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時代講場文章(至2017年2月14日)

粉碎「平衡」的神話──在恩典中活著不平衡的生命

「忙碌」在現代社會及職場上已是一種病態,最近連政府也考慮是否制定標準工時的政策。我們不斷掙扎,務求兼顧工作、家庭、社會責任及教會生活。追求「平衡」是否只是一個神話、空想、無法達成的白日夢?又或如Keith Hammonds 所說:「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本身不僅是站不住腳,簡直就是有害、摧毀性的一種立論。」1柏祺城市轉化中心於三月十二日邀請當代著名職場神學家保羅史蒂文斯(R. Paul Stevens)就以上課題作解說,幫助信徒了解「平衡」的真義,活出豐盛。(編按:講座假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舉行,名為「粉碎『平衡』的神話──在恩典中活著不平衡的生命」。)

內在驅策力最難駕馭

  史蒂文斯首先跟我們探討「忙碌」和「壓力」的各種徵兆和來源,隨著科技的進步、消費主義的冒升、過多的資訊負荷、組織的轉型、文化的改變及因「全球化」而加劇的競爭,我們似乎無一倖免,其中最難駕馭的卻是內在的驅策力 (Drivenness),如麥哥登所說,它有以下的特徵2:一、只能藉著成就得到滿足;二、思想被各種成就的象徵佔據;三、追求擴展的心態已陷於失控;四、不太看重誠信;五、處人技巧較弱;六、很強的競爭性;七、一發不可收拾的憤怒;八、不正常的忙碌已成習慣。這種內在的驅策力在每人身上都發揮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問題是我們是否察覺到,隨後又怎樣將它馭駕。

  接著史蒂文斯從智慧書跟我們探討「時間和生命的意義」,閱讀這些書卷就好像與一位好反省、默想和深思的人同行。從詩篇上,我們從旁聽到某個人或某個群體的禱告;箴言旨在要我們反覆思考各種的意象與雋語;約伯記述當人失去一切,在掙扎尋找生命的真義中與神對話,最後卻發現神就是那位最終極的工作者。在傳道書中,傳道者有時藉著發問有關人生意義的難題,表達對神的饑渴。雖然問題一個接一個,但不像約伯記對神發出質問,而是對自己,又或許是對垂詢的世俗主義者所發出的質問。該書卷有兩種解釋方式:或是為人師者探索自己的疑問,又或是一名以護教者的身份,為世俗主義者在不相信一位全能的神,看「日光之下」的人生作出發點所提出的問題。所以整卷書可被視為罪帶來咒詛(創三16)的延伸論述。由此角度觀之,「日光之下」的人生沒有絕對價值,也沒有確切的未來。

  傳道書的三個關鍵問題包括:一、做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甚麼益處呢?(傳三9);二、人生……誰知道甚麼與他有益呢?(六12);三、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甚麼事呢?(六12)最後,我們得以在人生種種難題,包括智慧、工作、金錢、世俗的宗教、享樂與文化、成功、死亡以及時間中遇見神。

  史蒂文斯又跟我們以一個歸納式的進路去體驗時間:一、「凡事都有定期。」(傳三1),我們按著季節(season)體驗它;二、時間並不是沒有意義與和諧的無休止循環。「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傳三11);三、智慧使我們分辨行動的「合宜時間」;四、時間跟工作一樣,就好像一位佈道家,帶領我們超越目前,體認到自己正在被神追尋,因為「祂又把永恆的意識放在人的心裡」(參傳三11)。

分辨永恆真義的關鍵時刻

  他又提到我們必須認識和了解時間的靈性層面:首先是神創造了時間,它是神的禮物,被祂看為好的;聖經第一次提到「聖潔」就是用來形容時間的(創二 3)。萬物因罪而墮落,時間也隨之被扭曲。但在基督裡有充足的救贖恩典,甚至我們的時間經驗也能蒙贖。我們是受託的時間管家,並非時間的擁有者,並且為著如何管理時間,將要對神有所交待。人生的智慧在於分辨在時序(chronos)中夾雜著擁有永恆及真義的關鍵時刻(Kairos)(傳三1;八5-6)。就好像有一次史蒂文斯正準備出外開會,他那位正值青春期的大女兒忽然問他:「婚前性行為有何不對?」他立即察覺到這是一關鍵時刻(Kairos),便決定取消會議,留下來,跟她詳談。「天下萬務都有定時」(傳三1)、「各樣事務成就都有時候和定理」(傳八6),所以我們的時間是夠用的。當基督徒說「我沒時間」,卻沒有想到這麼說就等同把藉著基督為他們更新、贖回的時間,轉回成失喪的時間。3

  很少聖徒或神秘主義者鼓吹平衡之道,其實他們體驗到的,是對不同的優先次序有著火熱之情,並不是要克服自己的過度(excessiveness),反而是全然委身,作為對神的奉獻及回應。4「生命就是要面對不同的優先次序,作出抉擇。但在我們這個全有或全無(all or nothing) 的文化裡,訴諸這些抉擇竟常被視為失敗的表現。在尋求平衡的幌子下,我們努力地在任何時地都爭取成就,我們又怎能不感到內疚和受壓,甚至一無所成。」5

優先次序不是清單

  怎樣面對優先次序就是問題的重心了。究竟優先次序是一張清單(list)還是一個網絡(web)就成了最關鍵的問題。我們一般都以為是前者,譬如在星期日,第一位就是上帝,跟著是家庭和工作,但在平日,坦白說,工作跟上帝的位置就要來個對調。但這樣的排放是錯誤的,這些優先次序應該比較像一個網絡,是相互依存 (interdependent),以神為中心的(見下圖)。

 

   就拿工作來說,所有盡心盡意,憑著信望愛而做的都是神的工作,絕不遜於教會牧師或宣教士所作的,所以是將神還是工作放首位根本不是一個問題,因為兩者不是對立或獨立的,反而是息息相關,緊緊地結連著的。工作不單是事奉,也是敬拜,服事神是根本沒有半職 (part-time)的,更不限於教會內。

  史蒂文斯最後談到的就是如何面對種種的張力,首先是要學習在這一切中看見神,其次就是不要逃避它,反而將它視為屬靈的操練,訓練自己每時每刻都感受著神的同在。6憑著信心,好好地睡一覺,深信在我們的睡夢中,神仍會繼續工作,成全祂託付我們的。另外我們也需事先計劃重要的事情,不要單憑事情的緊急性去作出反應,時間的分配應以其重要性作考慮(見下圖)。7

 

緊急

非緊急

重要

20-25%(25 - 30%)

65-80%(15%)

非重要

15%(50-60%)

少於 1% (2-3%)

  上圖方格內的百份比是合理的比重,括號內紅色粗體的百份比則是大部份人的比重,我們也不妨反省自己在這方面的分配,有紀律地調配更多時間到重要的事情上,不要不知不覺的做了「緊急」的奴隸。要邁向正確的方向,就要學懂說「不」,無需太急進,明白到凡事都有定期,並持守安息日,活出三P:禱告(Prayer)(出三十一12-13,17)、締造和平(Peace-making)(可二23-三6 ),以及玩樂 (Play)(申十四26)。最後史蒂文斯以畢德生(Eugene Peterson)的一句說話作總結:「你如果不能每星期抽出一天休息,那你實在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

(作者為柏祺城市轉化中心總監)

編按:分題為編者所加。


  1. Keith H. Hammonds, “Balance is Bunk!” Fast Company 87, October 2004

  2. Gordon MacDonald, “Ordering your Private Word” (Thomas Nelson, 2007) p. 31-6

  3. Jacques Ellul, “The Presence of the Kingdom” (Helmers & Howard Publishing, 1989)p.233

  4. John Dalla Costa, “Magnificence at Work” (Novalis, 2005) p. 149

  5. Keith H. Hammonds, “Balance is Bunk!” Fast Company 87, October 2004

  6. Brother Lawrence, “The Practice of the Presence of God” (Revell; Reprinted edition, 1967)

  7. Stephen R Covery, A Roger Merril and Rebecca R Merril, “First Things First” (Simon & Schuster, 1994)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