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消息

以軟弱本相思考教會意義
陳韋安:此時勢更需要教會

【時代論壇訊】甚麼是教會?為甚麼教會有那麼多問題,我們仍要參與?在這時勢還需要教會嗎?身處社會政治環境巨變和疫情之中,基督徒不免會更多思考在這時教會的角色和意義,flow church創辦人陳韋安博士早前在一個網上直播節目中作出討論,提出軟弱為教會本相,而正因處身看似沒有盼望的社會,這時勢中教會更需要帶著使命,宣揚福音的盼望,發揮信仰「沒有用」的用處。

陳韋安首先提醒,教會是神聖的。他以《使徒信經》指出,對教會的認信「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是在聖父、聖子、聖靈之後的第四個項目,可見其在基督信仰中的重要,而不只關乎運作和發展。他指出教會一詞的原文是在新約聖經才出現,意指新的創造。

他更提出,教會是一件事件(event),只要有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做某些行動,如敬拜神、出隊服侍,教會就出現。

軟弱是教會的default

「有形教會」和「無形教會」經常成為信徒間的討論,但追溯至公元四世紀,「無形教會」其實是用來解釋地上「有形教會」為何有問題。陳韋安指最初「無形教會」一詞由奧古斯丁提出,用以指出最完美、真正的教會是在天上、是形而上的,故此地上的「有形教會」必定是不完美、「甩皮甩骨」,這是針對當時有人曾叛教、地上教會破碎的情況而說的。不過其後東正教、天主教都強調有形的教會。陳韋安引用巴特的言論,形容這種有形或無形教會的討論,就像「教會的幻影論」,拿著一個完美的典範去比較出地上教會的問題,卻避免了解釋地上教會的種種問題。

那麼,除了用無形教會來比較有形教會之外,我們還可以怎樣理解地上教會的種種問題?陳韋安提出大家應該體認教會的軟弱本相,並把軟弱視為教會的一種默認狀態(default)。他以鋼琴的黑鍵與白鍵作為例子問:「大家覺得黑鍵還是白鍵是default?」一般人可能認為是白鍵,但他認為那其實是相對的,黑鍵也可以是default。同樣,教會的「黑色」、軟弱也可以是一種原本的默認狀態。他以神學家巴特(Karl Barth)在《羅馬書釋義》的一句話:「教會是雅各的教會,只能發生在神蹟裡──否則,教會從來都是以掃的教會。」來進一步說明,教會原本就是一群「甩皮甩骨」、軟弱的人,而「較好」的教會只能在神蹟、恩典中發生。「我們無否認過教會能彼此相愛、可以幾warm,可以做一些幾正義的事,可以在政總唱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不過這些事是神蹟,惟有靠著恩典才能發生。……教會本身就是『好衰』的,但竟然我們這班『甩皮甩骨』的人能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處於基督離開與同在張力中的教會

他又指,教會存在的時間,正處於基督升天後到再來之前的居間期,因此信徒在其中就不斷要經歷基督同在與離開之間的張力。雖然知道我們是基督的身體、子民,也知道上帝在天上為我們代求,但同時又經歷看不見神的軟弱,「在這樣的狀態下,我們只能得到一些很真實、但又很難get到的東西。……這種曖昧、work到又work唔到,正正就是教會的狀態。」

因此,他認為教會需要以更新作為本體,在不同時代保持見證基督的使命,但形式可以改變,盡量簡化運作,讓行動、聚散持續發生。他指無堂會是一個理想,但要維持地上教會,卻無可避免地有些實際上的運作方法和籌劃。

「沒有用」的信仰在此時香港變得更有用

在香港這個時勢中,人們還需要教會嗎?陳韋安的答案是肯定的,他說這時更需要教會向人宣揚福音的盼望;又指在此時,有更多未信者走到他們教會尋求信仰。他笑言教會一向都是「沒有用的」,但當社會上很多本來被視為有用的事務,例如法律援助、出版等都派不上用場,信仰這類看似「沒有用」的便變得有用和重要,因為信仰說的是更長遠、看不見、關乎生命的事。

聚會為「這是最好的時代:給香港基督徒的神學八課」的第三課,主題為「Let’s flow」,在七月廿三日於flow church流堂的YouTube頻道直播,至七月廿六日有約二千七百人次觀看。


守護自由空間,請支持基督教《時代論壇》
可選擇:📲 PayMe 或 💳 網上捐款(信用卡)
⚡️轉數快FPS +852 51100803(註明奉獻,如需收據請附姓名及電話)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