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7使命商道論壇系列

從「踐行致知」到「踐知在教」

由踐信於行到踐行致知,這是個人的信仰經歷。但要令事工擴大效益,便要將經驗及心得傳承下去——讓後來者不用重頭再來,甚至走冤枉路;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看得更遠,讓更多人受惠——而這個傳承的最佳途徑便是成為神學院的課程內容。

豐盛社企學會進行了一次聚焦小組,參與者有十多人,包括基督徒社會創業家和支持者、教牧、神學院教職員等。我們探討為甚麼只有極少量信徒和教會,會接受社創作為實踐信仰、是整合生活與宣教的關係,發揮創意以轉化社區。起初收集的意見是信徒受傳統教會影響,只注重自己堂會的事奉。而堂會領導層則專心於人數增長,也有較保守的教會覺得社企屬世而不夠屬靈。再討論下去,其實信徒的價值判斷是受教牧影響。而教牧在社會關懷方面的素養,是在神學院時被潛移默化。以下從四個現象的比較,討論香港的實踐神學教育。

產量:實踐神學家與工程師的異同

系統神學家與實踐神學家的關係,好比科學家與工程師。系統神學家和科學家負責務虛的理論;實踐神學家和工程師負責務實地解決人所面對的問題。神學規範實踐,令事情符合基督信仰;實踐令神學有生氣,不再是艱深繁瑣的推論。兩種角色,一個務虛、一個務實,分工合作(參羅十二3-5)。

科學家及神學家都是基於觀察,然後加上大量富創意的想像(creative imagination)去解釋一些現象。科學家提出牛頓力學、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等解釋大自然的物理規律,然後再歸納為方程式。工程師則為解決人的需要,根據方程式,創造出新的房屋、交通工具、家居電器等。神學家則是根據猶太人的信仰及典籍,再加上耶穌事件、早期教父的文獻和大公會議的決定,建構出系統神學。其所衍生的基督教倫理,對日常生活的事物,提出善惡、對錯、好壞的判斷,但它不能就運作上如何做得更善、更對、更好作出指引—那是實踐神學的範疇。

在現今社會,工程師的數目,遠多過科學家。但實踐神學家,遠遠少過系統神學家,這是教會跟現實生活脫節的主因。在英國有實踐神學家研究當地政治難民的神學,也有研究現時藉科技監聽的神學(Theology of Surveillance)。香港缺乏這種落地的實踐神學,頂多是幾千字的評論,而不是拔地而起的建構。

教材:天主教社會訓導與基督教社會倫理

工程師修橋整路的過程中,需要運用科學家的方程式去計算,但不用由量子理論、牛頓力學和相對論等去證明工程的可行性。這些方程式是中間件(middleware),將艱深理論簡化為受過訓練就可以操作的方法。雖然這種訓練要大學生程度,但至少不需要教授級的學識。

在信仰上類似中間件的,有天主教社會訓導、聖公會早期提倡的基督教社會主義,近期的是聖公會社會神學等,它們都是用常人能明白的文字去編寫。天主社會訓導在社會公義、共善公益、聯結輔助等提供執行上的務實指引,又令面對當下的社會秩序、或個別創新型社會事工如幾年前推動社會地產的社企等,是否符合基督教道德願景的判斷變得簡單,再不用由三一論或創造論開始講起;從而讓信徒或堂會,更易明白應該支持哪些新型社會事工。

部份基督新教的神學家各自有不同版本的基督教社會倫理,除了難以合一外,大部份都因缺乏實戰經驗而不及天主教社會訓導的層次。例如,香港的神學家極少談及輔助原則(subsidiarity),因為未領導過大型組織的,根本不會掌握讓下層同工或義工充權的重要性及關鍵。結果香港教牧都很忙,但數不出每年更新的成就(羅十二2)。

師資:神學院與商學院的異同

知識可以助人脫貧,但助人致富的不多。證據是擁有營商管理知識最多的是商學院教授,但他們仍然是在大學打工,被行政工作和研究論文壓得透不過氣。單有理論,不一定可以知道如何應用。大學商學院的教授,只能教商業管理理論,做生意發達的不多。但商學院比神學院優勝之處,是他們會聘請有營商經驗的兼職老師,以補不足。這是因為在商場的競爭壓力大,優者勝劣者敗,所以極重視方法的成功率。

一般傳統的神學院,缺乏能教實踐神學的老師,就算有也多是側重神學部份,因為沒有實際經驗無法深入教實踐,惟有期望理論會自動應用到實踐去。但理論知識的傳遞與真正的社會實踐並無必然的因果關係。神學院也很少邀請有豐富管理經驗的信徒,去分享他們帶領一千幾百個員工甚至更多的經驗;或邀請有社會創新經驗的踐行者,去講解以共享經濟去實踐基督信仰中共善(common good)的道德遠景。

教會雖然事務繁多但壓力遠不及商業機構,所以對教牧在實踐能力的要求較寬容。但教牧在堂會內的牧養、及在堂會外的社會關懷都需要領導力,都需要令信仰實踐與現實生活接軌。所以,解決師資問題的關鍵,是要將實踐經驗帶入神學院。這些現代的實踐故事,其實是在不斷活化我們的信仰,但很少能夠進入神學課程內,作為信仰落地的個案反思。

學習:兒童學習與成人學習的異同

傳統的教育學進路是「知、明、喜、行、慣」;這也是兒童的學習方式,而學習的內容比較簡單,例如浪子回家的道理。但當成人要學習複雜的理論或方法時,例如三一論,常見現象是看書及聽課的,極少能全部明白;明白部份的,也極少能應用在實際生活。

成人不是一頁白紙而是擁有不少相關的經驗,討厭浪費時間,且有高度自主。成人教育可以改用「知、行、喜、慣、明」的進路。知:先見識成功模範。行:然後嘗試模倣或以所提供的模板練習。喜:選取對自己有實用價值的。慣:自主繼續應用。明:最後因渴望了解更多而查閱參考文獻、甚至入讀神學院系統地學習。這是見過試過覺得有用才去學,減少浪費時間。這是現代成人教育學的理論,也是跨國企業培訓高管人材的方式。

踐知在教

對如何將信仰實踐經驗推廣給更多踐行者的總結是:首先,我們需要更多的踐行者,就像工程師多過科學家。其次,在神學家還無法提出有質素的基督新教社會倫理之前,先採用天主教社會訓導作為神學規範。第三,神學院可以嘗試邀請有實踐經驗又有基礎神學訓練的信徒在課堂分享。最後,實踐神學的教學進路,可以採用現代的成人教育學理論,令學員更易掌握。

(使命商道論壇系列之七。2017年使命商道論壇「信心的跳躍:青年社創,跨代同行」將於十一月四日舉行,詳情請參閱豐盛社企學會網站:http://www.fses.hk/。)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一生螈命
栽種和平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