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闻消息

「香港人的明天」研讨会
林荣钧:追求和谐社会是此刻的时代征兆

 【时代论坛讯】恩光书院于二月廿五日于该院市区校园举行「香港人的明天——一个信仰者的剖白」研讨会,邀请了林荣钧博士主讲,探讨如何在基督教信仰和世界观中,面对香港未来各种的不确定性,并由艺术家梁思鸣先生回应,吸引约二十多人到场。

林荣钧于八十年代修毕神学和政治哲学,曾经在香港教区工作,现时正于恒生管理书院担任教席,主要任教伦理学。他在开始时提醒会众:「今天最重要的不是你听了什么,而是如何回应自己的召命。」「香港还有明天吗?」这个题目说的是香港的理想和远像是否有机会实现。他问会众:「你认为香港的现况怎样呢?是充满希望吗?还是大家只在吃花生而已?」他认为现正进行的特首选举把大部份香港人拒诸门外,即使大家每天看到候选人在比较不同招式似乎很过瘾,但无份参与始终令人感到失落。

除了现行政制令香港人难以掌握明天,近年社会分裂也是重要的关键。林荣钧提到最近的七警案便再次突显了香港二元对立、社会撕裂的局面。「很多警察的支持者批评法官的判决,认为法官偏私。其实早前有位示威者『以胸袭警』被定罪后,同样有不少黄丝认为法官的判决有问题。其实很多时在不同的个案中,大家都会以自己的观点出发思考,当判决与自己的立场不一时,就认为审判有问题。在这样的社会对立中,香港有没有明天呢?假如大家只以情绪判断,社会便很容易撕裂。」

对于香港的现况,林荣钧最担心的是香港的司法系统动摇。他又提到现时的经济状况,香港有近七份一人处于贫穷状态,大学毕业生的薪酬竟和二十年前相若,还要负债……「二○一七年才刚开始,已经有五个学生自杀身亡,这是一个什么信息呢?基督徒需要好好思考。」他引用吕大乐在最近的「四代人.十年系列」的论述,指出婴儿潮的积极进步观在今天Now Generation中已不合时宜,因为今天的世代即使愿意捱,也未必带来改变。基督徒在这样的香港困局中究竟可以如何自处呢?

林荣钧提到北京大学哲学讲师梁漱溟的一件往事。二战时,梁漱溟曾被父亲问到:「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但他父亲三天后便自杀身亡了,即便如此,梁漱溟也没有改变过这个信念。林荣钧向会众解释,梁漱溟认为人会追求理想,所以世界始终会变得更好,他背后相信的是马克思的乌托邦思想。「其实这和弥赛亚的思想,追求天国价值相当接近。基督徒正是持守着天国理想,问题是我们对自己是否有信心呢?神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人有没有活出神的模样呢?例如你今早决定参加这个研讨会,已经成为历史,我们每个决定都塑造历史。而你所塑造的历史有否回应着救恩史呢?作为仆人,每日生活是否成就神的救恩彰显于这个世界呢?」

他认为耶稣时代和今天的世代其实颇为相似。「以色列人亡国受罗马统治,被殖民下的犹太人如何生活呢?他们带着神的许诺『弥赛亚的盼望』如何生活呢?有些像税吏般,按当时规矩赚钱;有些则成为革命家,冲击着罗马帝国。有些则像法利赛人,以纯正的血统和诫命来区分你我,用法律来界定神的祝福。其实这些何尝不是今日香港人的写照?」对于香港人今天应该如何回应,他引用了天主教的做法作为参考。「在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五期间,天主教开了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当时的会议正是要回应世界,教会要观察时代的征兆(Sign of the time)。」他举例从近来的选举民调或舆论中,便观察到香港人对于斗争式的政治角力、社会撕裂已经非常厌倦,追求和谐的社会正是此刻的时代征兆。他认为信仰是每个信徒与神当下的关系,劝勉基督徒要思考现时的处境,同时要谦卑,不要只以为自己的想法就是真理,与不同看法的人对立,以此回应时代的需要。


梁思鸣

基督徒艺术家梁思鸣以艺术触觉探讨大自然和人生中的危机和不稳定状态。他尝试以自身创作的角度出发回应林荣钧的看法。他认为艺术家创作时或多或少都受到社会状态影响,但过程中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往往在作品完成后,才明白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带着信仰创作,眼光会放在社会不同的人和事上,但创作不是要给予社会一个答案,更多时候是一个发问,透过平台向观众展现时与观众一起思考。他同意林荣钧之言,需要保持对话的空间。「假如我太投入短暂的状态,便很表达永恒的讯息。我们的确要参与社会,但也应该是超越的。」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