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戍楼众声

【港师国是】

文物和集体回忆

在讨论北京城的迁拆和建造的讨论中,尤记得一位外籍城市规划和建筑师对中国学者这样说:「在讨论北京城应怎样拆和如何建,我希望中国学者和专家注意,今日我们西方国家有的,你们明天都会有;但今日你们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

想起一九五〇年,正值中国大陆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北京城的城墙一方面象征着封建社会的落后,又标志着落后国家的陈旧,引起人们讨论要把它拆掉!当时,梁思成写的〈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就这样说:

「这个城墙由于劳动的创造,它的工程表现出伟大的集体创造与成功的力量,这环绕北京的城墙,主要虽为防御而设,但从艺术的观点看来,是一件气魄雄伟、精神壮丽的杰作。它樸实无华的结构,单纯壮硕的体形,是为了解决某种需要,经由人民集体劳动的血汗、精神与实力与技术,所成功创造出的。它不只是一堆平凡叠积的砖堆,它是举世无匹大胆的建筑纪念物,磊拓嵯峨,意味深厚的艺术创造。无论是它壮硕的品质,或是它轩昂的外像,或是那样年年历尽风雨甘辛,同北京人民共甘苦的象征意味,总都要引起后人复杂的情感。」

一件城市文物的价值与该文物身处的地理人文和历史处境是分不开的。正如一张陈年的全家福照片,其价值是由相中人的共同历史、关系和种种外人不容易明白的深情往事所织成。这张相片若放在其他人手中,放在另一地理环境必然将其所沉淀的种种意味改变。同样,当人拾起一张童年的旧相片,他会找到自己,找到筑成自已的历史部份,简而言之,人与外界的环境建筑相互筑起一种意味深远的文化构成。而双方的缺失,则造就了意义构成的失调,在身处急剧变化的大型商场中出现茫然失所之感(Unheimlichen),也就是一种无根和无法找到归属的存在迷失。

集体回忆并非一种可量化和实证之物,什至乎是颇为主观。归根结柢,究竟我们有多重视历史和人文关怀,对放开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野心有多大决心。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轉數快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