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时代跨页

港人移民潮下英国教会的危与机

自英国推出便利港人到英定居的措施以来,不少港人选择移民英国。移民者中不乏信徒和教牧,而数量之多实在会给英国的教会──不论是英人教会还是华人教会──带来冲击,但同时又会带来不少机遇。早前一场「新形势下英国华人教会面对的挑战和机遇」线上研讨会,邀请了解英国教会现况的在英资深牧者,以及刚在是次移民潮中抵英的牧者,分享他们的见闻与分析,包括当地英人和华人教会本身的困难、港人移民牧者寻找牧职的挑战等,亦对现时情况提供建议。

香港新移民或使在英华人基督徒数量倍增

基督教华侨布道会总干事吕子峰牧师提到,英国自一九五〇年代已开始有华人教会,而从七十年代起,有更多华人新移民来英,使华人教会增加。发展至今,他指现在英国所有主要城市都有华人教会,而全英约有一百七十个华人教会聚会点,包括教会、分堂和团契。

他亦提到今年初展开的UKHK计划'Hong Kong Ready Churches',该计划由华人教会和英人教会合作,欢迎港人前来英国,因为英国政府曾预计未来五年会有约三十万香港人到英国。根据UKHK早前做的统计,现已移英的受访者中有大约四成是基督徒,所以吕子峰预算未来还会有很多港人基督徒到英国。他补充现在大概有七千至一万在英华人基督徒,所以香港新移民或使在英华人基督徒的数量倍增。

刚在今年年初移英的香港教会更新运动前总干事胡志伟牧师则认为,UKHK的受众较多是基督徒,如此直接推算未来移英者有多少基督徒实未算准确,而他保守估计,来英信徒或只占整体移英人士的三成,但无论如何,这庞大人口都会对英国的教会带来很大的挑战。

移民潮为英国华人教会带来机遇

支援欧洲宣教的「会幕7000」创办人及义务总干事戴迎迎传道阐述英国华人教会目前面对的挑战,包括欠缺负责青少年事工的同工,亦欠缺青少年信徒,她观察到,很多青少年十三岁左右开始游离于教会内外,到十六岁左右就离开教会。另外,当地的信徒欠委身,教会欠缺人手事奉。华人教会亦不习惯自置堂址,多借英人教会的场地,她认为这使会友对教会没有归属感。她同时认为华人教会欠缺宣教和植堂异象。

她认为新一浪的移民潮为面临如此危机的华人教会带来机遇。她建议教会可建立小组聚会点,有时亦可以把不同小组连系在一起聚会。另外,因应移民潮使教会人数增加,教会什至可以得以补充事奉人手,成为一个自置堂址或植堂的契机。戴迎迎亦建议华人教会加强和英人教会合作,并尝试到外短宣,什至服侍难民,强化差传事工,例如对穆斯林的工作,因为他们愿意接受教会援助,而且她观察到相较白人,他们对华人的接受程度较高。

苏格兰基督教国际培训中心创办人、播道神学院前院长杨咏嫦博士亦认同新移民为英国华人基督教界带来机遇,因为大量新移民可以为华人教会、神学院和基督教机构提供事奉人手及资源。此外,大量的移民牧者也可开拓英国华人教会的境界,例如到小城开荒,使华人教会不只集中在大城市,因为英国很多小城其实都有华人。另外他们亦可向其他香港新移民未信者传福音,因为大量非信徒移民也会找教会帮忙;亦可以向更多普通话人士及国际人士传福音。

要抓住上述机遇,杨咏嫦建议华人教会中的新移民和本地华侨要先学习和睦相处,牧者亦要不断更新事奉思维和策略,教会多了人,亦要善用人才。而移民牧者亦要忠于召命,进修英国文化,抱开放态度,寻找事奉机会。她亦希望新来信徒和牧者都要操练英语,融入主流社会,不困于华人次文化,因为她认为以往华人教会都是活在自己的小圈子中。此外,大家亦要积极学习差传,并认识英国不同宗教,发展跨语言、跨文化事工。


英国伦敦泰晤士河

教会要小心新人与旧人间的冲突

胡志伟提醒,香港移民使当地华人教会人数增长,确是一个机遇,但他却担心华人教会未必有足够能力承载新来者。他特别提及有较长历史的华人教会,认为她们未必可以吸纳新来的港人,因为这些教会的领袖的思维或仍冰封在他们移民的年代,特别在教会发展上,没有现在香港人的灵活。

他亦提到当地华人教会是三语的群体,但他们都有各自的想法和立场。在移民潮前,他知道已有国语群体因政治立场从教会分裂出来,什至另立教会,可想像这等情况会继续出现,不论是新移民港人离开还是原先在教会的人离开。他希望华人教会有宽宏的胸襟,明白有人来、有人走实属正常。他亦希望双方可以做到合一,要在差异中互相尊重、友好合作,也要明白不同华人教会的形式、对象等都可以完全不同。

同样在今年年初移英的基督教铭恩堂创堂牧师梁永善回应其他讲者的分享,指出他非要否定其他大使命,如向外宣教等,但他认为这等愿景目前对华人教会而言实属太大,因为华人教会自身已有很大挑战;大量香港新移民涌入,包括信徒和未信者,但教会未有足够准备,所以已经感到吃力。他留意到新移民信徒流动性大,会因为不喜欢、不习惯一间教会而走去另一间教会,牧者或会面对服侍、关顾上的困难。他亦注意到有当地教会未清楚新来者的背景,就起用这些人帮忙事奉,这可能会造成危机,例如双方在信仰观上会有分歧。他亦预视新设的香港人教会或会令当地教会反感,因为怕有「抢羊」现象。但他亦同意港人来英并非只有危机,他看见新移民涌入也激励到当地信徒服侍。

不少移民家庭带同儿女赴英,故此亦有与会者担心小朋友的牧养问题。杨咏嫦提到她服事的教会现在采取中英兼备模式处理儿童牧养问题,因为要兼顾在英出生的儿童和香港移民来的儿童,但她承认如此做法,会令导师感到困难,但短期内他们都要这样做,因为人手并不足以应付分班牧养。

吕子峰则提到,其实香港来的小孩的基本英文能力不错,而英人教会的儿童事工本身做得很好,反而华人教会碍于资源问题而未能好好发展,故此认为儿童可以上英人教会,亦认为他们很快就可以适应,并可认识当地朋友。但他亦提醒,相对年纪较大的青年都较习惯在教会用广东话,所以这方面华人教会就可以帮助他们,至少可助他们度过此适应期。

港人或能帮助复兴英人教会

英人教会目前面对不少困难,杨咏嫦指出,英格兰两个大宗派──圣公会和循道会都不断萎缩和老化,欠缺年轻人的参与。杨咏嫦提到不少英国的教堂因财政压力而要用作其他用途,例如其他宗教的敬拜场地;戴迎迎亦看见教堂要出租作住宿房间、酒吧、马戏团学校等。所以,她们都认为华人要回馈英人教会,「还福音的债」,因为以往欧洲人到中国宣教,不少英国人因此殉道;华人能听福音,正因为他们的到来。 

杨咏嫦提出华人协助复兴英人教会的方法,包括华人信徒参加英人教会,参与建立英人教会;华人教会和英人教会合作;开设英语事工;以及让华人牧者参与牧养英人教会。

胡志伟亦观察到英人教会的困难,故亦希望华人教会和英人教会合作,不要和当地文化脱节;什至可与他们合作办活动帮助新来港人,善用英人教会的场地和资源。他亦强调香港人移英,不一定要返华人教会,而可以返英人教会;当英人教会面对老化问题,港人就可成为他们的一份子。

有与会者关注自己的英文不好,难以返英语教会。杨咏嫦回应,可能他们在参与崇拜时会有困难,但仍可以尝试和英国人沟通。胡志伟亦认为教会是个很好的场合让人克服语言障碍,多与本地人聊天,可协助港人融入当地社会。

英国第二大城市曼彻斯特,市中心Princess Street一隅

以宣教思维开展事工

移英教牧同工为数不少,胡志伟看到英国牧职空缺却没有那么多,明显有「僧多粥少」的问题,大部份港人教牧都不能入职,他什至认为当中有十份一人找到牧职都已算是不错。他强调英国教会和香港教会的土壤完全不同,所以希望大家理解,移民教牧若入不到教会服事,并不等于放弃呼召。

他建议香港的差会和宗派可修正以往的差传策略和做法,不再是花资源支持一个宣教士从香港来英,而是可用同样的经费,聘请三个半职或合约同工在英国做教会工作。什至如果香港教会预知会有不少会友来英,可考虑聘请一名在英同工牧养他们。英国华人教会亦可以聘请香港教牧同工,什至聘请一些未能入职的教牧教导主日学和圣经课程,但重点是要付合理的导师费或讲员费。

至于移英牧者方面,胡志伟建议未能找到牧职者如果有经济能力,可以在当地非华人神学院进修,建立人脉,使未来更易入职英人教会,因为现在愈来愈多英人教会聘请香港同工牧养香港人。他亦认为香港教牧同工要有心理准备,他们要像宣教士一样,刚到一个新工场时要花一、两年适应新文化,然后才开展事工,要注意不要把香港的一套全搬到英国。他认为港人教牧到英国开展新事工实属正常,亦强调当地华人信徒市场大,不需竞争,可各有各做,各自专注服侍某些对象,这可减少纷争;要明白这就像不同的肢体合一而成就整个教会身体。

英国北约克郡小镇惠特比

那么在英国服事已久的牧者又认为港人牧者要如何装备自己,从而可在英国找到牧职?吕子峰认为,他们要肯讲普通话,但不一定要讲得很流利,因为现在很多华人教会都希望聘请会讲普通话的人。他亦指出港人牧者要聆听和了解不同群体──不一定要接受其立场,但只有这样才能牧养不同的群体。

杨咏嫦补充,英国有两类华人教会,一类是用纯广东话,另一类是用两文三语的,三语的教会多数会有英语牧师和普通话牧师,香港来的牧师要懂普通话,但不需经常用,例如只需要在开会或祝福时使用,所以只要肯讲就没有问题。但长远而言在英国居住,她都建议要多操练英语和普通话,只要多讲就能熟练。

建道神学院院长蔡少琪牧师亦是回应讲员之一。他表示明白港人移民会为当地各种事工带来机遇,但要知道新来者要先面对各种适应上的问题。所以,小如帮助其他港人移民适应新生活、开展小组牧养,都是他们现在可以做到的重要事工。而且,他强调不同人有不同的圣工负担和异象,每一分的努力都有价值。


聚会由建道神学院国际学院主办,
于香港时间十月十八日下午、英国时间十八日上午在网上举行。
据主办机构统计,研讨会在高峰时共有约五百三十人参与。


 
移英港人牧者难入职 可尝试开展新堂会

胡志伟在会后再和本报分享有关移英港人牧者的现况和发展。他认为大部份港人牧者都难以找到当地牧职,因为他观察到曼彻斯特等港人热门移民城市都已有约十多位传道同工,但牧职空缺什少,他们实在难入职。他亦知道有些英国华人教会长期没有传道,但也没有财政预算聘请新人。他亦看见有华人教会见香港来了不少传道同工,故把他们当作义工而不支薪,但他认为教会应合理地回报同工的付出,给予他们合适的讲员费或导师费。

香港牧者在英开展新堂会也是其中一个发展方向。胡志伟建议他们可从与英人教会合作开始,因为他们有场地和资源。他自己就协助了一间英人教会开办英文会话班,每堂平均有二十人出席。这课程结束后,该教会的牧师决定在明年开办启发课程。这种模式不像传统般以举办布道会去传福音,而是由他人的需要入手。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轉數快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