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消息

明光社週年研討會談移民
牧者籲教會開放討論空間

【時代論壇訊】明光社本年度的週年研討會討論移民問題,邀得三位堂會主任牧師分享他們在堂會中的牧養策略與應對,亦發佈機構早前收集有關移民意向的問卷調查結果。有牧師建議教會應該要對此議題有透明討論空間,而有較多中產會友的教會在移民潮中應提早準備。另一方面,教會也應繼續拓展和服事,讓留下來的會眾得到裝備。而問卷調查發現,956名受訪基督徒中近三成有較大機會移民;另外,受訪者普遍認為,教會在面對移民問題上沒有足夠教導和支援。

陳明泉:視移民為家庭輔導議題

旺角浸信會主任陳明泉牧師分享,他們視移民為家庭問題,故此會用輔導的方式與會友討論,就如婚前輔導一樣,會看他們的背景及討論會否適應移民後生活,希望可以幫助他們思考,發現自己的問題,並提醒他們移民將會面對的困難,亦破除過份浪漫的想法與主流論述的迷思。他坦言,傾向對未想清楚的人淋冷水,希望讓他們真實知道思考移民是怎樣的一回事。

另外,雖然他明白會友若太早披露移民想法,對他們而言是壓力,但他希望會友可以向教會分享想法,不要把移民當成忌諱,快要離去才公佈。所以,其堂會採用「半透明」的方法,讓事奉人員和會友在自己的小組內分享自己的想法,彼此同行,而小組成員亦要替對方保密。教會可以從中了解會友移民意向,方便堂會計劃未來。

他最後指,「留下來」其實是個積極的決定,而教會亦要繼續拓展,賦予信徒使命,讓留下來的人有方向,在傳福音時減少無力感、增加盼望感,讓教會成為他們的大後盾。他強調,成為後盾不只是口號,而牧者留下來就是行動;告訴人牧者會留下來牧養羊群,可以讓人感到安穩。他亦提醒,不要把「留下來」形容成「轟烈」的行為,因為如此就會有價值判斷,令一部份人難受。

陳明泉

游淑儀:教會縮減預算不等於縮減服事

宣道會屯門堂主任游淑儀牧師則提到,教會要注意移民潮後,餘下來的會眾特徵會有何不同,例如年齡、教育程度等,在計劃牧養和教會發展上要早作準備。她亦提出教會在應對移民潮時要「向上望」,仰望上主,從信仰角度看移民。一方面,要明白聖經中去與留的人都有,所以這不是好壞對錯的問題,反而信徒的態度更重要。她提到,聖經中其實充滿移民的人,例如亞伯蘭、以色列民與初期教會的信徒,而神對離開的人的教導可以是很正面的,福音的種子亦會因逼迫而播散。

另一方面,她分享其堂會亦曾辦移民講座,並邀請有移民甚至回流經驗的信徒分享;由牧者主動打開此話題,便能顯示教會會主動關心移民議題。她亦鼓勵移民者不需離開教會通訊群組,此舉可以幫助他們渡過過渡期。她亦指,她的教會有辦本地宣教導賞團,讓參與者了解以往的宣教士在困難重重的情況下依然擺上生命作服事,讓他們的信心增多,也增強對香港的承擔。

另一策略則是「向下調」,意即在經濟下滑、失業率高企,加上移民潮,奉獻減少之時,縮減預算,但她強調這並不等於要縮減擴展與服事,因為這樣會造成惡性循環與危機。她鼓勵教內機構共享資源以維持事工,同時調整事工的優次。另外,她亦鼓勵教會多關懷基層,因為貧窮問題也屬社會公義的範疇,不要因移民潮而忽略他們。最後,她認為教會要讓會友的靈命向下扎根,因為得力源於主。她教會的主日崇拜調整了時間,也新增了節數,因為他們希望會友可在更好的時間得到裝備。她亦提到,可以開辦認識中國教會、社關與公義的課程裝備會友。

游淑儀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雅斤堂主任陳傳華牧師分享,他們教會曾讓會友填寫移民意向問卷,從中讓會友有機會在家庭中討論這議題,亦讓教牧同工了解他們面對的問題與思考。問卷結果顯示,其教會中13%的人將會移民。他提醒,有較多中產會友的教會更要在移民潮中提早準備。他亦指教會應該要對此議題有透明討論空間,讓大家了解事情對自己與教會的影響。而有意移民的人可以從多角度考慮是否要移民,包括從聖經、情緒、實踐方面。他亦提到,希望大家明白走與留的人都各有困難與代價,不要仇視對方。

陳傳華

28%回卷信徒較大機會移民

明光社在研討會上亦發佈機構早前收集有關基督徒移民意向的問卷調查結果。調查由明光社委託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進行,由中心主任李樹甘博士講述結果。問卷在本年三月至六月在網上收集,共有956名信徒填寫。當中29.9%為26-45歲、62.9%是46-65歲;88.1%有大專或以上學歷;75%已婚;69%現時有全職工作、13.6%是退休人士;90.7%較多/經常參與教會活動、70.1%較多/經常參與教會服侍、68%有十一奉獻/奉獻超過收入十份之一。

問到回卷者估計在未來五年移民的可能性,回答1-4分的當作「較小機會」,佔51.3%;8-11分的當作「較大機會」,佔28%;5-7分的當作「一半半」,佔20.6%。研究人員利用統計學模型,分析較大機會移民者選擇移民的直接原因,結果顯示較大可能是希望子女有更好教育。

回卷者亦認為,教會在面對移民問題上沒有足夠教導和支援。1分為最不足夠,5分代表非常足夠,所有相關項目如「牧者代禱」、「可公開討論移民問題」、「講台教導如何尋找神的心意」等,平均都只取得2.21-2.96分,當中最低分的是「代為照顧留港的家人」。

若回卷者留港,他們最期望教會多做「加強靈命培育」與「更多教導聖經」,分別在5分中取得平均4.46和4.40分。在「爭取社會公義」與「改善政教關係」上,則取得較低分,但依然在5分中分別有3.76和3.54分。而移民者較留港者認為「爭取社會公義」重要。

既然留下來的人認為「爭取社會公義」非最重要,那未來教會應否多講?游淑儀回應指,公義不只政治,教會不能不理會,故一定會談聖經如何講公義,亦希望在有空間的範圍內盡量做,例如關懷弱勢。她亦指,要有智慧在教會不同群體、有不同需要的人間,做不同的事與牧養,所以小組很重要。陳明泉則指不會為取悅會友而特別多談公義課題,但他認為,問題不是在於講不講,而是如何講,因為很多社會公義問題不是一所教會可以解決的,故他希望按教會中人的共識,做範疇內可以做的事。而他亦強調要用「半透明」的方式去講,在保存會友間的信任之餘,亦避免爭執。

是次研討會題為「去留.安身.立命」,由明光社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主辦,於八月廿七日假旺角浸信會舉行,同日亦有紀治興博士、譚日新博士與高銘謙教授分享移民潮相關內容。


守護自由空間,請支持基督教《時代論壇》
可選擇:📲 PayMe 或 💳 網上捐款(信用卡)
⚡️轉數快FPS +852 51100803(註明奉獻,如需收據請附姓名及電話)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