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週論壇

社評

高壓社會的青少年牧養

時勢愈艱難,人愈會寄望於遙遠的未來。近日由社會溫度計到樂壇成績表,都不乏牽動人心的結果,帶出大眾對香港未來新世代的憂慮與期盼──或是擔心當大學民調發現近九成受訪高中生不信任政府,社會要如何走下去;或是樂見本地流行音樂新人湧現,頒獎禮獎項不再由各大傳統唱片公司旗下的資深藝人所壟斷,為社會大眾對未來本地文化的想像,重新注入生氣與動力。

對香港來說,這的確是個艱難的年代。例如,當今屆區議會佔絕大多數的民主派新晉議員面對重重政治壓力和行政打壓,連嘗試組成跨區議政平台也被當局指為非法,導致參與人數不足而宣告難產;在政治高壓下,要為未來新世代締造新的社會參與平台,以增強投入與信任,談何容易?能在亂流下平安,已是萬幸。又例如,當《港區國安法》下紅線任意飄移,寒蟬效應肆虐,知名而活躍的文化生產者之中,離港避險的也不少,當權者又計劃建立巨型文化央企加強影響力;在如此由上而下的官方主旋律裡,本地文化的自由與活力,可以從何談起?文化工作者能夠靠巿民支持自食其力,維護到一點點不同的聲音,已很難得。

如此社會氛圍下,繼續留在香港的新世代,所面對的成長處境,絕不輕鬆。而對於民間社會的不同成員而言──包括宗教社群──如何讓宗旨與核心價值,在未來的世代得以承傳,更是另有一番挑戰。特別是對今天的本地教會群體來說,部份堂會一方面領導層青黃不接,一方面青年信徒大幅流失,再加上今天的社會處境和疫情壓力,可謂雪上加霜。換一個角度看,倘若青少年在堂會,碰到的嘴臉一如今天掌權者般只顧單向全面管治,甚至隨時會一整批被「放棄」,恐怕有關堂會所提供的成長處境,不會比今天的香港社會好多少;縱使生命仍然會找到自己的出路,但肯定要加倍努力另覓蹊徑,才得見藍海與新大陸。

在上主裡,一人有一個召命。青少年牧養,就是協助他們尋找各自的召命。關於青少年牧養,近日在教會界討論四起。昔日曾經成功的一些模式,是否應對到大小堂會的不同需要,以及應付到現今環境的挑戰,眾說紛紜。但要在今天的張力壓力裡讓新世代迸發生命力,踐行召命,好些問題會顯得更為迫切,例如:當人的基本需要有機會因為種種政治原因而備受制度所冷待以至無視,如何讓人能夠自力更生,並相濡以沫?當社會對制度的信任不斷潰敗失落,如何讓基本的人際信任仍然能夠在不同的小社群裡得以存留和孕育?當似乎大得不能倒下的制度,漸漸變成《魔戒》般的權力夢魘,如何讓新世代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上抓緊生命價值,抗拒那空中掌權者?

說到底,牧養青少年的過程,其實是兩代人相遇相知的生命故事。最終,下一代仍然是要如弓上的箭般發出去,離開上一代,譜寫新故事。人所建立的制度,終究不會無止境地完美承傳。但當社群裡不同的制度與平台,浮現有時,湮沒有時,如何讓認識上帝的一群,繼續活出基督的香氣,分享祂的好消息,將祂的教導一代一代交託下去,這樣的承傳方向才是關鍵,無論社會境況如何,依然不會改變。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