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时代跨页

笃信力行:动盪世代中失落的先知

在无法控制的环境、动盪的世代中,信徒应怎样自处?伯特利神学院圣经研究教授黄天相博士在近日一个讲座上,以三位先知的故事,勾勒出圣经如何教导信徒回应上帝。他提到以利亚因未曾经历上帝的沉默而失去方向,巴兰自以为了解神心意而失足,还有无名的先知遭老先知欺骗而没有持守上帝的吩咐。黄天相透过这几个先知的故事,道出当下的处境,信徒到底应如何重新理解及回应信仰?

第一讲:「信仰危机的以利亚」

黄天相一开始以神的呼召作引入,指神以呼召的形式成就使命。受呼召的身份与其他宗教身份不同;祭司是通过血统继承,文士是通过学识资格,而长老则通过资历和背景成立,他们都因自身独特的背景而取得身份。然而,黄天相指神可以呼召任何人为他成就大事,并概括出四种呼召形式:一、透过神直接说话,例如直接指示亚伯拉罕出哈兰到迦南(创十二1-3);二、透过天使对人呼召;三、透过人呼召,如以利亚呼召以利沙一事(王上十九16、19-21);四、透过异象,如以赛亚、以西结、耶利米等先知的经历。

「异象其实并不是让人经历得舒舒服服,又或经验许多神秘事。而是透过异象,让先知学会回应神对他的任命。」黄天相强调,异象的重点并非经历,而是经历背后的学习。他指,以赛亚得着异象后,群众却听不明白、看不晓得,犹如「白做」;耶利米看见异象后却遭人反对,之后更要经历国破家亡才能重建;以西结见得异象却要面对厚颜及心里刚硬的民,是「恶顶」的悖逆之家。黄天相认为,「蒙神呼召并非关注神秘经验,而是能否承担神的托付。」许多圣经人物经历神呼召时都面对困难,什至害怕;但他们如何承接从上帝而来的使命呢?回到以利亚的呼召,他曾在耶和华面前起誓(王上十七1-4),勇敢承接这份使命。黄天相认为以利亚起初的回应不错,但要留意之后的发展,要明白以利亚为何失去信心。

害怕源于未曾经历上帝沉默

以利亚战胜四百名巴力先知后,又经历了祈祷降雨的经验,早已大大经历神,却因遇到耶洗别的威吓而逃亡(王上十九1-3)。一般人认为早已经历神作为的人,理应必不惧怕。黄天相说道:「人以为自己经历神迹奇事就可以有美好的灵性,(其实)是不会的。美好的灵性是你如何面对今天环境的反应,昨日的经历未必能帮助今天的你。」黄天相形容以利亚是「走佬」,更奇的是,以利亚并非怕死,因为他到了罗腾树下求死(王上十九4)。故黄天相认为他真正惧怕的不是耶洗别的威吓,而是失去过往经历上帝的经验。

过去以利亚如何经验上帝呢?黄天相说:「他的经验是什么?就是事前发生任何事,神都会事前通知。」他续说:「有难处时,祈祷就能得回应。」黄天相以死人复生(王上十七18-23)、对抗巴力的先知(王上十八36-38)说明之。他认为以利亚过去面对神呼召的过程很简单,往往有上帝对他说话或回应,却从未经历过上帝的沉默。因此以利亚并非惧怕耶洗别的威吓,而是惧怕从未有经验过的上帝沉默。这才是以利亚当下的困境。

危难中重建与神的关系

纵然以利亚处于迷茫,但上帝却没有放弃以利亚。在罗腾树下,上帝亦安排天使供养他,给他吃喝(王上十九4-8),但同时上帝对以利亚亦有要求,希望他能回应。黄天相指,「你和我可能都在不同的处境中,面对不同的难处。这难处正正是考验我们素质的回应。」他认为,在以利亚的事件中,我们要学会在危难中重建与神的关系,重新看见上帝的显现。黄天相提到出埃及记记载以色列人要经验神的时候,出现山崩、地震,为的是要试验人,叫他们敬畏神,叫人不致犯罪。回到以利亚的处境,上帝问他在做什么(王上十九9-14),为的是要以利亚懂得敬畏他,然而,以利亚那时仍未真正正视自己的问题——在上帝的沉默中失去方向。

黄天相在此亦提到人们容易逃避问题的情况,正如以利亚逃避上帝的问责。上帝多次问及:「以利亚啊,你在这里做什么?」(王上十九13),但以利亚却回应:「我为耶和华—万军之神大发热心。」(王上十九14)黄天相指,这就如同伊甸园事件,上帝问亚当、夏娃为何吃了分辨善恶树的果子,他们却将责任都推到其他人身上。黄天相反问,难道上帝不知道吗?其实上帝只是希望透过他们的回应,令他们得知自己的问题。「并非因为任何原因导致问题,而是因为做(错)了就是问题。」黄天相指,现代人常把问题诉诸压力,以压力作为借口,却如同亚当和以利亚的结果一般,在逃避问题中损害了与神的关系。

后来,上帝终不再沉默,并吩咐以利亚膏立三人:膏哈薛为亚兰王、耶户为以色列王、以利沙作先知(王上十九15-18)。黄天相认为,上帝的发声表达了两件事:一是对以利亚的不满,二是表现他仍是历史掌权的上帝。从吩咐以利亚膏以利沙作先知可见,上帝因以利亚失去方向和信心而不满,故膏立以利沙作先知接替他。另外,有借后续发展的事情,借以利沙介入以色列和亚兰两国的政治,显明自己才是掌权的上帝,并一直有他的安排。

这时的以利亚在信仰中重拾方向,默默栽培以利沙成为神的仆人,再透过以利沙介入两国,使两国得到长久和平。黄天相指,纵然每人的信仰中会有不同的看法,但并不需要强求看法相同,而是在不同看法中寻求一致的信仰,面对历史事件能否看见上帝的掌权。他又引亚述攻打希西家作进一步解释,以赛亚对希西家说要专一跟从神,同时弥迦则说耶路撒冷终会变成乱堆。在同一事件下,两位先知对事情的理解都不同,而又影响到他们如何教导。故「以利亚不应只看到这一刻的难处,这难处正正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信心是否足够。」在考虑的一刻,要如何做好选择。

最后,黄天相指,人如何回应神呼召才最重要。神关注的是人在这一刻与他的状态,而非过去为他所作的功绩。故我们并非要计算过去对神的付出,而是当下与神的关系,正如以利亚最终能够放下自己,借栽培以利沙与神修补关系,听从神的吩咐。


第三讲:「牺牲的无名先知」

黄天相先缕述先知的不同名称和工作範围,分别有:一、宣告者,负责宣告、称呼、召唤,「预言目的是作警诫,即人作恶,若不离开恶行,神的惩罚便会临到」;二、先见,原文是指「看见」,透过看见异象吁诫人不再作恶;三、神人,在原文若没有冠词,多是指一些无名的先知;四、神的仆人,属神的工人;五、神的使者,多是指天使和祭司,后来才用作先知。

效先知做好神托付的立场

「先知有不同的名称,他们的工作範围也不同;先知有不同的呼召,所以有不同的做法。」黄天相指出不同类别的先知:一、政治性的先知,例如谴责大卫的拿单、警诫亚哈和约沙法的米该雅、责备希西家的以赛亚,神呼召他们是做政治的,与王有关的;二、社会性的先知,例如阿摩司诉说社会的不公义;三、同时是政治性和社会性的,例如撒母耳在政治上膏立扫罗和大卫,他同样审判百姓和带领以色列人去争战;四、宗教性的先知,例如何西阿最初是纯宗教性地指摘以色列敬拜偶像和犯奸淫。

就着不同的先知有不同的工作範畴,黄天相认为:「不要将神托付给先知的,当作唯一的看法,因他们有不同的工作範畴,他们处理的问题也不同,不同的先知有不同的看法。」他举例,以色列人作恶,神兴起亚述惩罚他们,先知以赛亚的焦点是政治性的,认为只要希西家回转,神便会惊动亚述的心,拯救以色列人;同时间弥迦面对这个事件,见到当时所有人也作恶,觉得神会惩罚,耶路撒冷会成为乱堆、国破家亡。从这个例子,黄天相指出,弥迦和以赛亚是针对不同的範畴,前者是政治性,后者是整体性。「神兴起不同的先知是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不是谁的看法有问题,而(重要的)是不同的先知想教导什么事情。」

黄天相提到另一个例子,在犹大遭巴比伦灭国时,哈巴谷和耶利米皆认为巴比伦是神兴起作惩罚工具的。但哈巴谷看见巴比伦作诡诈又施行强暴,以其势力和能力归于巴比伦的神;而耶利米则认为百姓要在刀剑、饥荒、瘟疫底下才得拯救,因神兴起巴比伦作惩罚工具,那尼布甲尼撒王就是神的仆人,所以耶利米叫人顺从尼布甲尼撒王,在被掳之地为那城求平安。黄天相说,这种观念在今天可能会被人视为卖国贼。他认为两者的看法虽有不同,但他们所吩咐的没有冲突。哈巴谷虽认为巴比伦是邪恶的,但他明白面对着这些攻击根本没有选择,惟有捉紧神去面对;而耶利米书第一章已知道国家会被倾覆,后再被栽种,耶利米知道结果,所以在面对巴比伦攻击时只能顺服。

「若以我们的标准(猜测)哈巴谷所想,最坏的就是但以理及其三个朋友,竟然做『犹奸』,被掳后去(外邦)做高官,还要做到风山水起,它(巴比伦)令到自己的国家亡国,还要为它效力,我们一定会这样想。」可是黄天相提到,但以理及其朋友在外邦尽忠,让外邦政权知道神掌权的历史,而在次经的但以理书中提到,神的使者将哈巴谷带到巴比伦,让他供养在狮子坑中的但以理。黄天相借此提醒,神托付给各人的看法不同,毋须将自己的看法强加诸别人身上,「神托付你什么立场,你就像先知般(在神托付的岗位上)做好。」

在这动盪的世代中,黄天相指,有弟兄姊妹经常问:「这个人是什么颜色的?」什至会以颜色和立场判断一个人说得是好是坏,但他强调先知根本不用有相同的看法,最重要的是先知所教导的内容。接着,他道出先知宣讲的内容都有几个共通点:一、神是掌王权的;二、神的公义和立约的要求;三、宣告和解释神的介入工作。他谈到,即使不同先知的看法不同,但他们所教导的正是配合以上的三点信息,他们不会因看事物的角度而影响宣讲的信息。

不论环境动机也要持守神的吩咐

谈到在灾祸的日子,信徒应怎样自处呢?黄天相引用阿摩司书五章的经文,指人在灾祸的日子寻求耶和华就必存活,要寻求善,非寻求恶,就是回到立约的关系,「你要跟神建立关系的时候,就一定不能作恶。」他提到,耶稣基督的宝血虽赦免人的恶,但作恶仍会破坏与神的关系,所以应寻求善,而善不是靠其他东西可以得到的,仍是靠日常生活的经验。

黄天相阐释,弥迦书六章8节的「行公义」,指「公义」二字可解作审判,意指当权者为人伸冤,旧约的公义不是要求人对自己怎样,而是自己怎样待人。黄天相也提到大卫不杀扫罗的原因,是他清楚「恶事出于恶人」(撒上廿四13),「神不需要人作恶为他成就计划,为什么需要你?有人以为:我为了神,就是做什么也可以,但恶事出于恶人,即你做了恶事就是恶人。」他提醒,神是会在人中间施行审判、断定是非,不能因别人作恶,而用作恶回应。他亦以大卫没有杀拿八的事件为例,指出人作恶,内心会感到不安和良心有亏(撒上廿五30-31)。

承接着「行公义」,黄天相说明弥迦书六章8节的「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谦卑」亦可解作清心、智慧、专心、谨慎、小心。黄天相认为,这段经文正说明列王纪上十三章1-34节的神人为何会「出事」,因他知道神的吩咐而不能持守。经文中耶罗波安在但和伯特利设金牛赎,为的是方便以色列人,免得他们走回南方圣殿敬拜,黄天相指他虽有好的动机,但不代表这能够改变信仰原则。他以网上圣餐为例,部份教会准许信徒以梳打饼和方包代替无酵饼,他对此感到不解,因在旧约中有酵的祭物是不能献给神的,「若是这样的话,信徒在地上可以怎样过活呢?随时因环境缘故而可以违反,这是一个问题。」他重申,若为了现实的需要而改变信仰,便是有问题,因为信仰不是为了现实需要,而是神需要我们怎样做。

回到聚会当天的主题经文(王上十三1-34),有一位神人奉耶和华的命去伯特利,预言约西亚作王时耶罗波安所做的坛会被玷污,耶罗波安后经历到神人的医治,而邀请神人一同吃饭。惟神人拒绝,并指神不许他在伯特利吃饭喝水,也不可从原路回去。黄天相指,神人当时能对抗罪恶,但问题是受到同侪的影响。有一位老先知得悉此事后,便冒称自己有天使奉神的吩咐,强留神人在伯特利吃喝。神人答应了老先知的邀请,结果最后遭狮子咬死。黄天相提醒信徒,应该要持守的原则,是不应受环境影响,「有时我们说得很动听,要有弹性,『弹吓弹吓』便变成没有原则,那不是我们的信仰。」

借着这段经文,黄天相指出,神会摆放假先知在人的当中,那些假先知可以见异象、行神迹奇事,目的是试验信徒是否尽心尽性爱耶和华神,就如那位神人他知道神要他怎样做,亦曾持守过,惟最后不能,可见他不是不明白,而是不能持守。「所以你不要期望世间没有诱惑、不令你跌倒的事,(这些事)是一直都有,神刻意试验(人),而(人)要一直操练去坚固自己。」不少人想知道老先知的动机,但黄天相认为这不是经文的焦点,而是神人不应放下神清楚吩咐的事。他总结时重申,信徒会面对不同的引诱和考验,但我们有否持守神一贯对人的吩咐,过程是漫长的,而不是一刻的,而捉紧神的吩咐便要付代价,且在平日持守神的道去面对不同环境。

聚会为第十四届「笃信力行」讲座:动盪世代中失落的先知,由香港浸会大学校牧处主办,于三月十二至十四日在YouTube上直播三场讲座。截至三月廿二日,第一讲「信仰危机的以利亚」累积逾六千人次观看,第三讲「牺牲的无名先知」累积逾三千人次观看。第二讲的主题为「虚情假意的巴兰」

(图片由大会提供)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