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社評

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
——反送中逆權半年結

上星期日,港島北岸再度迫滿遊行群眾,亦標誌著這場以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為起點的逆權運動,已經持續達半年之久,且民情鼎沸未消。這次遊行大致和平進行,警方未有施放催淚彈鎮壓。內地官方媒體第一時間形容,這是港人厭倦暴力的表現。然而,特區政府會否借此相對平靜的時機,正視問題根源,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重建社會信任的真相基礎,而不是以「A貨」答案(例如特區政府口中的獨立檢討委員會)來試圖蒙混過關?自六月起,「和平是沒用的」成為不少港人的經驗之談,且伴隨林鄭月娥政府那漠視民情、忽視警暴的離地態度一直延續至今。我們固然深盼和平早日重臨香江,然而,若特區政府一天未能以具體而實質的行動回應來否證「和平是沒用的」,未能從源頭中斷「暴力螺旋」;香港社會的數月動盪能否真正止息,恐怕大家仍未許樂觀。

對香港社會來說,這半年來的經歷,之前實在無法想像:包括那一萬六千枚的催淚彈、逾六千人的拘捕數字(當中只有約百份之十六被檢控)、至今仍然不明不白的死亡個案、民間對警方以至特區政府信任趨零;還有從未如此突出過的民間自救力量、數次百萬人計參與的遊行、連綿不絕的人鏈行動以及「和理lunch」、區議會選舉的壓倒性結果,以及國際社會對香港的高度關注。今天要準確推算這些經驗會如何重塑香港社會,或許太早。然而,在這歷史的十字路口,有些趨勢值得在運動半年結之時留意。

直到今天,對香港社會來說,暴力仍然是無人願見之事。暴力那「易放難收」的本質,見諸每次嚴重警民衝突的雙方舉措;而衝突直播報道的暴力影像所帶來的心理創傷,亦已引起不少社工及輔導工作者關注,施以援手。然而不容否認,香港人對不同暴力行為的辨識,由責任源頭到道德輕重,半年來亦實在深化了不少。這一點,既可以成為日後諒解與復和的人心思路,亦可以成為仇恨滋長惡性循環的社會肌理。

另一方面,強大的民間自救力量與意識,亦替香港社會打開了前所未有的局面。對於北京「全面管治權」下的一國兩制,港人固然信心低迷;海外的民間關注以至官方制裁立法,亦備受波譎雲詭的國際局勢所左右。政治問題,最終能否得到政治解決,使港人的人權、自由、法治和民主,能夠得到更有效更持久的保障?

走過一百八十多天的動盪,香港社會肯定還會不斷面對新的挑戰與衝擊。在「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格局下,香港社會的每一次抉擇,更是充滿不確定的變數,將香港推向不同的前路,或會上行,或會下墮,可能更多時候是顛簸不定。在這裡,到底多少香港人能抱持「信、望、愛」作為價值,靠著基督勇往前行,直到那不再模糊的日子(林前十三9-13)?於此,作為基督的身體,香港的教會群體肯定有話要說——無涉政治中立,不分宗派傳統,卻為使更多人得著基督,仰望上主,在暗昧不明的亂世裡勇於活出信仰的光輝,成為上主在這城陶造新器皿的胚泥。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