及河南模式,均为战斗性极强的强力政治动员运动,并具有明确的针对目标。是次河南模式对中国政教关系的冲击与挑战,诚然值得密切关注。……

詳細內容

给下狱青年的信之卅四:乌烟瘴气

……这齣戏在内地很受欢迎,因为它反映了老百姓心里的想法和愿望,就是渴望政治清明,有正直善良的统治者,容许含冤受屈的人,坚持追求真相讨回公道,冤假错案不会因时日久远而无法平反。……如果说老百姓心里有一个中国梦,也许就是这个。……

詳細內容

劣势下教会的应变

……面对前面日子,宗教控制必会加强;我们要培育的是一群不倚赖有型堂会(如建筑物与事工组织等)与专业教牧,也能自主与其他信徒一起聚会敬拜,自发与别人分享福音,自身透过读经、祈祷、阅读与退修,喂养个人灵性。……

詳細內容

男女两性身体的受造意义
──回应仇劲刚〈双性人不是人堕落的后果〉

……受造的男或女身体,即本来映照三一神形象的身体,现同样受损。因此,男和女的身体也在始祖堕落后承受缺损,包括性发育的缺损。生物学或医学描述双性状况为性发育障碍,为上述推论提供了佐证,不谋而合。……

詳細內容

双性人不是人堕落的后果

……教会的牧养应该要了解,教会是在这个破碎的世界中;应该是一个以爱来维系、以爱来改变这世界、让世界变得不一样的群体。我们每一个基督的门徒就是教会,今天我们同样也要以爱接纳与我们不一样的非主流认同的性别。……

詳細內容

莫特曼嚟咗香港啦,然后呢?

……这几年,政治体制的改革,什至更激进的革命才是香港唯一出路之说法,并不叫人陌生,但它们都有一个前提:真正的盼望能在这个世界找到,自己香港自己「可以」救。但盼望神学可贵和独特之处,就是对这种想法提出质疑……

詳細內容

那一年,我们岂能默然不语?岂能袖手旁观?

……对受苦者的同情和对社群真心的关爱,不正是基督要我们做的事吗?那些为公义而受迫害的人,不正是我们需要服侍的人吗?我们不应该因为中共的残暴和专制而倒过来怀疑自己当年所做正确的事。如果我们让这种心态蔓延,专制政权会很高兴,而我们的民族也不会有真正自由平等的将来。……

詳細內容

六四廿九周年纪念祷文
压制下坚持信念 风雨中抱紧自由

……时间没有冲淡天安门的记忆/禁忌不能取代恩典的救赎/六月的阳光下我们何等盼望/一幅以民为本的宏图/一个法治文明的制度/一句化解历史抚平伤痕的说话……

詳細內容

正视教内性暴力刻不容缓

……作为教会团体,我们都是基督的身体。一个肢体受苦,众肢体都一同受苦。性侵及性骚扰一旦不幸在教会发生,我们恳切期盼教会勇敢面对,不以维护教会名声作前提视而不见,而是为受害人提供保障,竭力寻求公正公义的对待。……

詳細內容

教育政治化,语言伪术化

……教育过程其实难以离开政治,只是偏颇的政治灌输,才是将教育政治化。最近有线电视《新闻刺针》的报道,高中历史科的书,在评审过程中,若干内容或字句,过去在评审过程中曾获得通过,而且也是学界的一致共识,但今次评审,则被教育局要求修改……

詳細內容

信仰与工作 ——上帝的介入

……要在神面前谦卑及认同上帝安排他们在现时的岗位上,并且体会到这是上帝的呼召,看工作是负有使命的。每人的使命都不同,包括,把从上帝而来的盼望带给公司的同事;期望转化现今工作文化成更健康及合上帝心意;加强关怀文化等。但重要的是知道上帝才是我们终极的老板,我们学习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先寻求和了解我们这位「终极老板」的心意……

詳細內容

从#metoo参破香港基督教上下的「佛性」

……当信徒一边热心社关,另一边却对教会怠惰处理性侵毫不在意,就成为「佛系」的一丘之貉:不施压力,缘份来到,教会就无性侵。六年以来,会众可以对体制的性侵机制迟迟不立而无动于衷,正好反映信众严重缺乏关注公义、重视生命、爱邻舍的精神,那就道出真像,则教内再多的讲座和义工活动,不过是过眼云烟。……

詳細內容

给下狱青年的信之卅三:犹太基因

……这段叮咛原来大有深意。栽种、建造、嫁娶、生育、祈祷,努力活出所信,把信念传给下一代,昔日铸炼犹太民族灵魂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今天的香港。……

詳細內容

「后继一族」振作吧!

……继任人不单承接职位,还有群体的整体「传承」。既然如此,继任人便需要于群体中被提携和引荐,得以被认受,让其就位。诚然,继任人同时亦需发挥上主赋予的恩赐,跨越领导的考验,正如保罗对提摩太的肯定……

詳細內容

当教会「有等于无」
——从《北与南》对宗教的控诉说起

……即使生活在十九世纪的英国人难以摆脱基督宗教,不过在小说中,每日为糊口的工人和经常关心穷人的牧者都不能从中找到人生出路,只能成为病危的贝茜安慰自己之心灵药物。基督宗教的影响力表面鲜明,但在这本大时代的小说偏偏近乎被隐形,且只要一出现又是贬义为主,多少反映观察力强的文学家对此的无奈与控诉,讽刺其对急剧转变的社会问题毫无作用。……

詳細內容

韦达模式的基督徒

……韦达的事迹,骤眼看来与信徒的生活状态风马牛不相及,但只要稍为仔细对比一下,便会发现两者是息息相关的。不少自小跟父母返教会的「信N代」或已返了教会多年的资深信徒,表面看起来有不俗的基本功;然而,若再深入考究他们理解信仰和实践的方式,便会发现各式各样的漏洞……

詳細內容

以色列:生命和希望之乡

……我相信以色列和应许之地不能分割,但这并不意味着以色列可以以任何方式取得应许之地。我更相信,粗暴地把巴勒斯坦人与穆斯林强硬逐出应许之地是极大的错误、是极其危险的。……

詳細內容

如果明天不比昨天好

说实话,我很久没有在本港的颁奖礼上听过这般真摰、这么有智慧的致谢词了。但对前景较悲观的我还是对那句「明天总比昨天好」有多少的保留,因为香港社会近年确实在政治、法治、民生等各层面皆感受到自由与权益丧失的威胁,明天确实未必会比昨天好。……

詳細內容

后文字年代竟出现文字敏感的奇景

……有说后现代是后文字的年代,人对文字不再敏感,这话在上述事例中肯定是不成立的。一份拟于明年出版的高中历史教科书评审报告指,有多处内容被要求修改,例如「中国位于南方」与「中国坚持收回香港主权」都被评为「措辞不恰当」,连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陈克勤也认为前者写法「都可以的」;而后者同样没有问题,因为这是中央政府一贯的立场。要看出问题,真的很敏感的人才可以。……

詳細內容

消毒:基督教书刊的政治审查

在中共统治下,政治审查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中共建国后,不仅针对未出版书刊作政治审查,更将审查範围,扩大至已经出版的基督教书刊。一九五一年,为肃清基督教书刊中的「毒素」,基督教书刊的审查工作全面展开。中......

詳細內容

从「耶胶式感恩」思考基督徒见证

早前荃湾海湾花园升降机发生意外,引来一番讨论。而讨论的重点在于一位接受访问的住客,她的丈夫因早一步离开升降机而无恙,她的一句「信耶稣,感谢主」,令网上的朋友不断批评。为什么一句「信耶稣,感谢主」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应?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