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消息

網絡時代青年牧養
牧者應具網紅影響力

【時代論壇訊】疫情爆發後,這兩年全球的教會也在開展網上牧養。世界華福中心於十一月四日在Zoom舉辦「網路時代下的青年牧養迷思──牧師非得當網紅?!」調研報告反思與專題座談會。當天報告的調查結果發現,年輕人對於網上聚會與屬靈生活都較年長者不積極。回應聚會主題,大部份的牧者都不認為牧者需要當網紅,有的提到神對每人的呼召和恩賜都不同,只管牧養主所託付的羊;有的指出做網紅是追求個人英雄主義,但牧者要做如網紅般具影響力的傳道者。

研究:年輕人網上聚會較不積極

負責調研的美國維真事工亦在會上報告的「疫情後的教會歸位與定位」調查研究(詳見:https://youtu.be/dFZnbxGmrwA,該研究訪問了682名在世界各地的教會參與者。身處美國的該會負責人蔡玉玲博士談到,年輕人對於網上聚會與屬靈生活普遍都不及年長者積極和正面,他們在網上聚會的專注度亦較低,而對教會的歸屬感及屬靈生命方面,退步比率亦較其他年齡組別高。面對著這些情況,多數牧師都傾向擔心會友不想回到教會參與實體聚會,有40.4%牧者擔心會友將從此漸漸消失。

蔡玉玲回應研究結果指,年輕人看重人的連結與信任關係建立,所以網上關係若連結不深、信任不足時,他們不願輕易敞開自己參與其中。她認為網上聚會和事工是便捷,「但無法取代實體聚會、教會的社區角色與教會應有的整全形象及功能。」她指不用鼓吹每位牧師都當網紅,因為不是每個牧者都口齒便給、反應靈敏,若刻意包裝,可能會令福音失益。「每一位牧者都有神的呼召和不同恩賜,各盡其職服侍在地或神託付的羊群就好。」她認為,網上事工可當作福音預工,但需要深思的神學和討論。

蔡玉玲指網上活動的內容有限,主要為講和聽,型態變化不大,因此,她會問:「陪伴一群人網上查經、禱告和分享、或提供講道和教導,就算是『牧養』嗎?」她反而覺得年輕人期待更好的實質互動和屬靈經歷。他們想見證和學習「道成肉身」的生命榜樣。就此,她鼓勵年輕牧者在疫情未完全過去前,不要驚慌躁動,應沉潛安靜,神會預備他們去突破和高飛。

牧者要接受現況並找機會

全球首間全網絡教會、來自台灣的iM行動教會主任牧師松慕強認為,牧者不能做網紅,因這是追求個人英雄主義,與基督教信仰有衝突。他指網紅是被群眾接受、有影響力的人,不是由正式機構授予權力,而他認為耶穌在他的時代有現時網紅的特質,雖不是著名的拉比,卻有很強的影響力。松慕強指出,牧者不是要當網紅,但要學習成為具網紅能力的傳道者。他提到未來教會的可能性,當中包括兼容派(虛實整合)和虛擬派(全網上聚會),提醒面對不可逆轉的變化,要接受現況並在其中找機會。牧者也要認清自己的恩賜再作回應。他談到,為了得著下一代,「網絡應該成為最好的禾場與工具。牧者應該用自己的強項,而不是模仿,帶領教會在多變的時代中,繼續勇敢前行。」

來自馬來西亞的甲洞衛理公會協理牧師許慧怡牧師認為,在疫情下,教會作網上牧養的問題是不知道自己需要甚麼,若是甚麼都嘗試不同的網上聚會和佈道,當年輕人面對太多選擇卻又只是各樣都三分鐘熱度,便難以留住他們。就此,她提出三個建議:連結,以團契連結大組門徒,小組牧養門徒,建立更深關係栽培領袖;處境化,與年輕人對話,了解他們的處境再作神學反思;資源共享,其教會拍攝短片,讓其他宗派、國家、領域的人使用。她提醒在發展網絡牧養時,要反思事工存在的目的、教會的優勢、事工最重要和須保留的是甚麼。

本港的伯特利神學院講師、基督教迦南堂義務主任牧師鄭家輝談到本港的情況指,香港有不少的基督教青年媒體和網絡事工,例如Hypersonic Lab、Jesus Online、思路.豐、麥田圈等。他指出,過去十多年都是由讀過神學、有權威的人發表意見,但近年不少年輕信徒都沒有讀過神學,但說話真誠、有自己的看法,在網上都受到年輕人的歡迎。因此,他留意到,未必需要用高深的話或很多裝備才能牧養年輕人。人們常以為年輕人喜歡上網敬拜,但數據反映事實並非如此,他提醒牧者反思所做的是否年輕人關心的。


守護自由空間,請支持基督教《時代論壇》
可選擇:📲 PayMe 或 💳 網上捐款(信用卡)
⚡️轉數快FPS +852 51100803(註明奉獻,如需收據請附姓名及電話)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