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关怀贫穷生命转化系列

导赏:一条社区关怀的路

我的社区关怀始于二○一三年,当时的社区于我而言是陌生和模糊,对所关怀的对象连起码的认识也欠缺,真的谈不上什么关怀。曾听过关怀从用心聆听街坊开始,所以入区就是最直接的方法。聆听是一种态度,要求关怀者放下身段,放下先入为主的成见,一切以对方为起点,持之以恒地通过日常一起生活,修正自己对街坊一些错误的理解,建立信任的关系。聆听让我分别出什么才是社区真正的需要,知道需要又为此需要作出相应的行动才是真正的关怀行动。

那年起,我每天轻装上阵,穿梭横街细巷,认识了一间又一间有特色的蚊型小店,拜访具创意的社区组织,向社区的街坊「搭讪」,又从街坊口中获得更多不为人知的社区小故事,我的社区关怀网络慢慢成形。虽说我是在关怀社区,但社区的街坊也在关怀着我,这种平等双向往来的关系,每天都在丰富我的生命。

香港租金每年上涨有增无减,我所认识又负不起昂贵租金的街市店铺和小店纷纷搬到社区的边缘,这些小店和街市似乎快要消失于社区。在权力和贫富不均下,这些街坊更需要支援。就在这形势下,我每天都会走到社区的边缘,走到他们中间,就是这样来来往往,走出了我的一条社会关怀道路。

二○一四年七月炎夏的一个晚上,有教会(宣道会华贵堂)邀请我带几个年轻人入区认识街坊。这次以后我生出奇想,若能带人看见,见后而停下,停后而进入,入后而了解,了解后而反思,思后而生情,情才是社区关怀的基本,导赏岂不就是能祝福他人和社区的可行途径!就是这样,由我这个街坊带路的街坊导赏团由此而生。

屈指一算,至今已带了五十多次导赏团,大部份参加者来自教会团体,他们入区在街道的一角,学习站在街坊的一旁思考信仰、社会及教会,的确会有新的发现、体会和想像。除了教会群体,也带过神学生和大专生,又有带过来港交流的台湾大学生,带过欧洲来的宣教士,带过老人家缅怀社区,还有最深刻一次是带聋人群体—因为全团也很安静—可见导赏所接触的人什广。近来喜见不同组织在自己社区为关怀缘故,举办不同类型的导赏,例如有由无家者亲自带领的导赏团,有八十后的年轻人从他们的角度看社区等。

教会常说要爱邻如己,我渐渐觉悟,不是教会没有爱,而是没有邻舍。回想以往自己回教会的路只有三点:由家里前行到教会,上教会后去附近吃饭。中间的风景和人物完全不作理会,没有建立关系,怎样谈邻舍和爱人呢?现在因着带团的缘故,我必须时常入区,聆听后又重新聆听,认识后又重新认识。因为有这个习惯,我寻回我的邻舍,也打破了以往回教会点对点的单一路线。现在的路途上多了很多熟悉的人物和醉人的街景,在我的世界多了一群人,一群我要关怀的人。

(作者为关怀社区传道人。本文为关怀贫穷生命转化系列文章,文章由教会关怀贫穷网络提供。系列文章每月刊出一次。)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轉數快
一生螈命
栽種和平
城市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