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周论坛

报道

教牧集思广益分享疫下牧养经验
观潮浸迦南堂办网上兴趣研习班

【时代论坛讯】过往大半年,香港政治局势动盪,加上疫情来袭令社会停摆,均为教会带来一些变化:有信徒教牧选择移民;有教会发展网络牧养。十一月十九日,伯特利神学院柏祺城市转化中心、福音证主协会合办「疫情中的教会牧养研讨会(一)实战篇」,探讨在疫情下的教会牧养。会上,四位牧者分享其教会经验,包括线上线下的牧养、青少年牧养、如何进行社会关怀,以及应对移民潮。研讨会后就着不同课题,再分为四讲进行。

观潮浸信会主任郑佑中牧师分享其教会线上线下牧养的经验,指他们在今年一月疫情初期开始使用网上录播崇拜,会众起初不习惯网上崇拜,到现在大家开始适应,团契小组和培训课程等活动都采用线上线下并用形式。郑佑中预计,日后教会将会继续尝试这模式。至于长者,教会内有长者不懂使用手机上网,观潮浸就为他们安排「上网研习班」,现时教会大部份长者都能掌握如何使用视像通讯软件。长者们在四、五月举行首次「乐龄视像祈祷会」,至八月时更有四十位参与。

除了上述例子外,基督教迦南堂堂主任郑家辉牧师也分享经验,指有些教会在疫情下流失大量青少年,郑家辉估计因教会关闭了多月,没有机会与年轻人见面。他分享,其教会亦构思了一些方法吸引年轻人,例如在暑假期间举办网上及实体同步进行的甜品班、结他班、补习班等。他们会先预备课程所需材料或教材,其后邀请参加者到教会领取,在领材料的时候亦可与参加者倾谈几句。「牧养就是见一见他、关心他。」郑家辉说,疫情下,可以到年轻人的家送上礼物,他们也会喜欢这小举动。

借聆听关注社区需要走进邻舍世界

在十二月十四日的「疫情中的教会牧养研讨会(五)社区关怀篇」上,旺角宣道堂堂主任陈淑娟传道分享其堂会的服侍经验。该堂位于大角咀,他们为区内有需要的街坊派发防疫用品、每星期派发食物或饭券等。而基层学童在疫情期间需要网上上课,旺角宣道堂亦有向他们派发电脑或平板电脑、上网卡,开放教会地方供学童上课。陈淑娟指,如果教会有服侍社区的经验,当街坊面对困难时,第一时间就会向教会寻求支援。陈淑娟认为教会推动社关时,最重要是让社关成为信徒信仰生活的一部份。

疫情初期,防疫物品资源短缺,城市睦福团契总干事刘旭东传道发现福音机构「单打独斗」不容易,与其他福音机构一同合作的话,资源会分配得更好。刘旭东认为,如果仅靠一间机构派发资源,能够关顾到弱势的程度不高,但透过更多弟兄姊妹派发,就能很快把资源及关顾散到各区。不少面对面、亲身接触的服侍受「限聚令」影响而须暂停,刘旭东分享他们在网上进行社区聆听工作坊,邀请信徒打电话关心过往曾接触过的,又或是曾留下联络方法的街坊,发现每个人面对的问题都不一样。刘旭东认为,除了派发物资外,透过聆听去关注社区的需要及共同愿望,能够走进邻舍的世界,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他们。

让年轻人与不同年龄信徒相处互为牧养

在十一月十三日的「疫情中的教会牧养研讨会(三)青少年牧养篇」上,由多位专门牧养青少年的牧者分享。百德浸信会传道谭铭驹亦提出,另一项颠覆的想法是信任年轻人进入堂会的管理层。以百德浸信会为例,上一代的执事、理事会在管理层内带领年轻人,让他们有机会发言、投票,以至学习如何管理教会。在这方面,他认为牧者需要突破思维,而非等待这些年轻人已步入中年时才给予他们机会。在现时处境下,如何能培养年轻人、配合他们而发展,谭铭驹相信现时牧者们正需要突破性、颠覆性的想法。

玻璃海乐团负责人方文聪提及,有一位美籍华人宣教士令他受启发,以及反思年轻人的学习模式是需要亲身的经验,认为惟有让教会的年轻人亲身接触弱势社群,了解对象的需要,一同以实际行动回应,年轻人自然会建立默契、关系,以致于当前环境下自发贡献社群。在疫情下,他们会定期自发探访劏房户;不但送赠物资,亦会跟进、解决居民的生活需要。他们的举动亦感动不少居民,成为传福音的契机。方文聪相信,只要赋予年轻人们角色,加以引导,便会产生自发的动力。

宣道会华贵堂萧建辉传道称,很多人都期望年轻人在堂会中的属灵生命日渐成熟,圣经知识愈加丰富,但他认为年轻人能与不同年龄信徒一同相处同样重要。萧建辉指,过往很多人会为年轻人安排聚会、装备圣经知识,这当然是好事,但同时需要重视年轻人如何与其他年龄信徒建立互动关系。萧建辉提到,教会应成为一个「环抱相同」的群体,在平日与年轻人建立深厚的关系,让他们有能力应付突如其来的冲击。萧建辉相信,堂会内众人其实互有需要,彼此可成为对方的助力。即使是一个小孩子,都可以为年纪较大的信徒作榜样,互为牧养。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轉數快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