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闻消息

教牧集思广益分享疫下牧养经验
观潮浸迦南堂办网上兴趣研习班

【时代论坛讯】过往大半年,香港政治局势动盪,加上疫情来袭令社会停摆,均为教会带来一些变化:有信徒教牧选择移民;有教会发展网络牧养。十一月十九日,伯特利神学院柏祺城市转化中心、福音证主协会合办研讨会,探讨在疫情下的教会牧养。会上,四位牧者分享其教会经验,包括线上线下的牧养、青少年牧养、如何进行社会关怀,以及应对移民潮。

观潮浸长者办乐龄视像祈祷会

观潮浸信会主任郑佑中牧师分享其教会线上线下牧养的经验。郑佑中指,观潮浸作为一间有七十年历史的传统方言教会,发展网络崇拜不容易。他们在今年一月疫情初期开始使用网上录播崇拜,其后在二、三月,形式上开始有进步,由录播改用直播。会众起初会不习惯网上崇拜,到现在大家开始适应,团契小组和培训课程等活动都采用线上线下并用形式。郑佑中预计,日后教会将会继续尝试这模式。至于长者,教会内有长者不懂使用手机上网,观潮浸就为他们安排「上网研习班」,现时教会大部份长者都能掌握如何使用视像通讯软件。长者们在四、五月举行首次「乐龄视像祈祷会」,至八月时更有四十位参与。

有关青少年牧养,郑佑中指,有青少年抗拒使用Zoom,因平日上课、玩游戏也是使用电脑,故开始出现「电脑疲劳」。观潮浸在疫情下尝试帮助青少年重寻使命,让大家互相结连。他认为最受今年社运与疫情影响的青少年群体是今届文凭试(DSE)考生,限聚令下多间自修室关闭,所以观潮浸开放空间予他们,让他们有地方可温习。暑假期间,观潮浸亦与本地公司合作,为考生提供实习机会及个人成长与职业导向课程。

有青少年因讲员立场对立不参与网崇

除了上述例子外,基督教迦南堂主任郑家辉牧师也分享经验。有些教会在疫情下流失大量青少年,郑家辉估计因教会关闭了多月,没有机会与年轻人见面。他分享,其教会亦构思了一些方法吸引年轻人,例如在暑假期间举办网上及实体同步进行的甜品班、结他班、补习班等。他们会先预备课程所需材料或教材,其后邀请参加者到教会领取,在领材料的时候亦可与参加者倾谈几句。「牧养就是见一见他、关心他。」郑家辉说,疫情下,可以到年轻人的家送上礼物,他们也会喜欢这小举动。

「疫情中的教会牧养及网上崇拜」研究提到,年轻信徒较难投入网上崇拜;郑家辉亦同意,并指青少年参与网上崇拜时专注力较低。他发现办大部份中小型教会在器材不足下使用YouTube或Facebook作崇拜直播,但青少年平日在YouTube上所看的其他影片制作较好,相比之下,观看教会的崇拜影片就会有很大落差。他建议教会使用Zoom或Webex,年轻人会更容易接受。郑家辉亦有朋友分享:有年轻人曾因讲员所说的与他的立场完全对立,便立刻「熄机」。这情况不会在实体崇拜发生,但在网上却常出现。

郑家辉(左)指其教会举办网上及实体同步进行的兴趣班。


陈潮源(左)表示其教会有廿六个家庭计划移民。

陈潮源:「谈移民不是一个禁忌」

在疫情及社运影响下,移民是教会另一个挑战。谈及教会移民的比例,生命颂浸信会主任陈潮源牧师观察到,其教会三十至五十岁而有下一代的人中,八至九成想移民。他们曾进行统计,当中发现有廿六个家庭计划移民,包括七个家庭决定今年离开,明年则有八个家庭,其馀的还在计划中。当中有十二个家庭打算移民到英国。

针对正准备移民的家庭,其教会九月时举办讲座,邀请了年初移民的家庭分享如何适应新环境,以及九七年移民回流的家庭分享移民的挣扎,让会众思考去或留。除了提供移民的资讯,生命颂亦举办「Ekklesia Everywhere」培训课程,从属灵向度装备计划移民的信徒,从个人、家庭、教会方面,反思与神的关系、神建立「Ekklesia」(教会)的心意,以及其使命,维持家庭的属灵喂养。其教会亦会建立WhatsApp移民群组,互相打气。

宣道堂九成五会友均有参与社区服侍

撇除在教会内,社区的基层人士亦有不同需要。旺角宣道堂堂主任陈淑娟传道分享,在疫情初期、抗疫物资短缺时,其教会鼓励信徒参与社区服侍,分享资源,如将家中所有抗疫物资均平地分享给他人。同时他们亦联同大角咀教会网络的其他教会,发起分享行动。而在疫情中期,其教会动员信徒逐家逐户派饭、食物予基层人士,需在家上班的弟兄姊妹在午饭时间抽空参与,教会里有九成五的会友均有参与服侍。陈淑娟指,有些本身需要领取食物的信徒亦有参与其中,因此,「这不单弟兄姊妹服侍这么简单,而是整个社区的彼此支援和彼此服侍。」她说,要推动大家参与服侍,首先是要建立敏感度,多落区观察和了解街坊的需要。

过往教会把大部份的工作交给社关部或差传部,有参与者在问答环节问及,一般信徒可以如何推动教会进行社关工作。陈淑娟建议大家先落区观察,社关工作可以先由自身做起,例如探访清洁工和劏房户,其后再邀更多弟兄姊妹参与。

陈敏斯:须发展线上线下双线牧养

伯特利神学院柏祺城市转化中心总监陈敏斯就上个月的「疫情中的教会牧养及网上崇拜」研究进行跟进分析。她提及美国巴拿研究组(Barna Research Group)在今年九月进行研究,当中结果发现与「疫情中的教会牧养及网上崇拜」研究不谋而合:美国和香港的信徒对线上及双线教会模式的接受性提高,但整体仍较喜欢实体敬拜;信徒容易分心及离开是线上教会的最大挑战。陈敏斯说,美国和香港研究均发现,教会须发展双线模式,超越网上崇拜,善用网上资源作牧养,如门训、灵命塑造等。

不过,陈敏斯指,对比美国与香港的研究,当中亦有不同:美国千禧年代的信徒认为教会模式在线上线下双线进行,但香港年轻人则较难投入在网上教会中。美国有20%受访者在疫情中没有参与任何网上或实体聚会,而香港信徒只有3%,「所以香港信徒(返教会)的稳定性,可能我们低估了。」陈敏斯希望各教会探询会众在疫情中的最佳的经验和模式,塑造独特和适合堂会的双线教会模式。面对前景不稳定的社会,证主副总干事吕庆雄博士盼望教会能用召命的眼光时局变迁,同时教会亦要重新检视教会观和成圣观。

是次研讨会为「疫情中的教会牧养研讨会(一)实战篇」。主办单位其后亦有就移民潮、青少年牧养、线上线下牧养、社区关怀分别举办多个研讨会。


守护自由空间,请支持基督教《时代论坛》
可选择:📲 PayMe 或 💳 网上捐款(信用卡)

⚡️转数快FPS +852 51100803(注明奉献,如需收据请附姓名及电话)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轉數快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