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專論

在職場中作門徒

「……待人接物、倫理抉擇,往往是建基於日常生活的操練。任何一個群體都是這樣的。跟隨耶穌基督的門徒群體自有其生活方式,跟墮落世界的各種以我為主,不以耶穌為主的群體很不一樣。耶穌的言教和身教,是這個群體日常生活的指引、規範,當這個群體跟從耶穌在自己的職場之中生活的時候,就是作出見證……」

本文為作者出席2018年10月8日商區福音使團「商福職宣課堂」
之講義,
同年11月7日刊於中國神學研究院 CGST Magazine。

一、引言

商區福音使團給我的分享題目是「職場宣教與工作倫理(基督教的倫理核心與原則)」,但我感到這個題目比較抽象,不夠具體,所以改為「在職場中作門徒」。「在職場中作門徒」這個題目,表明我們的具體身份:耶穌基督的門徒。這個身份決定應有的作為,再追源溯本,這個身份並非來自這個世界本身,不是出於人自己所決定,而是因為耶穌基督的呼召。基督教對職場宣教和倫理的討論和認識,若抽離了耶穌基督和門徒的身份,那麼就是抽象的。這樣討論的結果,就是不再以耶穌基督為根據,來認識跟隨耶穌、以祂為基督為主的門徒,是怎樣在世生活、待人接物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職場宣教與工作倫理」或「基督教的倫理核心與原則」,都不過是首先「在職場中作門徒」,若離開「在職場中作門徒」,我們根本難以正確及恰當地討論「職場宣教與工作倫理」或「基督教的倫理核心與原則」,因為離開了耶穌基督和門徒的身份,一切討論都失去正確及恰當的根據。

我們這裡主要從基督教的信仰,來談論基督徒作為跟從耶穌的門徒,在世生活特別是職場生活應該是怎樣的。這是一種以基督信仰為首的進路,來探討職場生活,而不是反過來,以職場的種種來規範、指引,要求我們如何作門徒,否則,這便變成本末倒置了。但是,這並非說要忽略在世職場生活的困難,相反,我們要問的是,作主門徒在職場生活上會面對怎樣的困難?可以怎樣面對?我們在這裡嘗試作出初步的信仰思考,希望可以引發更多在這方面的辨識。我們在這裡也不就當下信徒的職場處境作出具體分析及提供解答,畢竟各人情況不同,筆者不在其位,也不宜妄作導師或師傅。但教會信徒之間卻可以提供相關的經驗與反省,一起從信仰的角度思考和辨識,這是聖徒相通應有的作為。

二、哪一幕之中的職場生活

當我們強調耶穌基督和門徒的身份,對職場宣教與工作倫理有決定性作用,其實這更涉及定位的問題,就是究竟我們身處甚麼樣的歷史處境之中。從基督教的信仰來看,我們並不處於創造的處境之中,不處於墮落之後以色列人的處境之中,也不處於耶穌基督在世的處境之中,而是處於耶穌基督復活升天後的教會處境之中,一直在等待新天新地的到來,那是上帝統治的完全實現。這是英國神學家韋爾斯(Samuel Wells)所講的上帝五幕劇,是上帝故事的五幕劇:創造—以色列—耶穌—教會—終結(或終末)(《現編倫理》,頁42-44)。現在,我們討論職場的宣教與倫理,不能不先確定自己身處於五幕劇的哪一幕劇之中,錯誤的置放,會帶來錯誤的身份認識,也跟著帶來錯誤的生活和作為。在第四幕的教會之中,我們都是耶穌基督的門徒,在這個尚未完全更新轉化的世界之中,跟隨耶穌基督的身教和言教生活,包括家庭與職場的。

在第四幕之中,生活有甚麼特別的地方?第四幕(教會)是介乎第三幕(耶穌)與第五幕(終末)之間的,因此不能離開第三幕與第五幕來了解及把握第四幕。只認識第三幕而忽略第五幕,我們就很容易樂觀地以為在世的職場生活將會無往而不利、事事亨通,因為耶穌基督已經戰勝死亡,從死裡復活。我們錯誤地以為第四幕是第三幕的自態延伸及最後終局,一切的黑暗即將逐漸消失,關鍵的是,我們要在職場之中加把勁,協助上帝加快在地上全面實現祂的統治。

於是,我們小覷那滲透在職場之中的邪惡勢力,也小看職場所在的經濟場域、社會場域、文化場域、政治場域,都被邪惡勢力滲透。這些邪惡勢力並沒有從職場之中完全消失,只是不再對耶穌基督有任何威脅而已。這裡出現的是一種極度熱心,一往無前的職場生活態度:不單忽略了江湖險惡,而且容易不近人情地批評別人不像他那樣熱心,而做成種種囂張態度或緊張關係。第五幕告訴我們第四幕不是終結,所以毋須把世界的圓滿放在自己的肩頭上,這是因為只有上帝才可以把第四幕仍然存在的黑暗勢力徹底消滅。第五幕反顯出第四幕仍然不是圓滿,黑暗和邪惡仍然張牙舞爪。在這樣的情況之中,我們怎麼可以簡單地以為墮落的世界已經全面光復,剩下的只是絲毫不需上心的殘局而已?

但另一方面,如果忽略第三幕而只看到第五幕的故事,又會怎樣?在職場生活之中會出現一種怎樣的態度?沒有第三幕耶穌的生、死和復活,世界就仍然在黑暗混亂之中,我們只好仰望等候第五幕的出現。於是在世的日子沒有甚麼正面介入世界的工作可言了,因為上帝還沒有親身介入、更新這個世界,所以我們在這個世界之中的生活,也沒有甚麼可以作為了。一種靜寂主義自然出現,這就是從世界之中撤退出來的舉動。雖然仍然在這個世界中生活,包括家庭與職場,但是卻對現在這個世界完全悲觀、不抱任何希望。於是,職場生活只是為了生存的需要,以及傳講第五幕上帝故事的場所。我們不再期望透過職場生活來參與世界的改變、更新和建造,無論我們怎麼努力都不會有甚麼丁點的好結果,因為世界的王是撒旦,邪惡的勢力坐在寶座上。世界全面淪陷,並且仍然全面淪陷。因此,第四幕之前的第三幕,不能輕輕跳過,匆匆離開。

第五幕有別於第三幕,這在於第三幕之中,上帝在耶穌基督裡親身來到這個墮落的世界,而不是只頒下誡命指引如何敬拜上帝、如何在地上生活。更重要的是,耶穌基督並不只是與我們同在,死在十字架上,更從死裡復活,顯示出死亡等邪惡勢力的全面主宰開始出現缺口,開始被三一上帝打敗,雖然並未全然被消滅。因此,職場不是邪惡勢力全面掌控的地方,職場所處的經濟、社會、文化、政治領域,不是邪惡勢力全面掌控的地方。從這一角度來說,雖然職場並非一個事事可為的地方,但也不是一個無事可為的地方,以及只是糊口及傳福音的地方。

在這樣理解下,在職場之中的生活和倫理態度就有點特別了,既不是完全樂觀,也不是完全悲觀,這是因為眼睛既看著上帝的第五幕:終末,也看著上帝的第三幕:耶穌,所以知道第四幕的教會,是在一個黑暗勢力開始被打敗,但又未完全被消滅的境況之中。在這樣的第四幕之中,我們的生活,包括家庭和職場,成功是可能的,但失敗也是自然的,但更重要的是,無論成功或失敗,三一上帝仍然是這一幕的主宰。於是,成不必驕,敗不必餒。因為三一上帝已經開始了祂那介入性的主宰,但又尚未完全實現這介入性的主宰。所以,自然出現相應的在世生活與倫理態度:既不完全樂觀也不完全悲觀。

photo: Luca Bravo

三、忠於耶穌基督的職場生活與見證

耶穌基督的跟從者也就是祂的門徒,在這樣的第四幕之中,首要的仍然是忠於耶穌基督,而不在於地上的更新轉化成功或失敗。那麼,忠於耶穌基督的職場生活和倫理,又是怎樣的?耶穌自己講得很清楚:「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約五17)這自然指到人墮落之後,世界陷在黑暗破壞力量之下,上帝進行了維繫受造世界存在,及拯救世界脫離凶惡邁向新天新地的工作,今天我們在地上的工作,固然沒有耶穌基督那種維繫及拯救世界的作用和果效,但卻要受其規範、與之相應。因為起初上帝創造並形塑這個世界的時候,祂任命了人進行英國神學家根頓(Colin Gunton,1941-2003)所講的「次級創造」(sub-creating),這就是人在世的工作,而有藝術、科學、倫理層面的文化(《如此我信》,頁8、57-62),從而有份使其他受造物成其所是。耶穌基督在世的工作正是表現出這種面貌,而安息日的目的正是讓一切得以安頓──成其所是。跟從耶穌的門徒自然以祂為榜樣,在自己所在的場景之中,無論是家庭或職場,都靠著聖靈的力量,盡力以此為方向:讓身邊的人和物得以安頓、成其所是。但是,我們不可忘記,我們仍然身處於第四幕之中,成功與失敗不是我們工作的原因或衡量的標準,忠信地跟從耶穌基督才是。就是耶穌基督的工作,也要在第五幕才完全徹底成功。

在第四幕的場景之中,邪惡勢力仍然在各個領域之中活躍,職場也不例外,它是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等的交滙點、集中地。因此,試探和凶惡總是存在,只是我們總要避免陷入其中,要像主所教導的祈禱:「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凶惡(或那惡者)。」(太六13)我們要裝備進入怎樣的職場之中?是否一切職場都可以進入?事實上,職場並不是中性的,是需要我們辨識,不單個人需要辨識,整個教會群體更要一起辨識,互相提醒,邪惡勢力在哪些職場之中,滲透最全面的最深入?又或是裝作光明的天使最為巧詐的?這涉及職場所從事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一定範圍內可以幫助人或多或少安頓生命、成其所是。

上世紀三十年代德國神學家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1906-1945)著有《追隨基督》(Discipleship)一書,其中提到早期、初代教會在選擇職業上是有指引的。這種指引表示在世界之中,有些領域是跟基督教信仰有很尖銳的衝突、矛盾,不能相容,是兩種截然相反的生活,例如扮演異教神明和英雄的演員、在異教學校被迫教導異教神話的老師、在格鬥比賽或運動之中取人性命的格鬥士、揮舞刀劍的士兵、警察和法官,如果想要受浸或受洗加入教會群體、追隨基督,就要辭職不幹,另謀高就。(《追隨基督》,頁261)。這表明了耶穌基督的門徒在這些領域之中,只會變成那惡者的門徒,跟從的不再是耶穌基督而是那惡者。

辨識很重要,上述的辨識是辨識哪些職業要拒絕從事。某些職場之中會有多種不同的職業,但如果避無可避,迫不得已,就只好辨識當中有哪些「職位」是較為可取,哪些是一般可取,哪些是較不可取,哪些是極不可取。譬如說,早期教會有信徒被迫加入軍隊,但他們爭取擔任後勤像廚師、醫護的崗位。愈是遠離試探或凶惡愈是重要;愈能幫助人或多或少消除困難、安頓生命、成其所是的職業或職位愈是可以考慮。但這並非一個人自己可以辨識的,教會群體所有信徒對信仰的認識,對職業和職位的經驗和了解,都是上帝賜給我們重要而豐富的禮物。門徒群體要在聖靈的幫助和引領下,不單共同辨識是否應該從事某種職業某種職位,也要共同辨識如何應對在職場之中,遇上的種種待人接物及倫理抉擇等難題。

待人接物、倫理抉擇,往往是建基於日常生活的操練。任何一個群體都是這樣的。跟隨耶穌基督的門徒群體自有其生活方式,跟墮落世界的各種以我為主,不以耶穌為主的群體很不一樣。耶穌的言教和身教,是這個群體日常生活的指引、規範,當這個群體跟從耶穌在自己的職場之中生活的時候,就是作出見證;在一個不屬於耶穌、不認祂為主的空間之中,具體展現信仰,成為可見的。這種指引、這種規範,可以在耶穌的登山寶訓之中找到。馬太福音五至七章,談的是門徒群體的生活方式,職場的生活和倫理就是要體現出這種門徒的生活,也就是說,門徒要在他們的職場生活之中作門徒,而非抽空地作門徒。如果我們把登山寶訓的教導,跟職場生活連繫起來,可以怎樣理解?

太五23-24講到,祭壇獻祭之前先要與弟兄姊妹和好,在職場之中就是停止鬥爭尋求和好。太五27-30講到,不要以淫穢的眼睛來看女性,在職場之中就是不要對異性做出各種性騷擾的舉動,包括在言語和行動上。太五37講到,是就說是,不就說不,在職場之中就是在上司下屬同事之間一起工作說過就算數,而非反口覆舌大玩語言偽術。太五38-41講到,不要報復別人的作惡,倒要多走一步幫助他們。太五43-48講到,愛你的仇敵,在職場之中,上司下屬同事一起共事,要以善勝惡,以恩慈接待我們的伙伴。這些門徒的生活方式,其中心是和好。這是耶穌基督自己在地上身教和言教的核心信息。保羅也說:「不要被惡所勝,總要以善勝惡。」(羅十二21)「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羅十二18)

正如上文講到,在第四幕之中,我們的生活只在於忠於耶穌基督,固然不重視在墮落世界之中的成功或失敗,但是也不著緊於自己的見證,是否叫更多人信主,職場文化被更新轉化。這一切都在三一上帝手中,我們只是盡忠地生活。那麼,這些耶穌要求門徒群體所過的生活,是怎樣操練學習得來的?首先我們必須認識清楚,耶穌從來不是把這些生活方式當作道理來教導,而是真的要求門徒群體如此這般地生活。因此,這樣的生活態度和技能,就在這樣的生活之中被培育起來。那麼,我們在哪裡學習這些生活的態度和技能?答案很簡單,首先就在教會這個門徒群體的生活之中學習。當然這並不表示我們的門徒群體,很懂得上文所講的那些生活態度和技能,但是正因如此,我們更加需要努力學習,而且是持續不斷地學習和操練。只有這樣,我們才是忠於耶穌基督的門徒群體,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職場生活之中,靠著聖靈盡力活出登山寶訓的教導,也同時靠著聖靈盡力作出見證。

四、結語

基督徒要怎樣過在世的職場生活?這固然是一個倫理踐行的問題,但要恰當地思考,則不得不首先追問:基督徒在一個怎樣的情境或局面之中生活。這是一個定位的問題。如果定位不恰當,則身份自然不恰當;身份不恰當,則生活的態度也不會恰當;生活的態度不恰當,則職場的生活也不會恰當。環環相關,所以不能直接就基督徒在世的職場生活來思考。第四幕的教會──跟從耶穌基督的門徒群體,自有其所跟從的耶穌基督所指引、規範的生活方式,包括態度與技能,由此可進一步思考基督徒可以怎樣過在世的職場生活。

在這樣的定位之中,門徒群體在世首要的召命,是忠於耶穌基督來過地上的生活,包括職場的生活,而非其他。職場生活之所以有價值,乃在於具體活現了忠於耶穌基督的生命,但這種有份讓受造物成其所是的活動,並不必然成功也不必然注定失敗,而這也不是決定或規範基督徒在世的職場生活。一切都只在於忠信地跟從耶穌基督的身教和言教,由此而指引及規範門徒對職業與職位的選擇,以及職場中的倫理生活──待人接物。耶穌基督的登山寶訓,是門徒群體在第四幕的生活根本,一方面指引及規範這群體自身的共同生活,由此而在其中操練那不一樣的倫理生活的態度與技能,另一方面因著這一操練而可以在其職場之中,踐行相應的待人接物的倫理生活。


作者為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思想(神學與文化)教授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一生螈命
栽種和平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