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时代讲场最新文章

在「留散」中坚持不放弃

早前应中神校友会邀请,担任「留散下的明天」聚会分享者之一,思考移民潮对堂会的冲击。我们探索当下各人的心境及堂会实况,梳理烦躁不安的思绪,共谋出路。

聚会完结后,笔者踏上归家之途,从手机讯息得知张家朗夺得男子花剑个人赛的奥运金牌,消息实在令人鼓舞,振奋万分,给予在被不断撕裂与困扰中的港人,有一刻间的喘息和加油。「大家要坚持,唔好咁易放弃」,对于面对「留散」的港人实在是莫大的鼓励。

此刻,教牧与信徒同样面对分散的离愁别绪,在过渡阶段不知怎样前行之际,我们确实需要耐心等候及正向的消息。

相聚结连

面对当下的留与散,我们需要与更多人分担共行。除了个别约见,亦可透过堂会的团契及小组,彼此间有适切的抒发,分享心声。无论去或留,也应建立尊重与信任,减少内里的困惑与不解,为到明天可能面对更大的震盪,做好团结的基础。

与此同时,各人不要忽略身心社灵的平衡,特别要照顾好自身的灵性需要。教牧同工透过地区教会网络的联系,应有更多的结连,多交流对策与分担。

真诚传承

当然,我们大概亦已心中有数,在此期间的移民者以中产及中年有孩子的家庭占大多数,当中有堂主任、传道或是即将接棒的教牧,对堂会的领导传承相信带来影响,需要培育第二领导层的同工及领袖作出承担。诚然,后继无人确实是当下本港华人教会的困局(参笔者文章〈面对后继无人的困局〉),我们不能迴避。

培育领袖是需要决心与耐性。我早前到一间有数百人的礼仪教会讲道,遇到一位十八岁的青年人,堂会竟然让他在崇拜中读经及在捐献环节襄礼,在诗班房等候期间,有数名青少年上来为他打气,我还以为他是第一次在崇拜中事奉,他却告诉我已是第四次了。让我惊讶的是堂会的胸襟与刻意培育,不单赋予机会,也营造青少年一起同行的氛围,实在难得。

常作准备

其实,不论教牧或是信徒,我们确实对政治及经济前景有所担忧,有时也不知怎样变阵。堂会自身状况各有不同,正如会上有讲者指出,有些教会领导对当下与前景仍感乐观,认为无需太多担忧,福音工作亦能如常做好。然而,我们知道移民潮对堂会的人数及经济带来的影响,无可避免;作出适切的应对,也是无可厚非。「持续不断地变化,就会对管理造成时间压力。要在这样的系统中做出正确决定,只考虑目前状况显然不够,未来以及与之相关的状况也必须考虑在内。」(《复杂应变力》,26页)

我早前有机会到访一间名为「1cm」的堂会。他们以往每个周六日都有二百多人聚集,现时因应大环境,从楼上搬到一楼,一方面减轻经济负担,最重要是让堂会的形态作出更大的转型。现时他们每周以小组大团的形式相聚,「1cm」是多用途功能的场地,有不同的小组/会议房、band房、pantry及coffee corner等,亦有接待有需要的社区青少年到来温习的房间,以趟板间隔,按需要弹性使用。这间堂会的教牧相信,是次变阵是为了让牧养及服侍做得更到位,教会是城市中的使命群体,在艰难时势实践关爱,作美好见证。

结语

在移民潮的冲击之下,不少人期望教会能在危机中看到契机,而作出新生态的转化,近期确实亦有此类堂会的出现,这无疑是好事。历史是不断向前,处境也不一样,虽然可作借镜,然而各人有自己应尽之责,做好当下自己的岗位,不凭一己之力,在危机中结连。

祈求掌管历史的主,帅领我们前行,跨越挑战。「所以,不可丢弃你们无惧的心,存这样的心必得大赏赐。你们必须忍耐,使你们行完了神的旨意,可以获得所应许的。」(来十35-36,《和合本修订版》)

编按:作者为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总干事。本文转载自香港教会更新运动网站。

 守护自由空间,请支持基督教《时代论坛》
可选择:📲 PayMe 或 💳 网上捐款(信用卡)

⚡️转数快FPS +852 51100803(注明奉献,如需收据请附姓名及电话)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