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消息

【直擊報道】

從歷史和神學角度看教會改革
葉菁華:反思教會改革避免教派主義

【時代論壇訊】五百年前宗教改革以來,教會分為天主教及基督新教,各有其歷史及神學發展,甚至是不相往來。於最近五十多年通過天主教與基督新教尋求合一的對話與合作,以一九九九年信義宗與天主教擬定的《因信稱義╱成義聯合聲明》 (JDDJ)為重要成果,於一三年聯合出版另一份共同文件《從衝突到共融》。

於近日的教會改革五百週年講座上,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葉菁華博士根據《從衝突到共融》比較路德神學與天主教在稱義、職事以及聖經與傳統等神學主題的看法上的差別。在聖餐方面,天主教有化質說(transubstantiation),認為餅與酒轉化為基督的身體和寶血;然而路德不同意此說,認為基督的身體和寶血在餅酒之內,與餅酒同在,在餅酒之下(in, with, and under)——即基督的身體與餅,基督的寶血與酒,發生屬性相通。路德又反對把聖餐視為獻祭。相同之處是,路德與天主教強調基督在聖餐中的真實臨在。

葉菁華指出,天主教與信義宗對聖餐的看法,比起基督新教不同宗派的看法更為相近,例如路德對聖餐的看法是基督肉身臨在,加爾文認為是基督屬靈臨在,慈運理則看作記念、是基督象徵性臨在。就此葉菁華反思在神學上基督臨在的聖餐的重要性,否則為何以聖餐而不以別的形式為記念。另外在約翰福音六章35節等處,耶穌基督宣告「我是生命的糧」,如僅以記念說,未有完全對應聖經所有涉及聖餐意義的經文。葉菁華補充,現時聖餐禮文容許不同的解讀,讓不同看法的信徒同領聖餐也適用。

葉菁華反思每當出現神學分歧時,多分支出新教派,然而教會改革是否有可能避免教派主義?葉菁華展望與合一相關的當前任務,認為香港華人的天主教與基督新教待尋共同中文語言,「由於天主教及基督新教來華傳教士將聖經翻譯成中文時採取不同的詞彙,例如Holy Spirit的中文在天主教為聖神,新教是聖靈,常常導致華人普遍理解天主教與基督教是兩個宗教」,沒有留意所信是同一位上主。他表示通過參與《尼西亞信經》合一中譯的經驗,是有可能取得共識的。

天主教聖神修院神哲學院教授郭偉基神父闡述一三○○年至一六○○年的教會歷史,指出當時教會上下層也有陸續的改革,而不僅是德國的馬丁路德,「在路德之前有二百多年成功或失敗的改革,值得一提在西班牙,教會於一五一七年前已改革,因此當地沒有像在德國、英國等地由下而上的改革。」


郭偉基

主持講座的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總幹事蒲錦昌牧師提及在教會改革五百週年,所選用「紀念」詞彙,而不用「慶祝」,因一方面改革對於天主教和基督新教有更新,然而始終帶來沒有人願意見到的分裂。


蒲錦昌展示信義宗與天主教共同文件《由衝突到共融》

由神學對談小組(天主教會香港教區基督徒合一委員會及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合一與 教會關係委員會聯合組織)和循道衛理聯合教會舉辦的教會改革五百週年講座「從歷史和神學角度看教會改革」於四月廿五日上午假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舉行, 以《由衝突到共融》為參考文件。約二百人出席,講座後並有共聚午膳。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