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週論壇

社評

誰來回應凶險社會的召命?

面對《港區國安法》後急劇轉變的社會環境及氛圍,可以預期,關於香港人移民的議題,仍然會在未來好一段日子,為輿論所關注。尤其是當踏入暑假,一些熱門移民目的地的疫情又因為疫苗接種普及而得以紓緩,舉家大小移民離港的個案,相信只會有增無減,對香港社會的不同層面帶來直接影響。

與此同時,無論是因為不願離開還是不能離開,仍然有為數不少的人會繼續在這個城巿生活,共同面對愈見凶險的挑戰,無論是來自社會制度的、經濟民生的、國際氣候的,抑或環境生態的。對教會群體而言,這些活在同一天空下的鄰舍都是按上帝的形象而造,有需要尊重的權利、需要看顧的欠缺、需要關心的喜怒哀樂、需要牧養的心靈與意識。

信徒教牧是否留港,端乎各人的人生召命如何;至於香港的教會本身,並沒有「離開」這個選項。社會大局的歷史走勢並非個人能一時加以左右;然而作為被上帝所呼召出來的一群,我們當中有多少人願意留在這城,在教會群體裡各按其職,成為眾人此刻的好鄰舍?

一、關顧被割裂離棄的弱勢社群──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包括那些三餐不繼的、患病貧寒的、四處流徙的,以及失去自由的,聖經早已列明要信徒加以看顧(太廿五31-46)。事實上,這些困難常常互為因果。一些無法跟隨家人移民的老弱成員,一些因著家屬被匿名投訴或「未審先囚」而陷入經濟困難和情緒困擾的家庭,在此時此刻的香港,特別需要關心、照顧和支持。

二、支援助人者的身心靈健康──對於社會裡的「良心事業」,例如社工、醫護、教師等等,他們除了要面對因為移民潮而帶來的人手流失問題,更要面對種種近年加增的壓力:或是社會氣氛導致士氣低落,或是專業自主備受侵蝕和抹煞,或是紅線處處動輒得咎。倘若助人者自身難保,受助者所面對的困難更可想而知。這方面的關心和支援,以至在助人者遇上困頓挫折時遞上一杯適時的涼水,非常重要。

三、維持基於事實的理性公共空間──未來的本地議會,直選議席比例大幅調低,民意在政策制定過程裡的影響力亦自然相應下降。加上新聞傳媒備受打壓;《港區國安法》的條文又定義含糊,審訊操作上被告亦處於劣勢;凡此種種,令社會大眾對政事關注意欲大減。但這並不表示原有的政策問題會自動消失,只是受影響者有寃無路訴,一旦問題爆發,只會更加一發不可收拾。如何在公共空間裡維持一個基於事實的理性討論空間,是每一個公民社會成員的責任。作為公民社會一份子的信徒教牧,認識到上主的公義與憐憫,應踐行到日常生活的處境裡,讓弱勢聲音得聞於眾,也應警惕自己不要為求達到一己目的而跟權勢互借東風,這也是生命的見證。

四、作上主創造的好管家──當能夠發聲的巿民尚且因為社會的轉變而不易發聲,那不能替自己發聲的大自然,要得到社會重視時,恐怕更不容易。到大自然承受不了而反撲時(例如極端氣候),損失的只會是社會大眾。如何加強「作個大地好管家」的覺醒,由身邊小事做起,進而關注環保和規劃等相關議題,仍是信徒教牧的重要一課。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