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头版专题

【1713期.头版专题】
坚持与鸡蛋同行 未甘安于收成期
专访孙励生

基督教服务处前总干事孙励生在这一年的反修例运动期间最引人注目的事,莫过于虽然获授政府荣誉勋章,却拒绝出席授勋典礼——他指因为那是由欠缺认受性的政府举办的。在社福界默默耕耘卅六载至二○一八年退休的他,原先理应以荣誉勋章作为他服务社群的圆满句号,然后享受他的「收成期」生活,但他却因为看不过眼政府的粗暴无理、看见市民的不安,发挥社工保护弱势的精神,从去年六月起走上街头,成为运动的一份子。他虽则只是个和理非,但要赌上的却是耕耘一生的名声和评价。专访中,孙励生回顾自己过去一年在运动的参与和心路历程,并以资深社工和基督徒的角度分享他对运动、对教会的看法。

詳細內容

【1712期.头版专题】
不屈服 不讳言
罗庆才的温柔抗命

去年六月初,作为本港主要宗派之一的香港浸信会联会罕有地发出声明,要求港府撤回修订《逃犯条例》。其后,作为该会会长的罗庆才牧师先后多次发表会长的话评论社会事件,强调光要照在人前。纵然受到批评,但他仍敢于逆流而上,宣讲上帝的信息,指出当权者的错谬。罗牧师虽然性格温文,但他的表现就像旧约的先知,不屈服、不讳言地发出清晰的警世呼声。专访中,他回顾过去一年的心声,他亦期望浸会信徒重新认识宗派本身的抗争精神,以良心及圣经实践信仰。

詳細內容

【1711期.头版专题】
光明胜过黑暗
记港区国安法实施前的六四晚会

每年六四,维园都有烛光晚会,但今年警方以防疫为由发出反对通知书,这个三十年来不变的传统,到第卅一年却不能延续。不过六四烛光遍地开花;有市民依旧到维园悼念;各区设悼念街站;教会也「借个方便」举办宗教聚会。有人说,这可能是「港区国安法」实施前最后一个六四晚会。不过,纵使黑暗袭来,我们也不必惧怕,只要持守这份从主而来的盼望,在自身岗位作正直的事,光明最终会胜过黑暗。

詳細內容

【1710期.头版专题】
极权狭缝中沟通与坚持
在全力抵抗与委曲求存以外

在「港版国安法」草案于全国人大会议投票通过、本港《国歌法》于立法会通过二读后,香港与「一国一制」相遇的时间彷似愈来愈近。大限将至,不少港人对预备生活在极权社会各有不同筹谋打算,当中热潮包括兑换大量外汇以防港元贬值,续领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作移居手段,亦有人抢购虚拟专用网(VPN)以作「翻墙」准备。种种举动都反映港人内心面对未来的不安与焦虑。

最近在一个网上座谈会,三位本港神学院教授对论如何在港人日后经历极权生活之时,可以有什么政治神学论述足以回应;在全面抗争或投降的局面上,我们在生活当中有何细水长流的工作仍值得践行,与建制保留沟通的可能性,同时在恶法下有信徒自身的坚持。

詳細內容

【1709期.头版专题】
《香港2020福音宣言》发表
教会要在黑暗时代作光明之子

成员来自不同宗派的香港教牧网络,于五月廿六日在网上发布《香港2020福音宣言》,重申福音关乎上帝国的降临,除灭世界黑暗,扭转邪恶权势;同时也展现对现世生命的关爱,并涉及人类生命的政治解放与社会关怀。在发布《宣言》的同一晚上,有份参与的教牧及神学学者在一网络节目上分享更多背后想法。

在「港版国安法」到临,极权氛围阴霾不散之际,《宣言》强调教会在黑暗的时代中要作光明之子。如何不让极权思想进入教会,以致违背福音,如何与邻舍乱世同行,是今天摆在每一位香港信徒教牧面前的问号和挑战。

詳細內容

【1708期.头版专题】
中港博奕下的揽炒宿命
马岳:争取民主没有end game

武汉肺炎疫情放缓,社会的政治角力再次启动,民主派以九月立法会选举议席过半为目标;同时,中联办及港澳办自我释法,指《基本法》第廿二条并不适用于两办,警方又大举拘捕温和民主派人士,首宗承认暴动罪抗争者判囚四年,《国歌法》、廿三条立法也似乎将要发生。

基督徒关怀香港学会于五月十五日举行「当揽炒成为日常——中港博奕下的社会与教会」网上研讨会,由香港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戴耀廷分享中港博奕下香港的揽炒宿命路,并由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副教授马岳和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院长邢福增教授,分别从从政治科学和基督信仰的角度回应。当「揽炒」成为日常,香港的未来会如何发展?面对严峻的社会气压,教会与信徒又如何面对未来的风雨,如何坚持和活出信仰的挑战和要求?

詳細內容

【1707期.头版专题】
自设口罩生产线
分享恩典的信心挑战

疫症肆虐,虽然本地情况已经有所放缓,但全球口罩及防疫物资仍然短缺,疫情亦可能以年计持续。本港陆续有团体尝试自设口罩生产线,当中包括基督徒群体,他们希望让有需要者得到稳定和价钱合理的供应,并在社会艰难中分享恩典。今期受访者本身并非口罩生产商,但因看到了需要而投身其中,闯过一个个难关,经历了一段以信心交托的奇幻旅程,更明白到要委身于召命中,便不能害怕冒险和不确定而不去付出。这份心态,于我们面对当前社会环境和人生都是重要的提醒。

詳細內容

【1706期.头版专题】
疫情之下
如何走出家庭关系的困兽斗?

经过反送中运动,不少家庭成员因政见相异而变得关系恶劣;到了武汉肺炎疫情期间,家人被迫困在斗室,原本积压着、隐藏着、迴避着的家庭问题,逐一浮现,冲突无日无之。有子女曾选择离家而去,也有哑忍而留在家中。破裂的关系是由于各持己见?难道已失却了对家人的爱与关心?

今期我们请来专业辅导员、资深社工、传道人及神学院老师,探讨此一现象,并思考教会、牧者如何与辅导员和社工配搭,与这些家庭同行。

詳細內容

【1705期.头版专题】
Shall we walk?
伴你走过DSE一役

文凭试(DSE)乃中学生涯一场重要的考试。原于三月底开考的DSE在四月廿四日正式开考,不过,今届考生与过往几届不同,需要准备应考的同时,亦要面对早前因社会运动及至今仍未消退的疫情所带来的忧虑和不安,压力什大;再加上疫情下坊间不少自修室关闭,考生需要长期留在家中温习,难免缺乏外界支援,情绪或会受到影响。

这时候,有教会群体为考生提供温习的地方、情绪支援、帮助他们重寻人生路向,陪他们温书、聆听他们的心底话。因着教会窝心的同行,有未信主的考生更表示想在试后认识信仰。我们常说「年轻人是教会的未来」,希望我们都能学效基督,关怀和拥抱这时代的年轻人,陪伴他们走过DSE这人生一役。

詳細內容

【1704期.头版专题】
失业浪潮中,重寻我们的使命

疫情持续多月,影响社会经济活动,统计处公布本港今年首季失业率为4.2%,是逾九年来的新高。基层群体的就业首当其冲,出现开工不足、被裁员等情况;而各行各业不同职位的雇员亦面对失业问题。就业不足影响的,是整个家庭以至社群。

今期受访的教会关怀贫穷网络、工业福音团契一向积极关怀基层人士,近期更帮助企业和求职者进行就业配对,然而他们均体会,这只是短期方案,更重要的是关心基层的全人发展和思考长远计划。香港专业人才服务机构则从宏观角度剖析各个行业的前景,并提出属灵装备与贴地同行的重要。与失业者共渡时艰,会否成为教会群体今天的使命?

詳細內容

【1703期.头版专题】
圣哉超越空间
网络聚会下的受难节与复活节

政府在三月底将《预防及控制疾病(禁止群组聚集)规例》刊宪,禁止公众地方超过四人聚集十四日,后来又把禁令延至四月廿三日。因应疫情,有本港教会宗派在规则发出前已提出停止实体聚会,转为网络崇拜。而是次禁令横跨四月中的受难节与复活节圣周,教会会如何筹备变阵,箇中的实体礼仪如何转型,值得深思。今期本报访问了圣公会、信义会及潮人生命堂三个宗派的教会,记录他们如何筹划这个与往年不一样的圣周聚会。

詳細內容

【1702期.头版专题】
疫情下的受苦与复活——工作反思篇
出死入生的疫境盼望

面对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每个人的生活都起了不一样的变化。很多困乏的故事,亟需援手。好些生离死别的关口,忽然需要提早准备。未知尽头的「悠长假期」,迫令我们重新面对生命的本相与真实,思考什么是必须,什么不是。

在这个人人避疫的复活节,细味每一个饮食业、旅游业什至殡葬业的人间故事,原来也是另一场出死入生的经历,更教我们知道盼望何在。

詳細內容

【1701期.头版专题】
全球流行的爱
英意德信徒细谈抗疫生活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美国已有超过十三万人确诊,欧洲多国亦成为重灾区,其中意大利最为严峻。抗疫与隔离的生活、社会上因疫症而带来的恐慌,都挑战着我们如何以智慧和爱心作见证。这是全世界信徒都难以忘记的预苦期。

今期英国、意大利、德国三地牧者及信徒的实地抗疫生活分享,更提醒着我们,社会苦难当中值得看见和讨论更多的,是如何表达和增加对别人的支援和关爱——让人看见教会不是停止了聚会的一座座建筑物,而是真实与社会同行、让爱流行的群体。

詳細內容

【1700期.头版专题】
基层儿童如何跨越数码鸿沟

受到疫情影响,本港学生停课日子持续,不少学校都转为网上教学,但基层学生碍于电脑手机及网络数据等资源匮乏,令网络学习困难重重,与一般学童使用数码产品学习的机会与能力出现差异。今期我们访问多家教会及机构,了解基层儿童网络学习的实况与困难,并探讨跨越这数码鸿沟的方向与出路。

詳細內容

【1699期.头版专题】
面对苦难与复杂社会,be ready
专访联合医院院牧谢耀扬牧师

○三年曾确诊感染非典型肺炎的谢耀扬牧师,在今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之时,他已成为了基督教联合医院的荣誉主任院牧,每天见证这场疫症的最新前线情况、人心的恐慌、世情的复杂、体制的缺憾。沙士康复过后,这些年间他曾接受无数访问整理感受;十七年后,他却因这次疫情更深刻和敏锐地体会基督徒生命和信仰的角色,以至于这个政治上愈趋倾斜的社会中,这一切的意义为何。

这不只是谢耀扬的故事,更是我们每一个香港人、香港基督徒的故事:我们是否已准备好,面对未来更多的挑战?教会群体从不可能独善其身,而需要认清社会情势,才有可能为主作光和盐。「现在正是时候,让我(们)发挥。」

詳細內容

【1698期.头版专题】
不能隔离的爱
基层教我们的那些事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一罩难求,一些基层人士可能一个口罩要用上两、三天。他们缺乏防疫物资之馀,还要面对失业及生活上各种问题。一些前线团队,如工业福音团契、一团火义补计划、基督教关怀无家者协会走进基层家庭,为他们送上防疫用品、上门关怀,希望聆听他们的需要,提供适切帮助。记者跟随机构出队探访,发现有基层人士因担心生活而哭泣;亦有在自身不足口罩之时,分享口罩予他人。基督要我们爱邻如己,但「邻舍」是否只是隔篱邻舍?还是指在香港生活的所有人?愿我们在这次疫情下,主动关心这城里有需要的人,让人看见耶稣那不能被隔绝的爱和保障。

詳細內容

【1697期.头版专题】
当抗疫而足不出户
网络生活下寻回灵性自觉

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危机未退,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在二月廿九日提醒本港未有条件可松懈,若抗疫措施放松,他担心香港的情况会变为南韩、武汉般严重。严峻疫情亦间接地改变了市民的生活习惯,基于避免外出增加社区感染风险,一般工作、学习、社交、什至参与崇拜等,都一概改为在家进行,这无疑归功于网络世界的发达。然而,在这种足不出户的隔离,只靠网络与世界连系的虚拟生活里,不少人却开始感到孤独、郁闷及烦躁等情绪困扰。

今期专题尝试探讨上述现象的成因,以及剖析在网络联系的限制环境,如何寻回当中的灵性自觉,包括个人独处时的操练,及参与网络崇拜中礼仪背后的反思。

詳細內容

【1696期.头版专题】
避疫家居的亲子教育

武汉肺炎疫情在港旷日持久,学童长时间留在家中。家长所面对的,其实不单是如何填塞时间让孩子「放电」的问题,也是如何将疫症岁月转化成孩子另类成长经历,面对未来的生命挑战。

今期接受访问的几位儿童工作者,会由宗教教育、说故事到游戏的不同角度,探讨疫情下的家庭教育新可能。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