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頭版專題

【1730期.頭版專題】
對抗城市抑鬱
信徒群體的滋養心靈空間

過去一年基於社會運動及疫情,不少人都有焦慮、不安等情緒。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在上半年的調查訪問11,493名香港市民,近半是25歲以下的年輕人,當中發現社會運動及疫情導致逾七成受訪者出現中、高度或嚴重抑鬱症狀。

處理抑鬱症狀需要輔導專業介入;但在這集體創傷的社會裡,聆聽他人心底話,倒是大家都可以做得到的事。有信徒群體就嘗試滋養大家的心靈:非牟利組織「秘密花園」開設cafe,提供舒適空間讓人找回自我;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FES)推出聆聽卡,幫助人面對內心真實感受;亦有靈修導師以基督教靜觀操練助人平靜情緒,專心仰望上主。

詳細內容

【1729期.頭版專題】
紅線下的教育專業

九龍塘宣道小學一名教師因設計小學五年級生活教育科其中一課討論言論自由的教材,被指散播港獨信息,教育局更首次以「嚴重專業失德」為由註銷其教師註冊。事件令各界憂慮教育界將出現更多紅線、變成只追求政治正確。

今期,我們請來學校老師、正修讀教育系的學生、研究教育政策多年的學者仔細探討事件的深層意義,以及在紅線處處的氣氛下,香港教育的專業可如何守住,以致仍能有力地裝備下一代面對社會挑戰。

詳細內容

【1728期.頭版專題】
國安法下香港教會的現況與使命

《港區國安法》立法至今已三個月,社會氣氛有著明顯轉變,有人因為此法而被控告,不同界別也有人被點名批評,政府部門公然撤銷「政治不正確」的教師的註冊,部份港人更因著對未來的憂慮而部署移民。當社會不同方面的自由悄然被收窄,宗教自由也必然受到影響。這數個月來,法例對信仰群體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大家在憂慮些甚麼?在恐懼不安的氣氛下,教會群體未來如何繼續保持與社會互動,與留在這地的民眾同在同行?這些都是放在教會面前的挑戰。今期受訪的多位牧者及學者跟我們整理現況,並一同思考基督信仰在此時帶給我們的方向和盼望。

詳細內容

【1727期.頭版專題】
「我地都可以建構教會!」
年輕信徒的#DeltaΔMovement

因著疫情,網絡世界成了信徒教牧維繫信仰生活的大平台,其去中心化的運作空間,亦成了新世代開創教會文化新思維的契機。近期社交媒體Instagram(IG)有不少有關信仰的帖子,底下都有「#基督教文化運動」或「#Delta Δ Movement」的主題標籤(hashtag)。現時,加了這標籤的帖子(post)已逾二千個,有手寫字、有插畫、有釋經等等。年輕信徒在IG發起Delta Movement,希望凝聚不同專頁一起推動IG上的基督教風氣,多面向地展現信仰,甚至改變基督教「老土」一面,讓年輕人都可有份建構教會。

詳細內容

【1726期.頭版專題】
回歸聖言的呼喚者
楊錫鏘牧師

人稱「楊醫」的中國神學研究院榮譽校牧暨訪問教授楊錫鏘牧師,於九月十五日因病離世。四十載事奉留下了豐碩的果子,造就多代牧者與信徒。他相信人面對問題,歸回聖經才能找到答案——他精闢獨到的解經、所提倡的創造神學及召命觀,啟發了不少人以嶄新角度理解聖經和人生。

今期,與楊醫有多年關係的群體、他的學生、曾合著的作者,與我們懷緬和細談他們眼中的楊醫,以及他的教導如何影響著所屬群體及整個香港信徒群體。

詳細內容

【1725期.頭版專題】
香港移民在台灣

愈來愈多港人尋求移民他方,那是不爭的事實。基於門檻、生活質素和文化親和,台灣便成為不少人的考慮。然而,移民並非換一個地址這麼簡單,離鄉別井所面對的文化差異,以至社會文化的適應、信仰生活的支撐,在在都是新的挑戰。

今期我們訪問了幾位移民當地一至四年的香港信徒,他們有血有肉的經驗與觀察,或許有助大家重新思考,跨文化生活是怎樣的一回事。無論你是否打算移民,生活在今天的地球村,總需要一份足以讓人易地而處的視角。

詳細內容

【1724期.頭版專題】
Online視像聚會新日常
網絡安全須知

早前,中華基督教會屯門堂(下稱屯門堂)透過Google Meet舉辦有關中國教會歷史的講座,有自稱國安及內地政府人員的用戶要求加入,其後有不明人士將主持會議的教會同工「踢出」視像會議。事件引起坊間討論,並觸發大家關注網絡安全問題。

今時今日,基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緣故,大部份的教會聚會都轉到網上舉行,很多時候我們都將視像會議ID、密碼及連結直接分享到WhatsApp群組,又或容讓多位會友或同工可同時登入教會網上帳戶,但原來當中就已提高了泄漏資料的風險。既然網絡聚會已成為新的日常,今天我們就要提高警覺,認識網絡安全。

詳細內容

【1723期.頭版專題】
停下來,聆聽彼此
關懷教牧情緒健康

去年六月起至今,社會因社運、疫情、《港區國安法》而產生的動盪和巨大轉變,都教絕大部份港人難以消化及應對,產生各種不安和焦慮情緒。在教會中作教導和牧養工作的牧者,面對這些巨變時,挑戰更是不言而喻。今期,兩位正經歷情緒健康問題的牧者現身說法分享他們的故事,鼓勵同道正面面對。擁有多年輔導經驗的陳張慧嫈師母則疏理牧者在變局中的壓力來源,並勉勵教會群體在這時代中建立接待文化,傾聽每個受創的香港人的內心故事。

詳細內容

【1722期.頭版專題】
後國安法時代,傳媒工作者的勇氣和堅持

《港區國安法》實施,傳媒行業每日就各類議題訪問不同主張者,影響首當其衝——當要遵守新法規時,會否與監察政府、被稱為第四權的本質相違?

後國安法的香港,傳媒工作者面對怎樣的壓力和恐懼?新法例如何改變整個行業的生態?兩位走在前線的基督徒記者陳珏明及陳朗昇,分享這段日子的觀察、心情變化及信仰帶來的鼓勵。在大學任教新聞系的梁麗娟則分析現時新聞自由的空間。雖然整體情況不容樂觀,但我們仍有堅持盼望的理由。

詳細內容

【1721期.頭版專題】
這個暑假沒有camp…
營會online可以嗎?

暑假是教會舉辦營會的高峰期。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部份夏令營被迫取消,一些由基督教團體所辦的營舍,如宣道園、突破青年村亦面臨營運危機;各機構亦嘗試構想其他活動連繫青少年。基於網絡媒體盛行,Jesus Online及香港學園傳道會趁機籌辦網上營會。網上營會看似更方便和快捷,傳播力更廣,但始終有其限制。無法取代的是,實體營會創造了一個遠離煩囂的空間,讓一群青少年一起生活,建立關係,創造回憶。在不能見面之際,online辦營會到底可行嗎?一個營會背後象徵了甚麼?是不是所有活動都可移師網上進行呢?

詳細內容

【1720期.頭版專題】
備戰港人移民潮的海外教會

自英國政府七月初公佈有關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的擴權計劃,以及澳洲放寬香港人簽證與移民門檻,不少港人都考慮移居英、澳,社交平台湧現大量移居英、澳等地的群組,搜集到外地生活的資訊。

面對未來可能有大批新移民移居,有英國及澳洲的華人教會分別調整事工,準備服侍港人群體,包括提供諮詢、舉辦講座、增加人手,甚至作好隨時分堂的預備,幫助他們適應及融入社會和信仰群體。這些例子,反映海外華人教會與香港信徒的文化落差與牧養期盼。

詳細內容

【1719期.頭版專題】
疫症教導我們的人生功課
——康復者的故事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全球已達半年之久,本港自七月起亦爆發第三波疫情。病毒潛伏期可長達十八天以上,有些受感染者只有輕微症狀,教人難以防備,在未知之時或已染疫。今期,Athena和阿森分別細談他們確診及疑似染病的經歷,為各自的人生上了嶄新而重要一課。聯合醫院院牧謝耀揚牧師則分享第三波疫情下醫院內的情況,以及呼籲康復者與社區之間彼此諒解,共渡難關。疫症之下,面對真實而無名的恐懼,正正不斷考驗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對上帝的信心及對人的愛心。

詳細內容

【1718期.頭版專題】
離開香港的信心與掙扎

《港區國安法》公佈及實施後,澳洲、英國等國家相應向港人降低移居當地門檻,對於年輕一代而言,移民已成為一個可以實現的實際選項。今期,一個初婚家庭與一個育有三名小孩的家庭現身說法,談論他們對香港前景的判斷及移居外地的計劃。不約而同的是,他們都期望有一天,能在異地與移居者組成香港人群體。

堂會牧者張偉昌牧師提醒,牧者在與考慮移民的信徒同行時,不宜作太多道德判斷,應看重信徒經歷大時代的掙扎,及幫助信徒思考人生方向,並視之為開拓其信仰多元視野的契機。無論最終或去或留,這份真實的掙扎及人生思考,均值得我們細聽。

詳細內容

【1717期.頭版專題】
第三波疫情來襲
小市民的苦水與堅持

七月中本港爆發第三波疫情,每日確診數十宗以上的新冠肺炎個案,有專家直指若確診個案仍以幾何級數持續增加,公營醫療系統會面臨崩潰危機,屆時政府可能需下「居家令」,禁止市民外出。疫情反覆,最受影響的莫過於各行各業的小市民,生計頓受打擊,疫情未見停止下又感前路茫茫。

今期本報訪問幾位分別從事餐廳飲食、音樂教育、足球教練及的士司機的基督徒,分享他們在面對疫情時的苦況,走進幽谷時如何經歷上主的同在與帶領。

詳細內容

【1716期.頭版專題】
2020移民潮
教會應如何看待去留?

去年反修例運動的動盪,加上今年《港區國安法》立法,香港的政治環境產生巨變,人心惶惶,令不少人思考移民的問題。移民潮巨浪湧至,教會應如何看待或去或留的信徒?移民必然會帶來影響,不論是堂會的聚會人數、經濟、事奉人手等,均預計會有下跌的趨勢。然而,更重要的是教會如何幫助選擇去或留的信徒重尋自身的使命及定位。

詳細內容

【1715期.頭版專題】
亂世書展
出版社的考慮和掙扎

今年香港書展遇上疫情來襲,社會經濟低迷,預計到場參觀的人數會比往年少,書展基督教坊參展的機構及攤位亦稍為減少,部份未有參展的出版社則藉此機會作新嘗試,推廣閱讀。

究竟基督教出版社決定是否參展時,有甚麼考慮和掙扎?在社會和經濟氣氛暗淡時,出版業的前景是怎樣?疫情除了帶來威脅,又會否帶來機遇?《港區國安法》立法後,對出版業又有何重大影響?

詳細內容

【1714期.頭版專題】
不休止的禱告與行動 在極權下宣揚天國價值
專訪香港教牧網絡楊建強王少勇

去年五月,三十位教牧發起聯署,要求政府撤回《逃犯條例》修訂,強調要守護真理,拒絕謊言。其後部份成員成立了基督教教牧聯署籌委會(下稱籌委會),籌辦祈禱運動,以禱告守望香港。在社會局勢緊張期間,他們走到前線分隔衝突示威者和警察,衝突現場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的歌聲和禱告聲不斷,為港人提供了德性和靈性的支援。由籌委會到教牧網絡,兩位代表——楊建強牧師和王少勇牧師在專訪中回顧過去一年的心路歷程,他們亦期望教會在極權下,仍持守天國價值觀說真話。

詳細內容

【1713期.頭版專題】
堅持與雞蛋同行 未甘安於收成期
專訪孫勵生

基督教服務處前總幹事孫勵生在這一年的反修例運動期間最引人注目的事,莫過於雖然獲授政府榮譽勳章,卻拒絕出席授勳典禮——他指因為那是由欠缺認受性的政府舉辦的。在社福界默默耕耘卅六載至二○一八年退休的他,原先理應以榮譽勳章作為他服務社群的圓滿句號,然後享受他的「收成期」生活,但他卻因為看不過眼政府的粗暴無理、看見市民的不安,發揮社工保護弱勢的精神,從去年六月起走上街頭,成為運動的一份子。他雖則只是個和理非,但要賭上的卻是耕耘一生的名聲和評價。專訪中,孫勵生回顧自己過去一年在運動的參與和心路歷程,並以資深社工和基督徒的角度分享他對運動、對教會的看法。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