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三十週年專號

時代論壇30週年訂閱優惠

30週年優惠【第三擊】 連繫全球 守望香港 當年 為了學業、事業、家庭、夢想⋯⋯ 不得已飄洋遠去 卻始終惦念著香港 這家,這根,這個與上主相遇之地 訂閱網上版《時代論壇》 即可隨時隨地 與香港教會和社會保持聯繫 同步呼吸 時......

【1573期.專題】
同志議題 爭論不休
《論壇》三十週年系列(三)

整理:胡文傑

提起香港基督教在這三十年均持續關心的倫理議題,由同志運動延伸的相關爭議必然佔一席位,而且屹今仍有不同的分歧。而政府在這些年來推動的不同政策亦對這場運動扮演著牽動兩端聲音的角色。《時代論壇》這三十年來均有相關的專題報道,本專題回顧多年來與同志議題相關的重大事件,理清香港基督教面對同性議題所作出回應的脈絡。

【1569期.專題】
教會聚會用地
《論壇》三十年系列(二)

整理、採訪:麥世賢、羅穎珊

三十年來,本港教會的發展形態,一直跟香港的土地與空間限制密不可分。高地價政策不單令市民置業難,教會物色聚會場所也愈來愈艱難。不過,客觀的限制,又往往引導信仰群體的發展走向新的可能。由1997年對回歸後收緊宗教用地的憂慮引申爭取宗教用地的討論,至戲院倒閉潮促成教會購買戲院改建堂址,再到學校堂會成為近十多年教會發展的大趨勢,《時代論壇》這三十年來均有專題報道,本專題回顧多個教會物色聚會空間的歷史發展情況。

【1564期.專題】
時代論戰
《論壇》三十年系列(一)

整理:陳盈恩

《時代論壇》創刊的其中一個宗旨,是促進教內的信仰反省及討論。三十年來,本報希望成為廣闊言論的空間,緊貼時代脈搏,與信仰群體坦誠自省,在掙扎風雨中同路。今藉《論壇》慶祝創刊三十週年之前夕,本專題回顧三個曾在《論壇》發生的「論戰」,議題涉及神學討論、信仰與社會之關係,以及教內對信息之反省,當中內容仍值得今日的我們重溫,成為提醒。

時代論壇30週年呈獻:「守望我城我鄉我時代」分享祈禱會

在這土地、這世界、這時刻,
一起把最叫人扎心的,
帶到上主面前……

【1566期.頭版專題】
守望我城——《論壇》三十年.回歸二十年
鄭政恆〈看黃般若香江畫作〉

採訪:麥世賢

鄭政恆的詩作〈看黃般若香江畫作〉,是他多年前看畢在香港藝術館舉行的「香港景.山水情──黃般若藝術展」,事隔多年後所寫,也是為了總結他對香港的一點看法而寫。

【1566期.頭版專題】
守望我城——《論壇》三十年.回歸二十年
王少勇〈收音機〉

採訪:胡文傑

王少勇認為收音機除了接收電波外,還要播放適切時代的聲音;收音機可以不要美侖美奐的外表,但播放的悠揚樂韻,除了要調和人心外,還要出於社會公道,成為喚醒社會的戍樓鐘聲。他希望《論壇》的角色也是如此。

【1566期.頭版專題】
守望我城——《論壇》三十年.回歸二十年
陳佐才〈在破碎中踐行不離地的真理〉

採訪:陳盈恩

真理本身在當刻與你有關,但之後一旦客觀化了,那就變成了拜偶像,所以不能看它為「常道」。「上帝的活潑是我們時刻要尋求,不能形式化把祂定緊。這是矛盾。我們要捉住一些東西,要有所堅持,但堅持到不理會社會的轉變,就變成頑固。所以我們時時需要聖靈的更新。」

【1566期.頭版專題】
守望我城——《論壇》三十年.回歸二十年
霍玉蓮〈在黑暗中守住崗位〉

採訪:羅穎珊

霍玉蓮欣賞《時代論壇》在基督教發出時代的聲音,有如當年《吶喊》雜誌。她認為當有理性討論的基礎,提供論壇式平台供各人討論的空間對人很有幫助,然而於大是大非已經習非成是的時候,更需要明辨的能力,提供觀點、眼光及視野,孕育判斷力。

【1566期.專題】
我城我鄉,我們的論壇 1987-2017

時代論壇

《時代論壇》與香港教會及社會一起走過三十年的軌跡,讓我們藉三十週年報慶,回顧那些年的日子,數算上帝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