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時代講場最新文章

思「移民離堂潮下,教會怎樣走下去?」
堂會資源不足 教會資源互補

今年十月十六日《時代論壇》1833期頭版專題指出,近兩年香港移民會眾數目約六萬人,佔整體聚會人數約22%,人數甚多,令不同堂會面對奉獻與事奉人手不足問題,堂會氣氛亦因離別受到影響,並以「移民離堂潮下,教會怎樣走下去?」為題作深入探討。

當讀到這篇報道,心裡感到擔憂,自己反覆思想,初步認為釐清堂會與教會之間的關係,避免堂會主義,促進教會互補,或有助探索前路。首先,雖然堂會與教會的參與者都是基督徒,但堂會與教會不同。教會(church)意指基督徒社群(Christian community)所建立的組織,當中包括堂會(congregation)和翼鋒教會(parachurch),堂會泛指一群基督徒聚集在宗教建築中敬拜、接受教導和祈禱的組織,而翼鋒教會就有別於堂會性質的基督徒組織,如︰服務機構、外展事工、學校、或其他以基督信仰為性質和目的的組織 (Jeavons & Basinger, 2000)。

兩者對過去香港教會發展很重要,相輔相承,堂會吸引了不少港人歸入基督,翼鋒教會透過服侍香港見證基督。不過,隨堂會組織不斷增多,堂會主義靜悄悄地興起並壯大,堂會逐漸視堂會自身等於教會的全部,翼鋒教會的主要任務變成「為堂會提供慕道港人」,淡化了以實踐信仰來轉化香港的力量,結果,香港基督徒社群出現「輕翼鋒教會、重堂會發展」的現象。隨著近年社會運動發生,堂會主義的後果浮現,因「輕翼鋒教會」,社會批評「教會離地」,或某程度指出翼鋒教會的見證不足;亦因「重堂會發展」,不少信徒批評「教會要離開四面牆」,或某程度指出堂會甚少重視翼鋒教會的發展。 

堂會翼鋒合作 肝膽互補成長

我不是建議去堂會化或全翼鋒教會化,亦不是指堂會發展不重要,只是應避免堂會主義,應在堂會和翼鋒教會之間找出互補關係,促進整體教會發展。試想像,當堂會於未來陸續倒閉,歸主人數不足,香港教會只會在社會失去影響力,怎談翼鋒教會發展?另外,當翼鋒教會於未來陸續倒閉,香港教會在社會上的見證褪色,若沒有社會見證,難吸引港人歸主,又怎談堂會發展?

所以,借保羅的肢體比喻來探索堂會和翼鋒教會在教會發展中的互補關係,堂會如肝,翼鋒教會(機構)如膽,肝膽雖是不同器官,但各有功用,缺一不可,不可要求肝發揮膽、或膽發揮肝的效用,這只會強兩者所難。相反,若肝膽相照,生死與共,視堂會事奉與翼鋒教會事奉同等重要,作為身子的教會可健康成長。

例如,在事奉人手不足方面,其中堂會最吃力的應該是敬拜事奉,堂會可邀請相關翼鋒教會(即敬拜機構)到堂會出隊,促進堂會運作;若相關機構人手不足,堂會可推薦具心志又合資格的弟兄姐妹參與機構事奉,支持翼鋒教會發展,這也有助改善奉獻不足問題。因為當堂會鼓勵會眾在翼鋒教會事奉,一來他們的社區見證有助吸引其他人加入堂會,二來他們的奉獻能力,也隨職場資歷和信仰投入程度而提升。

或許,有人會問︰「為何堂會不可同時發揮翼鋒教會的果效?」當資源充足,的確可以,但不鼓勵,因這也是堂會主義的另一種極端,視堂會為全能組織,令牧者要兼顧其他事情,難以專心牧養,增加牧者負擔。而且,在移民離堂潮下,堂會已自顧不暇,假若某堂會能於未來持續為教會栽培具素質的門徒,積極與翼鋒教會互補,齊心轉化社會,活出教會見證,這已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分題為編者所加) 


參考:Jeavons T. & Basinger R. B. (2000). Growing givers' hearts : treating fundraising as ministry (1st ed.). Jossey-Bass.

作者為恩光書院教育及媒體科技主任。

守護自由空間,請支持基督教《時代論壇》
可選擇:📲 PayMe 或 💳 網上捐款(信用卡)或
⚡️轉數快FPS +852 51100803(註明奉獻,如需收據請附姓名及電話)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一生螈命
栽種和平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