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闻消息

后真相时代新媒体
邱慕天:首要凝聚各信息部落

【时代论坛讯】「后真相」(Post-truth)是二○一六年《牛津字典》的年度词汇,新媒体于此的角色不可或缺。较少接触新媒体的教牧信徒或许不适应资讯洪流,但仍有需要了解此课题。

在一个名为「后真相时代的新媒体」的讲座上,台湾《醒报》副总编辑邱慕天速谈后真相时代新媒体现象,过去有说「谎言说一千篇就会成为真的」,但现在通过媒体传播的力量,「谎言要说一千篇才会变成真的」,过去要使用庞大宣传机器才能发布信息,但是在新媒体时代,只要轻轻一按就能发布。例如特朗普在推特上说假话,传播的次数要比他说真话还多。于是每当公众人物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只要发出一个假象,就能轻易把焦点转移。

邱慕天归纳后真相时代新媒体四个特色:一、碎片化,资讯过度竞争、「短平快」、去脉络、难追溯来源、噪讯过大;二、离心化,或称去中心化,全球化并未朝向整合的方向;三、部落化,很难讨论比较中间立场的情况;四、偶像化,看重「谁说的」比「说什么」来决定我是否相信,有「我支持的人所说的就是真」的心态。

邱慕天分析,在后真相时代趋势下,媒体容易不稳重,随从社会大众肤浅的讨论而没有更深入的讨论真正需要的事情,失落了帮助读者发掘真相的使命。邱慕天又指出,「权威背叛信任,在过度竞争下便宜行事,内爆揭露了操控轨迹」,例如雷曼兄弟。

邱慕天提出现在的资讯时代与五百年前宗教改革的背景的比较,是由听讲道改为看圣经,由看电视改为滑手机,本来高高在上的诠释权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们被赋权,「有行动与能力感(a sense of agency),从前单向接收,如今被奉旨共构事实」。然而像英国的约翰威克里夫与后来弟兄会创办人约翰胡斯均是宗教改革先驱,他们比马丁路德更早提出相同的理论,为什么不如马丁路德引起大规模的变革?邱慕天认为「权威失能与草根赋能缺一不可」,只有马丁路德有工具──印刷术,媒体革命与知识论的更新,两者造就形成宗教改革。至于两者的分别,宗教改革是单媒体,而现今时代是新媒体。

邱慕天亦提出面对后真相时代要努力的方向,其实也是面对后改教时代要努力的方向,包括:一、降低噪讯比:1.对传统权威重新评估,及2.揭露非理性的本相,例如逻辑的常见谬误,及以反对的阶梯(hierarchy of disagreement)了解讨论是否良性的对话;二、凝聚各信息部落:解除「部落」中的身份枷锁及「老大必定是对的」等偶像化误解;三、提升各资讯持份者的互动:负责任的资讯制作者(responsible producers)、精明的资讯消费者(wise consumers)、积极的资讯参与者(active participants),并由有效的资讯管理者(efficient information managers)连系三者。

胡志伟:「虚、实、整、合」应对社交媒体

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总干事胡志伟牧师指出新媒体能够满足新世代对自身表达的需要。他提及教会对文化的态度:由参与、妥协、攻击到否定者都有。对于网路、即时通讯软件与社交媒体的应对及教会牧养心态,胡志伟整理出「虚、实、整、合」:一、辩识虚假,不要太快转发消息,若有时间要查证消息来源,用常识作判断;二、展示真实三、整理知识,胡志伟分享在脸书的文章,有不少是他认为值得收藏的文章,并设定阅览权限,但他基本上不参与文章引申的争论,不会闹得面红耳热──若加入争论,只会将争论延长;及四、合情合理,理解网路与真实的私人与公共界线,不用做网络警察,例如牧者在脸书看到会友的脸书出现粗口,回到堂会对该会友纪律处分,胡志伟认为这是小题大做,是误解了在脸书的媒体性质。

曾劭恺:后现代主义加强后真相思潮

中华福音神学院系统神学助理教授曾劭恺博士指出,后真相并不是新事物,这种政治手段,不论真相,只论立场作政治宣传。后真相自人类历史出现已有,苏联《真理报》说的都是假话。可以说,只要是政客,都会使用。曾劭恺概略后真相时代出现的历史脉络,从思想史的角度切入文化怎样进入后真相时代。背后的思潮来自后现代主义,追溯至十八世纪的启蒙时期。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认为中世纪是黑暗世代(Dark age),然而启蒙时期又认为它之前都是黑暗世代。启蒙时期孕育了现代主义,理性权威取代启示权威,当时高举有适用于普世的绝对真理。十九世纪对理性主义的反动,出现浪漫主义,突破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冲破形式上的规範,不再有绝对的真相,是后现代的解构主义与后真相思潮的肇始。曾劭恺慨叹后现代思维的典型不在乎学术研究报告,而仅以个人的「第一手资料」(但不一定全面)为真理的全部。曾劭恺又评论浪漫时期摒弃任何形式的规限,没办法自由思考,没办法自由表达,会变成言之无物,反而不自由,这是后真相时代的吊诡。

于现场问题解答,有参加者向讲者问到在社交媒体「围炉取暖」强化相同意见的人,在部落化的情况是否会恶化?邱慕天认为打破间隔墙要让他看到更大的世界,「让装睡的人没法睡得好」,让部落里松动的人慢慢走出世界;也可增强门槛,在不干预自由的情况下令转贴有点不方便,使人转贴前三思而后行。胡志伟认为资讯年代网上平台让人可以接触各方资讯,而更进一步是要提升承载力,了解有不同的观点。曾劭恺指出个人可以选择媒体,容易停留在某一个形态。胡志伟再回应,个人选择不能勉强,但如选择的平台内已容纳不同观点,则仍可扩阔视野。

有出席者表示在资讯爆炸的年代,感到不胜负荷,基督徒要在文化使命有承担,是否必须社交媒体抢滩,以量计算其影响力?胡志伟回应以通勤时间或单独食饭时才看脸书,使用脸书来整理资料、记录事情或接收朋友热话的新闻或转贴文章,视之为游戏,不致过度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邱慕天认为资讯变化大,推陈出新,或令人无所适从,吸收时要知道自己想要接收什么及正在接收什么;另外,从去年开始资讯收费的趋势逐渐形成,资讯提供者向付费者提供优质资讯,因此不愿意付费接受资讯的人可能容易接收低质素资讯。除了贴文给没有脸孔的大众希望他们「按赞」,邱慕天介绍网上生态圈也逐渐出现微信「小密圈」等互相重视、长期信任、建立深厚关系的平台,可以累积这样的关系。

有现场听众追问会否出现知识上的贫富悬殊?曾劭恺认为网路是「各取所需的平台」,而不是知识上的贫富悬殊。然而他指出,上主有「各从其类」的原则,公共空间、教会空间、家庭有不同语言,他认为可以针对不同的规则跟语言而分别在网路上进行分享,他担心现时网路上不同空间语言混用的情况。他认为例如在社会公共空间使用教会语言,容易令基督教成为脱节的次文化。

归正福音事工(R.E.M.)与香港教会更新运动于四月二十日晚上假基督教中国布道会圣道堂举行R.E.M.时代讲座「后真相时代的新媒体」,约三十人参加。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轉數快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