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消息

剖析社運累積的集體情緒
伍桂麟籲彼此聆聽抒發鬱結

【時代論壇訊】在反修例運動期間死亡的十五歲少女陳彥霖,其死因一直引起廣泛關注和爭議,其死因研訊近日召開,再次牽動公眾情緒。香港生死學協會創會會長、遺體修復師伍桂麟在八月廿七日D100《恩典時刻.時代論壇》節目受訪時,剖析整個社會經歷反修例事件牽涉的集體情緒,認為現時市民的負面情緒來自於社會不公,現況中沒有靈丹妙藥,只能鼓勵彼此聆聽。

對於近日有不少市民到庭外守候陳彥霖死因聆訊,伍桂麟指市民對陳彥霖的死亡帶有疑問足足一年,雖然市民本身與她並無直接關係,但因為都是反修例運動支持者,大家之間便彷彿有種連繫,牽動情緒。而現時運動在《港區國安法》立法和疫情後已經沉寂,市民自覺「沒甚麼可以做」,便希望到死因庭去親身了解,這也是一種情緒表達。

他進一步分析,自去年下半年起,市民累積大量情緒未有釋放,尤其曾經參與遊行者,部份可能有創傷後心理壓力緊張症侯候群(PTSD)。但他坦言,因這些負面情緒由社會不公而引發,即使專業人士也未必可以協助,更重要的出路是尋求公義的處理,大眾會希望法庭可以有公正公開的審訊。透過聆訊,大家便可以一起慢慢組織之前不知道的畫面,一起承受結果,有助大家發現事情真相更多。

早前發起與非自然死亡者親屬同行的伍桂麟,一直希望以其專業幫助群眾,協助找出更多事實。有人質疑法庭中出現的陳彥霖母親並非其本人,伍桂麟指自己無從判別,但他在節目中亦特別澄清,早前有傳言稱陳彥霖母親於去年十一月已逝世,伍桂麟指他當時透過逝去同行計劃——非自然死亡處理服務」親身接觸過該案被指與陳彥霖母親樣子相似的死者之親屬,已證明該案死者並非陳彥霖母親,他呼籲大眾不要再公開和流傳該死者的照片,以免對其家人再次造成傷害。

情緒創傷猶如疫症蔓延

面對大型社會運動和疫情的衝擊,近期有大學研究指出受訪市民中,超過七成有中度至嚴重抑鬱症狀、四成出現中至高度創傷後壓力症(PTSD)症狀。伍桂麟相信,大部份參與運動者都有情緒創傷,並指有專家形容這已猶如疫症般蔓延至社會。他分享自己在今年年初時亦發現自己有輕微的PTSD症狀,形容早前社運累積下來的情緒有如一個壓力煲,在年初疫症出現有機會靜下來,加上不能外出和對病毒所知不多帶動情緒,之前累積的情緒便浮現,出現不安、焦慮和一些想像的情景。當時他便減少看新聞報道,亦即時找相熟的社工朋友傾訴。不過他指,情緒浮現反可以是好事,假如疫症沒有發生,運動不斷持續進行,相信大家更加無瑕關顧自己的情緒。

近日大學精神醫學學者在指出社會面臨精神創傷時,指最擔心市民因對政府及公營機構失去信心、擔心個人資料外泄而不敢求醫。伍桂麟亦分享自己設立的兩個面書專頁都收到一些求助訊息,希望介紹可信任的機構協助紓解情緒。他認同市民的情緒困擾問題已相當普遍,相信醫療機關亦無法照顧所有患者。「現時情況下,沒有靈丹妙藥。」他指由於這社會負面情緒來自社會不公,相信只能由社會公義方向解決,未必是專業人士可以處理。但他認為,大家都可以學習作別人的聆聽者,幫助身邊人抒發鬱結,就如他設立的一個情緒支援專頁「陪著你嘔」的原意,就是希望鼓勵大眾共同聆聽和分擔這些負面情緒。

身為基督徒的伍桂麟表示,在聖經中都有暴政出現、描述社會不公的情況,當中卻看見基督徒如何經歷掙扎和堅持價值,並存著盼望,對公義、真相有所追求,這些都成為他今天的鼓勵。他堅信,做正確的事會有遇上挑戰,但仍然值得堅持。他又提及,反修例運動過程中,一些牧者擋在警察和示威者之間、基督徒與民眾同行,社會對基督教有所改觀,相信這種身體力行大眾會看見,也成為見證。

節目中,伍桂麟亦談及他協助處理梁凌杰與周梓樂後事的過程中,如何顧及社會整體的情緒反應。節目重溫:https://bit.ly/3b2SUVO 


守護自由空間,請支持基督教《時代論壇》
可選擇:📲 PayMe 或 💳 網上捐款(信用卡)

⚡️轉數快FPS +852 51100803(註明奉獻,如需收據請附姓名及電話)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