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消息

通過生涯規劃Connect年輕人
陳寶安:容讓嘗試、重視檢討

【時代論壇訊】教會內年輕人與成年人是否不再互相聆聽,令已經出現的撕裂情況加深?建道神學院教牧及專業進修學院於三月廿七日舉行第五屆教會青少年事工高峰會,約二百多位關心青少年、牧養青少年的與會者用行動證明教牧、導師期望與青少年結連。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院長陳寶安博士於上午的主題講座「CONNECT」分享與青少年結連的第一身經驗,提醒在同行的時候青少年工作者要有自我的反思檢討,也要引導青少年檢討自己的生活經驗。

陳寶安觀察到今日的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的需要,即使身邊人很多,不少年輕人仍感到孤單。年輕人需要支持,也有希望能夠實現的夢想與理想。

陳寶安經常通過生涯規劃結連年輕人,她於會上分享薩柏(Donald Super)的生涯規劃理論。一個人的成長期由○至十四歲,期間發展自我概念、需求、幻想、興趣、能力。於十五歲至廿四歲是探索期,青少年在學校、教會、休閒中體驗各種可能,嘗試不同角色及進行職業探索;並細分為十五至十七歲的嘗試期、十八至廿一歲的轉換期及廿二至廿四歲試驗並初步承諾期,年輕人仍然在學習,及在持續探索發展空間。陳寶安鼓勵青年工作者,當青年人分享不同的想法和計劃,找出當中最切實可行的,容讓青少年作出嘗試。然而很多時嘗試後忽略了經驗的檢討,因此導師不妨在提醒青少年檢討方面多花功夫。

陳寶安指出生涯規劃理論中,每個人有不同的生涯身份(life roles),各身份例如兒女、學生、工作者、休閒者、父母等互相重疊,「生涯彩虹圖」讓青少年看到更整全的自我發展。薩柏說:「當我們在賺取生計,同時也在活出生命。」是生涯規劃的重點,職業不是人生的全部。陳寶安早前與一名年輕人錄影一個職涯規劃節目,於四次面談中與年輕人建立關係,然後通過卡片分類法等工具釐清年輕人的價值觀,第三次是讓年輕人訂立實踐行動計劃,在總結時,年輕人已經開展計劃。年輕人由最初抱怨在公司沒有發揮空間,後來想到一些可以自行實踐的行動:找有相同夢想的同事,一同成立分享小組,而不用涉及改變制度,年輕人體驗到積極主動作出改變的滿足感,重拾幹勁。

陳寶安和與會者互動討論今日青少年的特點及青少年時與會者的特點,同樣有衝動、迷惘、有夢想的共通點,帶出現在與青少年結連,不能單向式,互動必不可少;她提醒青年工作者不單促進青少年與自己結連,也與周圍的人結連;同時帶出對今日的青少年可能存有誤解,認識年輕人由自我反思檢討開始。但是今日對青少年的操練(discipline)較少,青年工作者要引導及提醒年輕人,操練/紀律仍是達到夢想必不可少的元素。

陳寶安並指出現時有「隨時隨學」的趨勢,與過往的規劃學習不同,約翰克朗伯茲(John Krumboltz)的計畫性機緣學習理論(Happenstance Learning Theory)中提到五個態度:好奇心、彈性、冒險、堅持與樂觀,能夠幫助年輕人處變不驚,仍然可以成長。

陳寶安以約十五1和與會者互相勉勵,最重要的結連是與神的結連;並以加一15強調最好的賦權也是與神的結連。

第五屆教會青少年事工高峰會於三月廿七日假旺角浸信會舉行,從社會文化、媒體向度,了解青少年的結連,從堂會的外展及社會參與,動員青少年結連。上午其他講員及主題信息為梁柏堅(突破事工發展總監)主講「網絡媒體結連」及鄭家輝牧師(基督教迦南堂堂主任)主講「社關參與結連」,下午設有外展工作坊。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