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闻消息

回顾上世纪压力下停刊基督教个案
邢福增:历史反映对言论自由的肯定

【时代论坛讯】保安局以国安法冻结《苹果日报》资产,《苹果日报》于昨日(六月廿四日)停刊。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邢福增教授在网上节目,谈及历史上香港和内地几份基督教刊物,曾因外在压力而停刊。邢福增指这些历史反映对言论自由的肯定,在压力下仍相信自己的信念、价值,找空间去言说自己的价值。

邢福增提及一本上世纪初叶停刊的香港基督教刊物《打破》,他指虽找不到该刊的文献,但从一位曾参与《打破》编辑工作的麦灵生的回忆录中,得知一九二三年创刊的香港基督教刊物《打破》,由几位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下称青年会)干事发起。《打破》名称的由来是:打破教会传教以不平等条约为护符,打破外国牧师视中国教会人员如奴隶,打破外国牧师不尊重孔子道德观,打破教会重视有钱教友的贫富观念。

《打破》的成立就是一班不满教会因循守旧者提出改革的诉求,邢福增指「当时他们(创办人)对教会存在的各种问题感到痛心,所以提出借着文字去指出这些问题,然后呼吁大家打破这些现况。」他也提到,因这种尖锐的批判立场,引起不少外籍牧者不满,当时的青年会西干事麦花臣更认为该刊有政治背景,并通知警方注意,「似乎大家视《打破》的言论为政治阴谋,什至受左倾思想影响。」

停刊的导火线是,《打破》在第十期报道了青年会董事王爱棠牧师儿子的婚礼,令王爱棠感到被侮辱并辞任董事一职。邢福增指,当时青年会对《打破》的意见各异,不过仍有部份人认为,该刊的言论是异端和有政治背景,「非请政府查封不可」。在政治和教会内部的压力下,《打破》被迫停刊。邢福增补充,这是香港基督教文字出版史上首次有刊物因外在压力被迫停刊。

倡基督教本色化 外国拒资助致停刊

除了香港外,邢福增也谈到内地的基督教刊物《文社月刊》,一九二五年由当时的中华基督教文字事业促进社(下称文社)出版。一九二三年,中华基督教全国基督教协进会召集多名中国基督徒作家和外国传教士,讨论基督教本色化的问题。一九二四年成立文社,由赵紫宸担任社长,并获美国社会宗教研究社(Institute of Social and Religious Research)资助。《文社月刊》的宗旨为「提倡能促进中国本色基督教运动之图文着作,并引起此类文字阅读之兴趣为宗旨。」

可是,《文社月刊》在一九二八年六月宣布停刊,邢福增提到,当时该刊销量约二千二百多份。三位编者在刊上登辞职宣言,当中提到文社原有的立场是本基督精神,自由地寻找真理,提倡中国本色基督教。不过这引起一部份人反对,指他们对国民革命所表达的神学讨论和言论激烈,认为他们是危险份子,非铲除不可。三人辞任的原因:「出于思想的冲突,因思想的冲突而影响到经济的断绝。所以归纳提来,文社现在所遭遇的困难,并不是经济,乃是在思想。因为经济问题,本不是文社的致命伤⋯⋯」他们表示日后或会办「新文社」的组织和基督徒读书会。

邢福增引述王成勉教授出版的书籍,提到文社的出现是二〇年代中国民族主义下,一班教内菁英对时代的反应。王成勉指,文社前期主张集中文化层面,「寻求中国文化与基督教融合,⋯⋯能为中国人所容易接受」。随着时局变化,文社后来方向转到政治性,力求与时代合一,「从国民身份入手,进而参与社会与国家的改革,把基督教的理想化入于国家政治之中。」虽然辞任宣言指思想冲突才是致命伤,不过王成勉指经费才是文社的致命伤。当时的经费主要来自国外,「文社虽表明不排外,但文社提倡的本色教会、收回教权、接收教产,对传教士是个威胁」,故经济断绝致文社不能维持下去。

邢福增在总结时指,中国基督教文字出版受到的压力未曾停止,在四十年代抗战结束,由基督徒创办的《天风月刊》曾刊登一篇由不同知识份子发表的文章,写到:「我们总希望我们的政府当局不要不顾一切的走上自绝于民主的末路上去。我们愿意忠诚地奉答,人民的口是终归封不住的,文化是终归虐杀不了的⋯⋯」可是后来国共内战,这班知识份子活在一个打压言论、不能真诚表达思想的年代。邢福增提到,这些被停刊个案反映对言论自由的肯定,「压力可能来自教会的内部,亦可能来自外在的政治环境,如何在这些压力下相信自己的信念、价值,找空间去将自己的价值耕耘和言说出来,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网上节目为《时代观景.学不懂的历史功课》第卅一集,以「邢福增:基督教出版史的『停刊』与言论自由」为题,于六月廿二日在YouTube平台上首播。


守护自由空间,请支持基督教《时代论坛》
可选择:📲 PayMe 或 💳 网上捐款(信用卡)
⚡️转数快FPS +852 51100803(注明奉献,如需收据请附姓名及电话)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轉數快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