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消息

談論教會復和的困難
葉漢浩:別被論述操控

【時代論壇訊】基督教迦南堂義務主任鄭家輝牧師及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助理教授葉漢浩博士,在日前的「教會牧養與建設和平」的工作坊上,分享了有關建設和平的想法和實踐。葉漢浩從聖經的角度反思羅馬政府如何操控人民,並提醒我們應小心被論述操控。而鄭家輝則分享推動社創教會的經驗、當中與不同意見人士的合作和困難。

葉漢浩提到,談論教會復和及建設和平並不容易,一是在黑暗的時代中,人們會懷疑盼望是否依舊存在,會反思教會是否仍有可能和出路。二是各人對復和及終極目標的定義和理解不一,有人或會認為對方未道歉便難以談復和,讓討論出現難度。葉漢浩認為,盼望是一種信念,反問若然我們不能改變世界,還能否有所行動。另外,他又提到若然我們要製造到終極和平才去做復和工作,可能會感到乏力,但若是看見有需要而參與在其中,意義則有所不同。

葉漢浩嘗試從聖經反省的角度出發,強調不能簡化問題背後的場域及背景,要習慣了解背後緣由,才能處理難解的事情。他以新約聖經為例,其背景是在羅馬帝國初期發生,並指出當時羅馬帝國有不少意識操控和控制人心的手段。例如羅馬政府會展示觸犯羅馬法例犯人的最後下場;奴隸起義則會把整座城的奴隸殺掉。與此同時,又會製造不同階級的奴隸,有的很富裕,可結婚生子,更可擁有自己的奴隸,為的是要吸引他人成為奴隸。葉漢浩指,羅馬帝國製造一種很強的操控意識,讓人活在恐懼之中,並製造一種「沒有希望的意識」,藉此要人配合。葉漢浩則提醒,我們應小心,不要被論述操控。

鄭家輝相信,在醫治人的同時,自己也會被醫治,因而聯同十多間堂會一同合作,推動社創式的教會,並幫助教會聘請三至五名年輕人,推動年輕人作關心社會的工作。鄭家輝提到,合作單位的多是小堂會,她們資源有限,推動計劃同時也要邀請不同贊助人合作。鄭家輝認為,計劃希望不同人認識年輕人的想法,讓教會成為一個憐憫的地方,又讓年輕人在過程中能感到被愛,使教會成為醫治的地方。

不過,鄭家輝坦言,在今天的大環境,要談論和平並不容易,有時亦會覺得很「膠」。因為當談論和平的時候,也要各方願意改變和渴望和平,但現實情況並不一定如此。因此在實踐社創教會的過程中,他也因應不同情況而有所修正。後來,他做了相關的研究,發現大部份參與計劃的人整體幸福感也有上升。另外,亦有發現不少年輕人認為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盲點,鄭家輝認為這就是計劃希望做到的事情,希望年輕人能認識自己更多。他又提到,其實計劃的起點,是一項和平建設,他認為這是一項很特別的工作,一方面需要有人構思和計劃,另一方面又需要有人實踐和整合資源。過程中並不容易,特別是作為中間人的角色,要調和不同意見的人士,自己也曾受人批評和懷疑。「不做,是很容易的……但去做,是最難的。」鄭家輝表示,若然認為所作的事有貢獻,是神所喜悅之事,便應該去做。


鄭家輝

是次活動為香港浸會大學中華基督宗教研究中心與施達基金會合辦的「建設和平──分裂社會之出路」研討會工作坊之一。上午專題研討由美國聖母大學國際和平建設名譽教授John Paul Lederach以視像演講和交流,下午設不同工作坊,邀請了多位在港推動建設和平的實踐者,彼此分享社會轉化的經驗,以及一同思考在香港如何推動建設和平。


守護自由空間,請支持基督教《時代論壇》
可選擇:📲 PayMe 或 💳 網上捐款(信用卡)
⚡️轉數快FPS +852 51100803(註明奉獻,如需收據請附姓名及電話)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一生螈命
栽種和平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