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時代講場最新文章

約拿:一個在今日香港被人遺忘的先知

約拿,一個家喻戶曉的先知故事。但是,除了「吞拿魚」這類「爛gag」,或者「約拿被上帝呼召後『著草』」這等模糊的記憶,約拿書短短四章的經文,似乎都很難與當下的香港產生甚麼關聯。

「永恆主的話傳與亞米太的兒子約拿、說:『你起來,往尼尼微那大城去,宣告警戒它的居民;因為他們的壞行為上到我面前了。』」(拿一1-2,《呂振中譯本》,下同)

這是約拿書的起首,我們不會太陌生,卻很少人對之尋根究底──上帝呼召約拿的時候,是一個甚麼的時代。「亞米太的兒子約拿」,按列王紀下十四章25節,是北國以色列耶羅波安二世在位年間。那時正值北國立國以來最強盛的年代之一,不單國家的版圖大幅擴張,參考阿摩司書的內容1,經濟看來亦搞得風生水起。當然,內政得以穩固,自然與外在環境有關。第一,耶羅波安二世的父親約阿施生前打敗了南國猶大,把其聖殿和王宮府庫的金銀器皿甚至人質擄回北國(王下十四8-14),北國一時之間強於南國,南部邊界無憂。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北邊的諸國自顧不暇,尤其是亞述因為頻密的內亂正值中衰。既無內憂(耶羅波安二世在位達四十一年之久),亦無外患,一時之間北國蓬勃興旺。就在這個時候,上帝差遣了一位北國先知,到亞述帝國其中一個大城尼尼微,宣講審判和告誡的信息。

當然,我們都知道,約拿對上帝的要求反應極大。「他(約拿)下到約帕,遇見了一隻船要往他施;他給了船費,就下船,要和他們同往他施、去避永恆主的面。」(拿一3)。有學者考究希伯來文,認為這裡是指約拿索性「包船出海」2,加上後來寧願被船上水手拋下海也不願回應上帝,足見他抗拒到底的決心。不過,我們絕少追問一個關鍵的問題:約拿和尼尼微人有甚麼深仇大恨,令先知逃避上帝去到如此徹底的地步?中衰的亞述,對約拿及他的祖國而言,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亞述經歷中衰,源於公元前八二八年發生了一場嚴重的王室叛亂,使整個帝國產生數十年的動盪不安。另一方面,亞述自公元前九世紀前葉開始對外擴張的手法過於殘忍,同時加重了國民的負擔,需要疲於心神處理各地的起義。於是,直至公元前八世紀中葉3,亞述無暇南下,難怪耶羅波安二世能借機發跡。可是,亞述與北國其實有交惡的前科。根據考古學的發現,公元前八五三年亞述王率軍南下至今日的敘利亞北部4,當時北國的亞哈王就與其他附近的王國同盟對抗5。所以,即或亞述暫時衰落,對約拿及北國而言,仍然是充滿威脅的計時炸彈,難怪這位先知恨不得尼尼微快快被上帝審判滅亡。約拿比任何人都清楚,上帝有恩惠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堅愛,並且能改變心意不降所說的災禍(拿四2),要保證尼尼微毀於一旦,最保險的方法就是斷絕他們聽到悔改信息的任何機會。以色列起,尼尼微衰,對於一位北國先知的情感來說,合情合理。

為此,約拿在被吞入魚肚前(拿二2)都是一個異常沉靜的「先知」。上帝要求他向尼尼微呼喊,他拒絕了;水手長在急難中叫約拿呼喊他的神,他無動於衷(拿一6)。畢竟,有甚麼比亞述從死亡的邊緣中拯救過來更叫約拿沮喪?況且,亞述本來就是一個壞事做盡、作風以殘忍見稱的帝國。在公在私,為天下民眾除害,不也是一件好事嗎?約拿有意無意否認的事實是:尼尼微人和以色列人一樣,是「造大海和旱地」(一9)之上帝所創造的(四11)。上帝是公義的,所以祂斷言犯罪的人都要接受審判;上帝是慈愛的,所以祂必然向願意悔改的受造物──那怕是以色列的敵人──施下憐憫。只是,有鑒於當時國際格局的走勢,以及民族主義的驅使下,約拿接受不到這個現實,甚至想用逃避的方法「扭轉乾坤」。

需要回轉的包括先知本身

今日的香港,似乎與約拿時代有相近之處,不同政治光譜都有意樹立仇敵。在百花齊放的政治論述中,總有一些亞述般的「時代魔頭」被提倡要鏟草除根。就算在教會中,這類政治想像的痕跡亦不罕見:公義的上帝最好快快把惡人審判。但在約拿的故事中,這種想法卻被批判。約拿書的尾聲,是上帝用心提醒、管教對尼尼微人悔改忿忿不平的先知,希冀他體會到造物主的心腸。原來最後需要回轉的,也包括先知本身。

約拿以及他的祖國,看不見自己才是最悖逆者。他們誤會了,耶羅波安二世的「盛世」──正如約拿的預言(王下十四25)──不是基於他們對上帝的敬畏,反之是出於至聖者無盡的憐憫(26-27)。上帝對北國施下不合常理、「非屬地忍耐」6而生的恩典,約拿的回應卻是尼尼微沒有資格得到上帝的慈憐。同一時代,耶羅波安二世和他的子民的回應則是威脅先知阿摩司(摩七10-17)和持續作惡,背約如同行淫的妻子(參何西亞書7)。約拿書反映以色列看不見上帝憐愛衪一切所造的心──故事中對上帝有即時回應的,不是約拿以及他所代表的以色列人,而是原先敬拜偶像的水手們和作惡多端的尼尼微城。自義、硬著頸項、狹隘的民族觀點,令約拿遺忘了全地的上帝不喜悅任何惡人死亡,而喜歡他們回轉以得活著(結十八23)的性情,導致先知自高的走上審判官的位置,認定「比自己邪惡的」(其實不是)亞述不配有回轉的機會8,承受上帝的怒火是唯一的結局。

約拿被上帝定意管教的想法,會否亦在今日香港一再浮現於不同光譜的各人心中?願上帝的話照亮我們的心,用祂的恩手教導我們,如衪對約拿的憐恤,阿們。

"Jonas and the whale" in The Augsburg Book of Miracles


1. 阿摩司在耶羅波安二世在位國作北國的先知。

2. 黃天相著,《俄巴底亞書、約拿書──公義與慈愛》(香港:明道社,2007),頁118至119。
3. 後來亞述王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Tiglath-Pileser III,前745-前727在位)銳意進行政治和軍事改革,穩住了內政便恢復了擴張國土的政策。
4. 史稱卡爾卡爾之戰(Battle of Qarqar)。
5. https://www.jewishvirtuallibrary.org/karkar
6. Peter Leithart著,《列王紀神學註釋》(香港:基道,2011),頁9。

7. 何西亞在耶羅波安二世在位期間作北國的先知。
8. 但後來亞述再次犯罪,上帝還是以亡國作出了對它的審判,可見「左膠論」並不適用於上帝。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一生螈命
栽種和平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