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iQuest道在人间

声音是福音的声音,手却是律法主义的手

台湾中华福音神学院(下称华神)今年七月廿六日就一宗控告学院「不当解雇」诉讼案发表公开声明:https://bit.ly/3z89zCk

曾劭恺教授曾任教华神多年,在事件发生前早已离开,但仍仗义就事件于二〇一九年初及二〇二一年中多次在脸书发言。公开讨论华神事件并没有问题,因为事件本身已经公开。必须注意的是,华神事件错综复杂,切勿过于简单约化,当中涉及不少传统、原则、释经、神学和法律等问题,曾教授已有多篇帖文和回应详细讨论,此外还有不少相关的其他公开资料。

表面上这是一个劳资关系中的不当解雇问题,但资方于地方法院和高等法院二审败诉后却在公告上有意转移焦点,让公众误以为是一个性伦理的惩处问题。正如曾所指,这是神学院不实不义、彻底失格之举。

我的关注则是更为根本的神学问题,因为这反映出更严峻的深层次神学癥结:华人教会表面上重视圣洁和道德,实质上却无法脱离虚伪和自义的律法主义,只能自满于法利赛式的自我感觉良好,炫耀自己「不做什么什么」的道德洁癖和「做了什么什么」的成功神学。(路十八11-12)

近大半世纪以来,华人神学教育学术水平已经大幅度提高,但往往只是偏重知识灌输和理论建构,对教会的信仰生活,以至于行政管理并没有什么实质影响。由于缺乏批判性的严谨神学和释经考量,教会无力突破传统的束缚和权力的粗暴。值得注意的是,训练下一代教牧的神学院的行政管理大都比教会更为保守,这或许一方面是由于神学院院长几乎都是拥有博士学位的资深教牧,更具权威;另一方面,神学院既然是训练神仆,顺服的操练自然是最高原则。

这对真正关注教会前景和神学教育的神学工作者来说确是一项巨大挑战。如果今天神学院的信仰生活和行政管理文化依然停滞不前,如果只有「鸣的锣、响的钹」一般的知识和理论,那明天的教会能够改变吗?神学岂不是应该带来生活和文化的更新和改变,而更新和改变岂不是应该从神学院开始吗?

曾教授指出,华神近两年发生过至少另外两宗涉及学生的性伦理个案,神学院往日保护当事人隐私的低调处理手法显然与今次挖老师隐私的公开手法有极大差异,慨叹学院「为了在冲突中胜出,不惜窥探老师私生活」。依我看来,神学院以往低调处理手法未必真的是为了保护学生隐私,「家丑不可外扬」更可能是为了保护神学院自己。今次事件既已闹上法庭,学院败诉后就只好不顾一切地把脏水都泼向当事人。事实上,这种高调、公开的处理方式在一些无需担心影响奉献支持的保守教会中是常见的,为要警惕教会信徒过着所谓的圣洁生活。

这就回到我前面所提及的根本神学问题。如果教会宣讲的是宽容、赦罪的恩典福音,而不是虚伪、自义的僵硬律法主义,这恩典福音对教会处理教内的圣洁和道德问题有什么实质意义呢?福音书中虚伪自义、高举摩西律法、远离罪人的法利赛人,与怜悯宽容、亲近罪人并与他们坐席的耶稣的强烈对比,究竟对教会实际的生活和纪律又有什么启发呢?

更贴地一点说,我们或会注意到,教牧在自己孩子犯严重错误时,总是坚持福音的恩典,有无限的宽容怜悯;但信徒犯同样严重错误时,却总坚持福音的见证,教会必须道德圣洁,这令人不禁怀疑纳闷:难道教牧家的恩典门竟比天父家的恩典门还大么?

神学院发生丑闻或重大争议事件已经不是新鲜事。不幸的是,神学院老师大都认为这是管理层的事,与自己无关,与神学和神学教育无关,更遑论关注其他神学院的争议事件。我相信这种看法不仅错误,而且极不负责任。这是神学院行政管理文化数十年不变,且往往比教会更为保守的重要原因之一。教会的改变,必须从神学院开始;神学院的改变,必须从神学院老师自己开始。

(作者为Quest Institute主席)
iQuest道在人间系列
「道在人间」的稿件来自iQuest﹝网址:www.iQuest.hk;电邮:editor@quest.org.hk﹞。
iQuest是附属Quest Institute Ltd 的一个网络事工。Quest Institute Ltd 由一班基督徒创办,
追求信仰在公共空间的对话和互动,为香港政府所认可之非牟利机构。

 


守护自由空间,请支持基督教《时代论坛》
可选择:📲 PayMe 或 💳 网上捐款(信用卡)

⚡️转数快FPS +852 51100803(注明奉献,如需收据请附姓名及电话)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轉數快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