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闻消息

2019至2021年教会跟进研究:
社运期间青少年崇拜人数逆势回升

【时代论坛讯】香港教会更新运动(下称教新)在去年发布的二〇一九年「香港教会普查」结果并未有涵盖社会运动、疫情及移民潮带来的影响,该会再进行跟进研究(下称研究),并已于十一月十一日举办结果发布会。当中发现,在社运期间青少年崇拜人数微升,这跟或堂会在该段时间有相关行动与回应有关。

新的研究发现,二〇一九年十二月堂会每周的崇拜堂次较上次普查二〇一九年三月的数字减少,整体平均出席人数下跌,对比三月时减少了20,639人。教新研究主任刘梓濠强调,二〇一九年三月至十二月按比例的平均年递减率达10.1%,较二〇一四至二〇一九年的2.5%更高。这反映堂会内部或因社会运动导致撕裂,以致明显有会众流失。

不过,青少年崇拜堂次虽然减少,但参与青少年崇拜的平均人数却微升:由二〇一九年三月的14,295人回升至十二月的15,619人。刘梓濠指,这可能与堂会在该段时间的牧养方式及社关事工有关。研究结果指出,有堂会在牧养时,发现过去两年(二〇一九年四月至二〇二一年三月)因社会气氛或政治氛围,青少年的情绪需要最值得关注,占5.07分(1为最从容,7为最迫切),相对教牧同工、核心领袖、长者、成年信徒或家长的分数只有约3至4分。

另外,堂会在社运期间有相关行动与回应,亦是使青少年崇拜人数能逆势回升的其中一个原因。一九年「612」前有69.3%受访堂会表示有相关活动或回应,「612」后比率增至82.5%。刘梓濠指,对比一四年雨伞运动时期的数字,整体教会在一九年的参与较积极,超过一半堂会走出「四堵墙」,例如在堂会和信徒家以外的地方作关心牧养。

逾五成半清晰明确表达不移民

在移民潮方面,二〇一九年四月至二〇二一年三月全港受薪的教牧平均年转职率为8.8%,明显较一四至一九年的6.3%高,与教牧退休潮有关。而参与研究的堂会预测,年转职率将进一步提升,这是基于教牧移民潮。

至于信徒移民的意向,堂会在二〇一九年四月至二〇二一年三月牧养时发现,逾五成半(57.4%)清晰明确表达不移民,有两成(19.9%)表示正考虑移民,一成(11.3%)正准备移民,一成(11.4%)已经移民。刘梓濠补充,小堂会较少人决定移民,猜测这可能因小堂会的关系更紧密。而上述数字所反映的只是牧者已知的移民数据,实际比例可能会更高。

疫情后参与崇拜人数回升

至于在疫情方面,普查结果显示,二〇二〇年三月(第二波疫情期间),全港堂会网络崇拜的总观看次数为195,214次。这数字与二〇一九年十二月(疫情前)参与实体崇拜人数的202,988人相若(观看次数与参与人数相比或有误差)。但青少年崇拜参与者则减少四成半,由二〇一九年十二月的15,619人减少至二〇二〇年三月8,766估计观看人数。教新估计,这是由于大部份堂会在举行网络崇拜时倾向把不同年龄层的崇拜合并所致。

至于在二〇二〇年六月(第三波疫情)及十二月(第四波疫情),这两段时间参与实体崇拜的人数或观看网络崇拜次数均有下跌。直至二〇二一年五月,在第四波疫情完结后,堂会同步恢复实体崇拜和维持网络崇拜,参与崇拜人数有明显回升,实体崇拜共154,484人参与,相比二〇年六月恢复实体崇拜的131,604人高。

堂会认为未来应加强领袖培训

对于未来展望,因应现时社会气氛或政治氛围,三份之一堂会正考虑或已有计划改变堂会现行的运作模式。至于与言论相关的,有三成四堂会正考虑或已有计划调整讲道内容;另外三成正考虑或已有计划将公开言论转为非公开。

堂会认为面对前景时应重点加强事工或培育,在十四个选项中,首三项为领袖培训(56.3%)、团契小组(44.4%)及传福音(42.8%)。而最低得分的两项为社会关注/参与(4%)以及教会历史/神学(2.3%)。

《2021逆境中香港教会跟进研究简报》图片

普查于二〇二一年六月至十月期间进行,以同年三月为统计期,调查範围涵盖全港华语堂会。透过自填问卷及电话访问的形式向全港堂会进行普查,共收集了886间堂会资料,占堂会总数的67.5%。其中536间堂会提供了堂会概况、信徒信徒数目及特征、人力资源等;馀下350间堂会只提供基本数据,如崇拜人数、教牧同工人数、简单移民数字等。

未来应对不是微调 应是大变

基督教中国布道会尖沙咀迦南堂堂主任关浩然牧师提到,在现今的新时代下社会急剧转变,不论立法、司法、执法、教育、宗教等都有影响;再加上疫情下,在网上举办聚会和活动成为大趋势;以及移民潮带来短暂的影响,这些均能看到社会持续地「大变」,但有些教会的回应只是「微调」。就有如教新这次研究结果中,堂会因应现时社会气氛或政治氛围,在「堂会的运作模式」、「调整堂会讲道」、「转换聚会场地」等几方面,逾六成表示未有考虑或不会计划。他希望教牧、长执能认清未来将要面对大转变,要作好准备,福音观与教会观可能要有大改动。

关浩然提出「能持续发展的宣教单位」(2+)的概念,当中包括三种元素:爱上帝、门徒守望、爱邻舍。若将这概念放在礼拜堂内应用,多个信徒群体、小组成为这些「能持续发展的宣教单位」,应能不停繁殖。不过,现今信徒较依赖教牧同工的牧养,依赖礼拜堂提供宗教服务,成为「观众」,2+因此无法发展下去。但受疫情影响,信徒群体被打散,反而使礼拜堂更「通透」,查经和崇拜这些活动能在礼拜堂外发生。关浩然亦分享其教会的转型经验,指该堂会早前因堂会用途问题,而需要搬迁,其后更开放教会,接触邻舍。

图示:「能持续发展的宣教单位」(2+)

教新总干事梁国全以「领袖培育,聚散同行,敏捷应对,无惧变改」作分享。他先提到教会在疫情初期回应较慢,但去年七月时敏捷地开放空间予应对。他指教会日后也应要敏捷地应对日后处境,例如可能需要改变聚会形式,转做周日小组聚会,在家崇拜,又继续举办网络崇拜。他提到,曾经也未能接受作为传道人的自己周日也不返教会,但后来却明白到未来堂会或要转变:崇拜不一定在教会的建筑物内举行。

在领袖培育上,梁国全引用《关系式领导》一书,指领袖的品格与信任很重要,不应以量取胜。他又引用《神学旅人》一书,盼望教会能儆醒作准备。

要加强认识教会历史

问答环节上,研究历史神学、中国神学研究院神学科教授雷竞业牧师观察到研究结果中,只有2%堂会表示未来会重点加强教会历史神学。他强调教会历史的重要,又指十一月中的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巩固国家领导人的地位,他担心教会历史不知会否也被改写,而这涉及真理及福音的问题,他忧虑宗教会变成服侍国家民族的工具。他亦期盼教会日后能在这方面好好准备自己,以应对挑战。明光社总干事蔡志森在会上也同意,指要「认识对手」,了解教会历史。他又指堂会似乎「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应对挑战,这将会经不起冲击。

雷竞业强调教会历史的重要

有与会传道亦问及可以如何与弟兄姊妹分享未来教会将要面对的挑战。关浩然指,他会与弟兄姊妹分享教会将要面临的威胁,分析过去以堂会为中心的困难,帮助信徒紧密同行;亦可组成不同小组,彼此承担和支援。

另外,有牧者分享观察,有青年神学生在毕业不想在教会牧会;教会里也有信徒不满按立年轻同工为牧师,其后更离开教会,指教会也要「翻新」信徒的传统观念。

是次为「2021逆境中香港教会跟进研究」发布会于金巴仑长老会道显堂举行,约有一百人出席。


守护自由空间,请支持基督教《时代论坛》
可选择:📲 PayMe 或 💳 网上捐款(信用卡)
⚡️转数快FPS +852 51100803(注明奉献,如需收据请附姓名及电话)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轉數快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