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8使命商道論壇系列

實踐神學與堂會牧養何干?

堂會是一個牧養關懷場所,但看似只講求大愛的牧關行動,到底與理論紛陳的實踐神學何干?本文嘗試用具體牧關個案,說明實踐神學對堂會牧養關懷的幫助

我是與有身、心智殘障信徒一同聚會的,多年來目睹不少充滿大愛的健全信徒,熱心而來,三兩年便黯然而去,以下是我綜合了多位離場者經驗重構的個案:

  • Alice熱心接送坐輛椅信徒出席教會聚會,有天她遭一位院友無理責罵,導至她即時落淚。從此她不願人重提此事,一年後便離開堂會。
  • Betty是一位言語治療師,她運用專業知識教導院友聖經。兩年後灰心放棄,因看見院友關係惡劣,惡言相對,她感到自己所教導的聖經對他們生命沒有半點影響。
  • David是新入職教會同工,被委派關懷一位無親無故在醫院病危的嚴重殘障信徒,他用心服事這位弧苦的信徒至離世。事後,David每當想起此信徒便難過落淚,甚至寢食不安。有會友和同工看他過度感性,不夠專業,David正考慮離職。

作為堂會領袖,我們容易只從個人靈性層次理解以上現象,以為多位事奉入門者信仰淺薄經不起風浪,或心志不堅定而離場。我們又容易以個別關懷策略應對,「拉埋佢一邊傾吓」,若不奏效,也拿他們沒辦法,惟有無奈地由得事奉人員長期不足和流失。

實踐神學擅於梳理類似以上頑固的牧養困局。它對堂會的幫助,不在提供即時答案,因為若果有,牧者和領袖是沒有理由花時間進行繁複的實踐神學省思。正如普林斯頓神學院歐斯孟(Osmer)在Practical Theology: An Introduction (2008) 說明,實踐神學省思有一個特定的起步點,就是當堂會領袖對眼前問題呆若木雞,窮一已所知也無法理解和改善時,此刻正是啟動實踐神學省思的時候 (頁23)。因此,實踐神學不會看頑固的牧養困局是終站,會視之為神學認知的契機,正如蘇格蘭阿伯丁大學史雲頓(Swinton)在Practical Theology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2016) 定義實踐神學是「批判、神學省思」,尋求認知上主在世界的救贖行動,為要「幫助教會在與世界互動中,忠誠地參與上主的救世行動」。有別於效益主導的市場經濟行動,實踐神學所尋求的是跟隨上主的教會行動,講求的是效忠在世不斷作事的上主(頁7)。

歐氏在Practical Theology: An Introduction向堂會領袖提供一個進行實踐神學省思進路,包括四項任務:一、描述所發生的事件;二、運用相關學科理論解釋事件;三、運用聖經和神學尋求應當如何應對事件;四、最後建議新的教會實踐。我們在上文已完成任務一,描述了離場現象,以下繼續完成餘下任務,用作展示實神省思對牧養關顧的幫助。

任務二是尋求對現象一個更有說服力的解釋。歐氏提示我們,要留意個案有沒有出現一些行為模式。例如觸發三位事奉者離場事件雖然有別,但卻有不少共通處:事件皆發生在收容傷殘人士院舍環境,當事人也曾直接或間接經驗院舍生活的暴虐事件,引發錯愕,最後懷著負面情感離場。

哈佛醫學院臨床心理學助理教授溫加滕(Weingarten)的Common Shock: Witnessing Violence Every Day (2003) 有助我們理解以上經驗。溫氏指出都市人生活看似安舒,其實心靈每天被殘酷暴力消息侵襲,例如透過電子媒體看見的天災、人禍、倫常慘劇,雖然不是直接受害,但目擊暴虐時,心靈也遭震撼(shock),嚴重的會影響精神健康,例如情緒困擾、耗盡(burnout)和憐憫疲累 (compassion fatigue)等。在《智障與暴虐》一文,我說明了傷殘人士實屬遭遇暴虐的高風險一族,而經常接觸傷殘人士的信徒也隨之成為容易被震撼的一群,上文三位離場者便是例子。溫氏提醒經常接觸受害人的專業人士,例如警察、醫護人員和牧師傳道等,不要對日常震撼掉以輕心,須正視對自己和同工心靈影響。

以上任務二的成果,有助堂會領袖對現象形成一個較高解釋力的陳述,亦有助提升他們對相關風險的意識,增強他們對同行者的同理心。但有關社科理論,不能取代任務三的神學研究,因實神省思是為了幫助教會尋求忠實地參與上主救世工作的實踐,雖然溫氏也建議一些符合心理學原理的保存盼望建議,但非以效忠基督為本。

在任務三,我推介普林斯頓神學院杭辛格在《不住禱告:重振牧養關懷》中的團契神學。信徒雖像世人一樣受日常暴力影響,站在目擊者位置被震撼;但我們牧關的目標,不是單單為了減少傷害、回復心理活力,而是在日常暴力中,因確信上主向世人所施之仁慈,而作出相應的憐憫受苦者行動,為要見證上主和祂已作成的救贖。

基於首三個任務成果,我建議在任務四參考杭氏重建堂會群體禱告生活的建議,為傷健同行者建立以基督中保工作為基礎的團契生活,因為真正的同行持久力,乃來自群體聆聽神的紀律。教會惟有藉此,才能幫助心靈被震撼的事奉者,在基督多重多向的中保工作下再次投靠基督,再次察驗父神藉基督又在聖靈的大能裡對受苦者之愛;又聆聽基督在我們的名義上向天父所作的祈禱,以至疲乏的在基督裡可得安慰,可再次向受苦者開放,在盼望中繼續與人同行。

此文以一個牧養關顧個案作例,簡介實踐神學省思的目標和四項任務,扼要地展示實踐神學如何幫助堂會疏理一些頑固的牧養困局。因篇幅所限,未能詳述各任務提及的理論,建議讀者參考2018年第40期《牧靈專訊》〈肩負那不能肩負的:同行的持久力〉足本專文,若有讀者想認識和掌握每項任務的原理和方法,歐氏的Practical Theology: An Introduction 提供了詳盡的指引。

(使命商道論壇系列文章)


作者為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教育助理教授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