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周论坛

社评

死而复生的召命与转化

耶稣基督死而复活的记载,每年的受难节和复活节都会在教会之中得以重温。无论教会身处顺境抑或面对逼迫,可以聚集抑或只能离散,都依然在传承这个对基督教信仰来说最为核心的部份。

对这一代的香港基督徒来说,今天的现实社会,跟当年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的第一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的压力氛围,相信从未如此接近过。至于昔日香港引以为豪的自由空间、保障人权的法治,以至竞争优势,都一一远去,在国际排行榜中拾级而下,以至除名。虽然跟世上其他对基督教信仰不友善的地区相比,香港教会的情况还不算差,但大家心中的忧虑,实在挥之不去──当言论、集会自由不保,宗教及良心自由亦会变得岌岌可危,到底未来教会在香港所面对的处境,可以恶劣到怎样的境地?当社会言论空间愈见收窄,敢言的人一个一个入狱,连审讯定罪也未有定期,公共及资助机构渐趋意识形态主导,私人机构随时因为政见不同而被笃灰;要活出基督的样式,践行公义与怜悯,会是何等艰难?

对于参与教会纯粹为求风调雨顺、逢凶化吉,以至平步青云、加官晋爵的一群,这些问题不一定构成很大的压力。暴政当前,若纯粹考虑如何趋吉避凶,实在不涉及很复杂的选择,很多时候只是顺着人性走而已;昔日耶稣被捕后四散的门徒,还不是这样?然而,当红线随当权者的政治需要任意飘移,一时趋吉避凶的选择,是否真的就可以让往后的日子逢凶化吉,也实在无人说得准。这样保全生命的,最终又会否丧掉那真正的生命?

至于耶稣的门徒,他们的生命轨迹并不一样。耶稣基督明知他们的软弱,仍然爱他们到底(约十三1)。他即使走过了阴间,死而复活,仍然重寻他们,包括那位三次不认主的彼得。按圣经的记载,往后他们刚强壮胆、活出信仰的表现,跟之前判若两人,既是圣灵的加力,更是心中有基督,以彼此相爱来见证他。即使殉道,也深知是为了基督和福音的缘故,结果得着生命。

生活的每幕场景,其实也是一个个生命的试验场。我们这刻的生命光景,到底是接近耶稣多一点?接近门徒多一点?还是连门徒也远远未及?每位基督徒的信仰历程都不一样,只能在上主面前反躬自省,并且以耶稣基督为自己生命的效法对象──不敢说可以跟耶稣基督有多接近,但求耶稣基督不让我们离开他,不自绝于他,起码不要错认那空中掌权者为光明天使。

回望耶稣在客西马利园祷告的一刻,当他为着将要面对的一切而汗大如豆,在祷告里,他坦然求父若是可能就挪走苦杯──但不要照自己的意思,而是要照父的意思。面对人性软弱,面对召命人生,我们别无倚靠,惟有靠赖那位愿意跟世人一样走过幽谷与磨难的耶稣基督,他明白我们,且胜过死亡。最坏的时代,也可以是最好的时代,问题是我们可有看清楚自己的召命所在,向主祷求?求主光照我们,怜悯我们。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