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闻消息

内地基督教研究学者反思疫情处境
自由与生命难以兼得 惟有以爱待人

【时代论坛讯】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邢福增教授在一个网上节目中介绍四篇来自去年年底出版在《中国基督教研究》期刊的文章,提到内地基督教研究学者对新冠疫情所带来对不同议题的反思,包括思考在防疫下「自由」与「生命」间的冲突,及内地教会与基督教界的情况研究。

疫情下因爱亲友而自愿限制自由

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何光沪专研基督教的神学与文化,亦关注当下中国教会的处境,并写有文章〈生命?自由?爱情?──新冠疫情反思〉。内容提及在疫情期间人们因防疫限制而失去自由的处境,从而思考「自由」与「生命」的价值。若言要为自由而牺牲生命,他认为,从道义上,任何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却没有制造他人痛苦的权利;从神学上,任何人都没有轻贱他人生命的权利,什至没有轻贱自己生命的权利。人可以为了自己的自由,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但不能为了自己的自由而牺牲他人的生命。

若言要为生命牺牲自由,何光沪又担心因疫情而限制自由的高科技行政手段会否常态化,例如在疫情初期,又可以看到内地民众自发不准来自湖北的人通行,之后亦有人抵制归国公民。他认为人没有权为了自己的生命,而牺牲他人合法的自由。从上述讨论可见,「自由」与「生命」似乎不可兼得。

故此,何光沪提出一种两全之道──爱心。他认为在疫情中,人可以为爱亲友而忍耐,希望减少他们因自己而感染的机会。因有爱,人自愿限制自己的自由,亦不会为自己的自由而牺牲他人的生命,同时不因自己的生命而牺牲他人的自由。

最后他提到,自由是一个整体,当看着别人的自由被非法剥夺而视若无睹,自己的自由亦处于危险中。他提醒人要记住尼莫拉的名言:「当他们迫害犹太人时,我不做声,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迫害工会会员时,我不做声,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当他们迫害天主教徒时,我不做声,因为我是新教徒。当他们迫害我时,已经没有人能够发声了。」所以,剥夺他人合法的自由,实际上是在剥夺社会上每一个人的自由。

总而言之,何光沪认为要用爱心与神律(行动根据神的律法)处理疫情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在病毒面前自救、抗争时,也必须祈求上帝的怜悯和救助。他亦认为,上述思考框架可以用于其他议题上作进一步反思,例如全球合作相对民族主义的影响、李文亮事件、人类对环境和野生动物的态度等。

基督教思想对社会有正面功能

中山大学的徐桂权与刘雅各则发布了去年上半年有关基督教微信公众号的研究。文章指非官方的基督教公众号比官方的有更多人看,而他们在关注疫情外,亦有关注其他国内与海外的社会热话。非官方发布的推文却显然具鲜明情感,文章以评论为主,有情感传播功能;当中积极/正面的占主导,包括盼望、勉励、感恩、赞赏、爱心等。他们提到,很多文章以社会事件开篇,而内文都谈到信徒的灵性修养,把对外部事件的关注,引导到自身内在的回应,使人更多反思、警醒,少批评他人。官方公众号则较多发布疫情资讯,有类似政府机关的宣传功能。因非官方的基督教公众号具社会心理调节作用,所以他们建议相关政府部门不要轻率封号,而应建立更公开、精细的规範条例。

上海海事大学的崔任中则研究家庭教会的末世观,因为疫情处境与圣经中对末世的记载有相似之处。他发现,末世使人有一种对未来的坦然,有最终的希望;亦对当前自我有积极改变的动力,以避免末日的审判和确保能享受永生,而他认为这种积极对社会有好处。而且,末世亦会令人重新审视人定胜天的理念,而圣经早就教导人要把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建立在对自然的尊重上。所以作者认为,从国家角度看,对基督徒信仰行为的保障是一种积极有益的行政行为。

东北大学的耿云鹏、姚天冲、洪晓梅则在文章中谈到防疫与宗教活动自由的平衡。他们了解到防疫措施影响基督徒的宗教活动自由,例如聚会场地关闭、聚会要先登记个人资料、外传福音受阻等,但他们认为信徒应看待限制为特殊情况,服从政府的防疫制度,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使疫情受控。

该网上节目为《时代观景.学不懂的历史功课》,以「中国基督教研究学者对新冠疫情的反思」为题,分两集,于八月卅一日和九月七日在YouTube平台上播出。 


守护自由空间,请支持基督教《时代论坛》
可选择:📲 PayMe 或 💳 网上捐款(信用卡)
⚡️转数快FPS +852 51100803(注明奉献,如需收据请附姓名及电话)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