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时代讲场最新文章

善结人缘迎金龄(下)

问你知己有几多

克莱布(Larry Crabb)于《生命结连》(Connecting)一书中,形容今日人们的心灵失连,是产生不同社会问题的根源,人不单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需要在群体中完成和发现自己,享受关系。「群体的召命,就是劝人离开孤岛到大陆去,与人结连。唯有这样,我们才真具备那永恒三一群体的形象,他造我们,原要让人享受结连。」(40页) 

然而,我们总会遇上一些「不好的人」,相处要花很大力气。山下英子在《50岁起,为了过得更好的断舍离练习》指出,我们要找出与自己相处得「不错的人」和「不好的人」,了解为何会有这种感觉,以致我们能主动选择与那些「不错的人」一起,而无需勉强自己去讨好那些「不好的人」。透过这个整理人际关系的过程,多认识自己,也为人际关系做一个「断舍离」的学习,让我们为自己加持能量,以更惬意的心情、更自在的氛围,度过未来的人生。

不少研究显示,男人弱于主动建立人际网络,维系友谊比不上女士,且喜爱流连公园及街道,容易社交孤独。因此,金龄人士正是要广结人缘,交朋结友,强化人际关系网络,并赶快培养新兴趣,丰富生命,让生活更多姿多采。这样,男士于丧偶后便不致于只剩下晦暗,备受打击与失落,而是有人同行,亦能善用和贡献自己的人生经验,成为年轻一辈的友师,建己立人。 

哈佛大学于一九三八年开展了一项「长期」的跨学科人类发展研究,目的是找出影响人生幸福的最重要因素。这项长期追踪研究一开始记录了二百六十八位当时哈佛大学大二男生的生活,以后每五年追踪、访谈,这些累积的文字与数字记录,成为史上最长、关于人类发展的实证经验资料的研究。研究结论是:与人拥有良好、优质的关系是幸福的关键。这段演讲于TED播放,演讲者Robert Waldinger提及人类在纷争的事情花上很多的时间,放不下彼此的嫌隙,造成损害,对建造人生幸福没有半点帮助。在结尾时,他引用马克吐温在一百多年前回顾人生当下的引言,发人深省:「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没有时间添进吵闹、辩解、怒火中烧、克尽职志;时间仅是用来爱人,否则稍纵即逝,看在爱的份上就说出来。好让人生建立在良好的缘份上!」 

中国神学研究院朱光华牧师于〈「被让座」的思前想后〉一文,提醒金龄信徒要修补失去和伤痛的关系:「弥补破损(overcome and heal our brokenness)。每个人的前半生,总会因为鲁莾、愚蠢、放纵,闯过恨错难返的祸,犯下无法弥补的过错,不单伤害了自己,也为自己的人生种下不同祸因。退休前无暇处理的破损关系,害怕揭开的生命伤痛,到了退休,就可以是最好的时机,经历上主医治,重寻完整生命(well being),以结出美好果子(well doing)。」(《CGST Magazine》,2019年3月12日) 

诚然,破坏了的关系不容易修补,圣经教导我们「若是可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罗十二18)我们需要学习以真诚对待朋友,适时展露脆弱,不以虚假的外表待人,才能得到知己良朋,无憾此生。 

珍惜友谊,友情可贵,这些关系并不是垂手可得,而是需要主动追寻,乐于分享而长远建造的。「交到知心好友是人生最可贵的一份厚礼,而要成为别人的知心好友,则是人生最艰钜的一项任务。因此要时时提醒自己:友情是动词,不是名词。换句话说,友情是一个活的元素,需要不断输入养份才能生存与茁壮。」(《幸福退休新年代》,217页) 

也许,美好的人际关系比我们想像中更重要,什至是必须的生命营养。戴夫厄里(Dave Earley)在《人际关系的14个祝福》分享:「我们都渴望与人连结,彼此相系,渴望爱人与被爱。美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灵最强烈的渴求。我们需要与人、与神共处,就像人体需要食物、水和空气一样,从出生到死亡,这份需求终其一生不会消失。」(1页) 

人在旅途单独时

在独居年代,不少单身一族,在年纪渐长的日子,也需于身心社灵各方面作好准备。 

现时教会性别比例以女性占多数,一些教会为了照顾她们的牧养需要,开设单身小组,帮助她们面对独身的复杂处境,找寻同行者,彼此支持。近年教会也有开设男士事工,让单身男士可以参与,帮助他们面对各方面的试探,建立支援。 

然而,人生有不同阶段,当人到中老的年纪,难免要独自面对孤单的时刻。作家曾野绫子给熟年人士的忠告,值得我们一再思想:「人老了,离开职场,家人也不在身边,『孤独』是必然的,『孤独』不但不是威胁,反而是感受人生喜悦的大好机会。」 

今天是独居的年代,独身者要过渡中老的阶段,要准备自身的起居饮食,亦要组织好自己的社交生活,扩阔生活圈子,找寻同路人,培养不同的兴趣,计划好老年时的居住需要与理财之道,方能安心生活,不会孤独。 

也许,单身人士若能有自己的居处,会减低与家人共住的磨擦,但另一考虑是要习惯独自生活带来的孤单,在病痛时不是随时有人在身边照料。笔者认识一对年老的姊弟,两人都是单身,年轻时驰骋职场,各有成就及居所;如今大家都退下火线,可算是生活无忧。后来姐弟二人决定一起合购单位共住,内中各有独立套房,共用客厅,虽然「楚河汉界」却能融洽相处,互相照顾。 

我们每人都要学习建立真诚却不依赖的人际关系,与自己相处,释怀接受在我们生命中的「人来人去」。张芳玲的一段话,分享人活在当下的真实,勉励与每一个出现在你身边的人走下去:「当你的旅途一直延伸,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有人走远,有人走近,熟的人不见,陌生的人却带来惊喜,你能怎么办?人只能活在当下,就跟现在旅途中出现的夥伴,一起走这一段吧!」(《遇见未来的自己》,210-211页) 

人在旅途上总有灑泪时,也许你或配偶其中一人会先行一步,人生就是这样,丧偶带来的处境相信是最埋身的。收看李怡先生的专访节目《华人作家III:坐看云起时──李怡》,影片的起始介绍他的笔名「李怡」名字的由来,原来与他妻子的名字「丽仪」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片段徐徐播送,述说着李怡先生对亡妻的情深义重与相思之苦,非常感人。 

人老了,面对老伴的离世,难免感触,恐怕不会再见。信徒有永生的盼望,在世结为夫妇,于天家则再度重逢。「信众生离死别,不像世人哀痛;天上人间,借主同心,离别终必重逢。」(〈系连妙结歌〉) 

结语 

人生如四季的春夏秋冬,不同阶段经历生命的甜酸苦辣,在快到人生尽头之处,可能会发现自己原来是整体马赛克图画(Mosaic)中的一小块,与其他拼图在一起,各形各色,才显得完满和美好。正如张晓风〈我在〉一文分享:「我是……恰恰嵌在适当的时空,却也是不可少的一块(拼图)。……我是此时此际此山此水中的有情和有觉。」 

(笔按:此文收录于「教新」于2020年出版的《金龄信徒再上路》)

编按:作者为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总干事。本文转载自香港教会更新运动网站。

 守护自由空间,请支持基督教《时代论坛》
可选择:📲 PayMe 或 💳 网上捐款(信用卡)

⚡️转数快FPS +852 51100803(注明奉献,如需收据请附姓名及电话)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轉數快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