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8使命商道论坛系列

摩西五经中的社会经济结构

神学家葛林 (Laurie Green)认为做神学要有一个螺旋式流程,即是持续地由反思到行动,又由行动转到反思当中,而当中我们的经验就是我们做神学的重要基础。但是我们也需要小心地慎防一个裂缝危机,就是很容易地把反思及行动分隔,每每沉醉于反思当中,而忘掉转化行动的参与,我们很多时候会察觉到传统信仰与当下的处境有很大的对立,这是否令到我们堕入这种裂缝危机当中的原因?1 因这缘故,教会是否也处于这种危机当中,令人有一种离地的感觉,缺乏一种知行合一的信仰精神?在这里,笔者尝试从摩西五经中所倡议的一种社会及经济结构,去回应当下的处境,同时也寻找一个社会的转化出路。 

摩西五经中有两套帮助贫穷人的律法。这两套律法都是规定怎样去帮助贫穷人以及释放奴隶以至土地。这两套律法,一套是论到安息年的律法,另外一套是有关禧年的律法(也被称为超级安息年)。这两套律法息息相关,互相紧扣。 

安息年的律法包括十诫的安息日为圣日的圣约律法(Decalogue covenant),加上人道主义的圣洁法典(holiness code)以及释放奴隶的申命记律法 (Deuteronomice laws)2 。至于禧年的律法(Jubilee),主要记载在利未记廿五章8-55节。现在把安息年各样法典及禧年的律法列表下来作为参考:

安息年

经文

律例

圣约律法

出二十8-11,卅一12-19;申五12-15

守安息日为圣日,六日要劳碌,第七日是向神守的安息日。

圣洁法典

出廿三10-12;利廿五1-7

  1. 第七年不可耕种,也不可收割。
  2. 在第7年的出产要给奴仆,雇工,寄居者及走兽作食物。

申命记律法

申十五1-18,卅一10-12

  1. 债主第七年豁免债项。
  2. 不能因第七年快到便不借出金钱。
  3. 奴婢要任由他们自由离去,离开时间,要多给性畜及食物。
  4. 不愿离去的要受锥耳仪式,成为终身奴仆。
  5. 这一年的住棚节,要在衆人面前将律法书念给他们听。

禧年

利廿五8-55

  1. 7个安息年后的第50年(也有认为是第49年)。
  2. 要释放所有奴隶,让他们归回自己的故土。
  3. 这一年不可耕种,也不可收割,让土地自行生长农作物。
  4. 卖了的土地,要释放归回。
  5. 土地的价值计算,要由交易那一年至下次禧年预计有多少收成来计算。
  6. 有人穷乏而卖地,近亲有义务为他赎回土地。


从以上可以看见,安息日,安息年和禧年是与时间的计算有关,它提到了三个周期性,即七天,七年及五十年。但是如果贫穷人在每七年才能得到帮助,那他们平日的日子怎么过?故此在律法书中也有补底的方法就是在平日收割的日子,贫乏之人也可以拾取所遗下的,作为生活所需(利十九9-10)。 

十诫中的安息日是记念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上帝创天造地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神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由此可见安息日之重要与价值,此乃记念上帝创造之工。到了出埃及之后,上帝更加将安息日与土地及奴役的自由联系起来。安息日的遵守与犹太人在埃及为奴的经历有关。以色列民族在埃及作为奴隶制时期,他们不允许休息。安息日提醒着他们被上帝拯救为奴之地,从奴役中解脱出来。神又赐予土地给以色列民,让他们有自己的土地,建立一个新的经济结构。 

正是如此,通过他们自己的奴役经历和对拯救的感恩,上帝的子民需要对自己社会中的贫困和穷人富有同情心。此外,对于土地,他们是管家的身份,因此土地也需要爱护及休息。到了禧年,整个社会的资源会再分配以阻止贫穷延续到下一代。这意味着安息年及禧年是建立一个人道主义的精神,上帝不单要人在安息日去记念上帝,他也要求人去记念社会的弱势社群,因为上帝顾念世上所有的生命。 

纵使经过这么多年,而且当日的经济结构已与现在大不相同,但是五经中的安息年及禧年的律法,对于今天社会也值得我们去反思。土地是当时农业社会赖以维生的工具,所以没有土地,人就不能维持生活,因此土地可以说是上帝赐给以色列人的生产资本,但是如果土地没有人耕种,也是没有用处,因此人也要付出劳力耕耘以致土地能够有所收成。因为这缘故,土地及工人并不能过度劳役,他们也需要有安息的时候。相对于今天的经济结构,土地并不是完全的为农业生产,但是工人的劳力仍然是生产线的重要工具,故此工作便应该有合理的工资,工作及休息时间,假期以及生活上的补助例如产假及侍产假等。 

土地是神赐,它是上帝赐给以色列人的生产资本,所以地不可永卖(利廿五23-24)。但是也有一些人没有土地作为生产资本,他们的生活没有保障,所以上帝也要求有土地的以色列人去顾念及帮助这些贫穷的人,让他们可以来到田土当中去拾取所需。上帝要求的是在一个经济的结构中有一种休戚与共(solidarity) 的扶助政策。我们今天的社会的确也有很多缺乏生产资本的人,作为有工作能力的以及有十分龎大生产资源的人也应该对一些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另一方面,禧年作为一个超级安息年,到了第五十年,债务取消,卖出的土地归回,奴隶得以自由。禧年可以说是一个资源再分配的过程,但是禧年背后最重要的精神是为贫穷人带来盼望,让他们的贫穷不会延续到下一代。 

香港是一个十分富裕的地方,但它也是一个贫富差距十分严重的地方,贫穷人口超过一百万。在回应当下的处境,出现了一种另类的创效投资模式(impact investing),当中表表者便是社会企业。社会企业正正就是回应着禧年背后的精神,把资源再分配到弱势社群,为他们带来盼望,因为社会企业是追求经济及社会双底线的回报。据了解,在社会企业的服事中,有六成是有基督教信仰的信徒,他们正是从反思到转化最后投身于行动当中。 

神学家田娜(Kathryn Tanner)提倡一种恩惠经济(Economy of Grace)去代替竞争,当中她提倡以餽赠(gift giving)代替交易(trading)3。 例如我肚饿,要去一间餐厅吃饭,美味的食物带来给我满足,我怀着满足感恩的心用金钱去作为回餽,而餐厅的主人也带着感恩的心去接受。在这里,金钱是作为一种餽赠媒介而不是一种消费交易。当下充满竞争的社会,消费行动带来一种恶性循环,消费者寻求「抵食夹大件」的产品,而生产者便各尽其力把生产成本降低,而工人应有的权利往往被压榨。田娜的提议带来一种颠覆性,她这种「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的餽赠模式,正正是回应安息年的公义精神,因此我们可以用我们手上的消费力量去推动一个公义的产品价格。 

现今在西方社会流行的实践神学是一种对当下处境的一个对话,反思,转化及行动的做神学过程,当中个人的经验是做神学的基础。笔者什愿这种做神学的精神能够在香港教会开花结果。

(使命商道论坛系列文章。作者为使命商道论坛召集人。)


1. 请参阅Laurie Green, Let’s Do Theology: Resources for Contextual Theology; Completely Updated and Revised, 2 edition (London ; New York: Mowbray, 2010), 26–47, 106.

2. 请参阅Lidija Gunjevic, Jubilee in the Bible: Using the Theology of Jürgen Moltmann to Find a New Hermeneutic (Leiden ; Boston: Brill Academic Pub, 2017), 11–20.

3. 请参閲Kathryn Tanner, Economy of Grace (Minneapolis: Fortress Press, 2005), 62–75.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轉數快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