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時代講場文章(至2017年2月14日)

沒有坐寶座的寶座上羔羊
領敬拜者之反思

一、前言──坐寶座的羔羊

  今天不少詩歌也有「坐寶座羔羊」之類的歌詞,而領敬拜者每每引用啟五:13或七:10去配合詩歌,但有趣的是這兩節經文中的羔羊皆沒有坐在寶座,何以滿有權柄的基督要站著去接受敬拜呢?本文嘗試透過了解啟示錄中的羔羊,對領敬拜作出一些反省。

二、啟示錄的結構和它所展示的問題

  啟示錄中出現了四次類似「我被聖靈感動」的語句(一:10;四:2;十七:3;廿一:10),它們將啟示錄分為四個異象。在第一個異象(一至三章)中,基督一直以一個滿有榮耀的形象出現,但到了第二個異象開始,祂頻頻以羔羊的形象出現。

  明顯地由第二個異象(四至十六章)開始,一切審判、拯救、得勝也是由羔羊引帶出來的,而在過程中羔羊與坐寶座者一起或分別接受敬拜。「寶座」在第四至五章出現了十九次,而那兒的羔羊是站著的。只是在啟三:21卻清楚指出基督不單可坐在寶座,更可賜人坐寶座的特權,只是由四及五章開始一直沒有講述羔羊「回到」寶座上,直到第四個異象(廿一至廿二章),再出現「神和羔羊的寶座」,那「寶座」之原文是單數的,它既屬「神」,也屬「羔羊」。這描述就好像羔羊於第二個異象開始「暫時離開」寶座去辦一些事,當工作完成後,在第四個異象中回到寶座上。

  此外,第二個和第三個異象較明顯的重點分別是審判和得勝,但何以要用一個看似軟弱的羔羊之形象去執行審判和表達得勝呢?不少人強調啟示錄鼓勵基督徒面對逼害的成分。但當細看七教會的問題,並非每間教會的問題也與逼迫直接有關,筆者且將她們的問題歸納為三方面:外在的問題(受逼害);內在的問題(行神所不喜悅之事);對神的問題(「真」與「假」),且透過回應這三方面的問題,去找出使用羔羊形象的原因。

三、受逼害的教會

  在傾倒最嚴厲的七碗之審判前,七位天使唱「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而七碗的內容,更使人聯想到神在埃及施行的十災,因此將這終末審判聯繫到「出埃及」是很自然的事。對猶太人來說,逾越節乃記念神藉羔羊的血去救贖以色列人出埃及一事,耶穌就是這逾越節羔羊,祂的死要釋放新以色列人。

  羔羊站著可能代表了祂那中介者的角色。例如第四章一直只描述長老與四活物的敬拜,但當羔羊在第五章出現並拿到書卷後,敬拜者馬上加上眾天使和聖徒(五:8-13)。羔羊甘心暫時「離開」天上的寶座,祂沒有堅持自己與神同等的地位,反倒虛己,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6-8)

  對於歷盡逼迫的信徒來說,「被殺的羔羊」不是軟弱的記號,神沒有以一位「坐在寶座上的神」的身分臨在世界,而是以羔羊的身分,祂藉受苦得勝。故此羔羊的行動對不信者而然那是嚴厲的審判和戰敗的哀歌,但對於信徒然而那是拯救和與羔羊同奏凱歌的喜悅。但是哪些人才可以被拯救、得勝呢?

四、「真與假」及行神所不喜悅之事的問題

真假敬拜

  在執行審判和拯救的過程中,每每加插了一些敬拜場景,一方面這些敬拜對信徒來說是莫大的鼓勵,然而更重要的是敬拜乃表現信徒忠貞的關鍵。

  原文之「拜」字在啟示錄中出現了廿四次,佔了它們在新約中那六十二次的百分之三十九。而在啟示錄以外那卅八次中,大部分也是描述敬拜神或基督的,但在啟示錄那廿四次中,只有九次是直接用以描述向神或基督的敬拜,而當中竟有十一次是用來描述對神的敵人之敬拜——魔鬼、偶像、龍、獸及獸像等。

  羔羊每每在敬拜場景中出現,在第一場敬拜中(四至五章),基督便首度以羔羊的身分出場。敬拜代表了敬拜者的認信,敬拜羔羊認定了基督是神。透過敬拜,啟示錄告訴我們神是誰。

生命的敬拜

  此外,敬拜不單指宗教的活動或敬拜聚會,而是生命的取態。七間教會中有五間被神責備做出不合神心意的事或抱著不合神心意的態度。例如吃祭偶像之物、行姦淫等事情,不難想像這一切在羅馬希臘文化中是多麼流行的事。別迦摩和推雅推喇教會便出現了這些行為,它們皆與假先知的教導有關的,這正是假敬拜的表現。

  其次是態度上的問題,例如富裕所引發出的問題,第十八章對審判巴比倫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她的奢華和放蕩。老底嘉的問題便是因為自以為富足,對神和神所關心的人和事不冷也不熱,以至神警告要從我口中把她吐出去。

  面對截然不同不同的世界觀,敬拜真神無疑是向當時的權勢和偶像宣戰,但哪些人可以得到羔羊的拯救呢?就是那些作初熟果子歸神和羔羊的人,以及羔羊的跟隨者(十四:4)。怎樣跟隨呢?Ellul指出只有羔羊和母羊在被屠宰時是不會反抗的。彌賽亞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賽五十三:7)。

  除了救贖,羔羊另一個清晰的形象是順服。在一個不信的世界中,順服、跟隨羔羊和祂的榜樣的人的名字將記在羔羊生命冊上,得進新耶路撒冷(廿一:27)。

五、小結

  羔羊象徵了拯救,也代表完全的順服。對於歷盡逼迫的信徒來說,基督一方面要對這不信的世界施行審判,同時又透過這羔羊的身分,告之信徒群體審判與拯救是並行的。問題是人要選擇敬拜偶像和不合神心意的世界觀,還是敬拜這位滿有權柄,卻願意「暫時離開」寶座、走到信徒群體中的羔羊。要敬拜羔羊,便要跟隨羔羊的榜樣,完全順服,以抗拒不合神心意的一切行為和思想。

六、帶領敬拜者之反思

  在這個簡單研經過程中,筆者對帶領敬拜作出以下反思。首先,啟示錄告訴我們敬拜中最重要的是要清楚敬拜的對象。不可敬拜任何「敬拜模式」,任何類型的聖詩、樂器,甚至敬拜「自己」,單單敬拜創造天地卻為我們死在十架的主。

  其次,敬拜的基礎是順服。「拜」就是俯伏,就是完完全全地、絕對地、義無反顧地將自己放低。而且,敬拜必須與行為相稱。若領敬拜者沒有好的態度、靈命和見證,再好的「歌藝」,再美的樂章,再完善的技巧和設施,也不足以將會眾帶到施恩寶座前。

  最後,領敬拜者必須對聖經有充分的了解,小心引用經文。例如五:13或七:10中跟本沒有出現過「坐寶座羔羊」,領敬拜者實不宜不求甚解地直接引用經文,長遠來說這對會眾可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的。

(筆者註:恕未為各論點之出處寫下註腳。)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