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闻消息

使命商道论坛谈将社创带进教会
郑家辉:可同时提升受助者及助人者生命

【时代论坛讯】因应社会不同方面需要,近年有不少基督徒发展社企,在这十年间的社企以不同大小的规模出现,希望改变社会文化及解决社会问题。然而,教会与社企之间应建立一个怎样的关系?教会可与社企融合吗?早前举行的「2021使命商道论坛」中,邀请基督教迦南堂(下称迦南堂)义务主任郑家辉牧师分享过往教会参与社关的方法及限制,及现时迦南堂参与成为社企的做法,他认为把社创元素带进教会,可同时帮助受助者与助人者。另外三位青年社创家,香港基督徒学会青年牧养干事刘肇恒、吗哪餐厅创办人方达贤以及Hypersonic Lab创办人Harold Chan,分享他们的社创经历,以及对青年牧养和教会定位的看法。

创新的社会关怀是重视受助者幸福感

郑家辉先分享传统教会有两种取向去关怀社会。第一是透过社会服务,例如是办校、建立医院或社福机构等,又或者现时教会透过共享空间开办阅读室或咖啡室等,这好处是可以用那时代最适合的做法去参与社会服务,特别是在战后时期为基层提供复原力,然而教会与学校、政府,以及一些发放慈善基金的财团合作时,便会互相牵制,因而令社会服务要去宗教化。第二是一种宣教式的社关,以「福音为先,社福为后」,强调透过社关行动,成为一种「福音预工」,最终目的也是让对方决志归主,但这方法却很少评估受助者的「幸福感」。而且,教会的扶贫力有1.4亿,而社企的扶贫力却有3.4亿,全港651间社企每年收入约20亿元,但全港1300间堂会有62亿收入,社企的扶贫力远比教会多,可见教会对社关工作漫不经心。

他续指,以上两种方式均有其限制,社会服务方式只关注一个更可量度及更有效的方法,宣教方式只关注得救人数是否增加,而并非关注受助者本身。因此,郑家辉提出「社会创新的社会关怀」,将社创的元素带进教会,包括重视创新性的关怀行动,改善及提升受助者及助人者的生命质素,并且过程是具可持续性,能为教会带来影响,什至提供助力。

迦南堂现时便是运用「社会创新的社会关怀」模式,与教会关怀贫穷网络合作,聘请「三低」(低学历、低收入、低动机)青年为社区干事。这有别于福音干事,期望受聘青年能累积工作经验,连结非牟利机构,并且认识自我及个人发展方向,给予空间让他们能发挥创意。同时,教会亦申请了社创基金,销售及回收家俬,聘请三低青年协助基层家庭,使两者都同样得到帮助。当教会聘请非基督徒为同工时,反而可对本身的同工有正面影响,鼓励他们做好基督徒的样式。

丰盛社企学会主席纪治兴博士指,教会多数谈论大诫命及大使命,却少谈创造使命,而基督徒社会企业包含创业、慈惠、信仰三个元素,可解决一些被政府及商家忽视的社会问题。而社企的寿命多数比一般中小企长,是「包抵唔包发达」,即这是值得做(抵做)的,并能回应上帝的呼召。

有参加者问到迦南堂作为第一间教会申请社企基金,会否面对什么挑战;亦有参加者指有其教会执事听到开办社企的计划时,便鼓励应要安静等候代祷,领受异象,问及这应如何回应。郑家辉坦言,当向教会谈到社企有可能蚀钱时,教会便可能会觉得有问题;纪治兴指教会害怕承受这些风险,而且就算赚了钱也会害怕被指是在「做生意」。郑家辉表示,虽然如此,亦需要尝试,而当有教会开始尝试而且成功时,便会有其他教会开始跟随。他亦说这时候教会「死气沉沉」,鼓励她们更要想像一些新东西,能够自己得到满足,同时祝福他人。

郑家辉

予年轻人空间协作与创新

会上亦有三位青年社创家分享他们过往的社创经历。Harold指Hypersonic Lab的成立是以使命行先,并透过营商的方式来维持,且因此带来更大影响力。他发现有不少基督徒音乐人已在流行曲的市场中,他们也希望做好基督教音乐,只是缺乏资源及支持,令他更努力思考如何分配资源,以及将基督教音乐影响更多人。他指过往这一年多的营运都是蚀钱,而为下一场音乐会预售门票时,也害怕被人指是「敛财」,但举办音乐会也需要成本;他亦会反思为自己争取一份人工是否很过份。

至于已创办六年的吗哪餐厅,是透过营办餐饮接触基层,创办人方达贤指当与基层建立关系时,就会看见更多需要。现时餐厅聘请了两名社工,负责教基层小朋友英文班、举办妇女小组、中医义诊、派饭及探访。这些服侍对象都较难转介到教会群体,反而堂会接触一些基层人士时,会转介至吗哪餐厅,因为教会亦未必有团契有能力承载这些群体。刘肇恒现时则协作青年就业,并没有用过往一些青少年服务中心的做法。他认为那些中心的服务既不创新,亦不紧贴当下青年需要,所以期望跳出制度去思考。

有参加者问到青年社创是以牧养青少年为本,或是赚钱为本。Harold回应,他认识有不少基督徒音乐人已没有返教会,亦有一些青年是在教会的「乖乖仔」,懂自己制作电子音乐,在网上平台有过千万浏览,但在教会却没有空间发挥,只能帮忙执椅。他亦曾听到有牧者分享指,制作音乐也是好事,不过教会更重视牧养。他明白教会有其限制,但信仰就是生活,如果教会不更新,反问如何与人对话。Harold花不少时间与不同的音乐人群体「食饭吹水」,他认为这是与他们同行,给予空间一起协作及发挥。

方达贤指,餐厅在网络平台寻找义工时,有不少年轻人都主动问可怎样帮忙,这令他感受到新一代年轻人更具使命感,当看到一些有意义的事时就会回应及参与。刘肇恒提到,创立社企时亦主动聘请年轻人,并给予空间发挥,有耐性地发掘他们的潜能,这时年轻人也会感觉到别人与他们同行。进入「后物质」的世代,青年追求意义及价值多于金钱利益,他相信青年的才能,并指当他们认为有事情比玩电子游戏更有满足感,便会发挥自己的长处,回馈他人。

亦有参加者问到教会的定位及角色,Harold指教会可多思考一些事工会否有位置可对外合作,而当不少人都没有返教会时,教会亦需要思考新的模式。方达贤则指自己过往曾对教会感到愤怒,但现时与教会沟通多了,知道同工有心,惟教会亦有其限制。丰盛社企学会董事谢思熹博士在总结时指,社创只是一种途径,最理想的不只是有更多社企的出现,而是教会、非牟利机构及商界均有社创的理念,愿意创新地解决社会问题。

左起:刘肇恒、方达贤、Harold Chan、谢思熹

是次论坛由丰盛社企学会于十月廿三日在该会办公室举行及YouTube同步直播,主题为「实践神学、智慧与转化」,上午部份现场约有四十人参与,网上实时则有百多人参与。上午主题演讲还有纪治兴的「社创是实践创造托管(creation mandate)的一途?」,下午则设有三个相关的异象工作坊。


守护自由空间,请支持基督教《时代论坛》
可选择:📲 PayMe 或 💳 网上捐款(信用卡)
⚡️转数快FPS +852 51100803(注明奉献,如需收据请附姓名及电话)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