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资料库

昔日新闻

转化城市 由传媒开始
刘进图:香港传媒有三个出路
(9月9日消息)

左起:刘进图、任志强、吕庆雄(主持)

【时代论坛讯】刚过去的立法会选举,你有否从网络媒体得知候选人的政纲和背景资料?在资讯爆炸的年代,传统媒体再不是资讯的主要提供来源,普遍人都可从网络获得大量的新闻资讯。那么,传统传媒还有生存空间吗?香港传媒又如何继续生存、转化和适应后现代媒体颠覆的新时代?伯特利神学院柏祺城市转化中心于九月七日晚上假中国基督教播道会港福堂举办名为「转化城市 由传媒开始」的研讨会。由《明报》前总编辑、现任明报教育出版有限公司营运总裁刘进图主讲香港传媒生态的困境和出路,《时代论坛》社长任志强博士回应新媒体对宗教的冲击。

言论自由的欠缺和隐忧

刘进图尝试把香港的传媒生态当作是一个人的体检报告,从法律、经济、政治和科技的角度评估香港传媒的健康指数。在法律的角度,从符号来表达,他给予一个剔加一个大点,表示传媒在法律保障上合格但有点欠缺和隐忧。回归后,香港的司法独立的法治精神得以延续,传媒和观众发表的自由受到独立法院的法律解释。因此,即使大家并非在传媒工作,在日常生活里都能体验香港是拥有言论自由的地方。然而,我们不能假设这自由是必然存在,只要大家跨过深圳河以北,你常用的通讯工具已经不能够使用,你平日习以为常可以接触到的资讯不能够获取,你发表一些敏感的文章无法上载。因此,香港因法律制度的不同而赋予香港人有言论的自由。

可是,刘进图指香港传媒在行使言论自由时仍有些欠缺和隐忧。记者协会在九十年代提议在香港制订资讯自由法,通过立法的程序赋予传媒和公众向政府索取资料的权力,若果政府拒绝,政府必须能够提出法律所给予的理由,否则要承担法律的责任。到现在,香港仍未立法。另外,香港也欠缺档案法约束政府保留所有的政府档案,所以每次政府换届时也难免有重要档案流失。至于隐忧,诽谤诉讼法本来能够保障人的声誉,然而在香港打官司的费用高昂,诉讼费可达二百至三百万元。若一些财宏势大的人物利用诽谤诉讼法控告财弱的小型传媒机构,将大大影响他们的生存空间。此外,二○○三年《基本法》廿三条立法的草案中关于官方机密的立法,明显影响新闻自由。由于廿三条立法乃宪制要求,虽然廿三条立法被推倒,但往后必会重新商讨。往后的立法过程将成为另一隐忧。

新媒体叫好不叫座

在经济的角度,刘进图则认为前景并不乐观。他给予一个大交叉和一个问号,表示媒体在营运上的健康情况不及格,往后有很多未知之数。现时不论是报业、电台或电视台等传统传媒机构,都因为业绩亏损或害怕亏损而大幅减低制作成本,继而导致内容质素下降。当质素下降,没法吸引读者,读者数目也会下降,导致生意流失。至于新媒体,它彷似能够吸引大量读者,却叫好不叫座,没法找到可持续的营运方式,导致无以为继。传统媒体难以经营是因为数码科技把大部份人从传统媒体吸收资讯的习惯改变了,由从固定时间听电台节目、新闻报道及翻阅报章杂志吸收资讯,转变成在网上随时随地吸收资讯。因此大量传统媒体的读者已转为网上阅览的读者。

刘进图分享去年美国报业代表发表的研究,显示每一个纸媒读者的收入是七美元,而每一个网上订阅的读者收入是一美元。若十万名读者全部转移到网上阅览新闻,报馆的收入下降七份之六。因此,数码浪潮绝对令传统媒体经营困难。其实,传统媒体设立网上版在技术上不困难,把全部的新闻内容上载到网上也不困难,其浏览量更会大增。然而,收入将会大幅减少。虽然网上的新媒体在成本和编制上会有较少包袱,但收入微薄。网上广告的产量每年都有两倍的增长,不过都被科技企业以大数据分析获取用户的喜好,广告的命中率比传统媒体高二十倍以上的优势,而取得大部份网上广告的收入。或许传统媒体可选择用户收费,然而网民已习惯免费网上阅读文章,网上收费没有吸引力。

传媒所受政治影响的结构性改变

在政治角度方面,刘进图给予一个交叉和一个问号,表示传媒的政治压力增加,前景不明朗。当中包括周期性的原因和结构性的原因。当一个弱势的政府要硬推不受欢迎的法案时,媒体的政治压力就会增加。但自二○一三年,香港传媒所受的政治影响有三个结构性的改变:其一、广告商增加了政治考虑;其二、内地市场牵引力增加,如无綫电视制作中心本来打算在香港扩建,现在因市场因素考虑在内地兴建;其三、内地资金进入香港媒体市场,成为香港媒体的老板,如马云公开购买《南华早报》等,都可反映香港主流媒体的政治压力正在增加。

在科技的角度,刘进图给予一个剔加一个大点和一个问号,表示香港媒体在科技发展上仍能生存,但往后发展不明。网络世界廿四小时运作,即时性强,审查也变得困难,增加发挥空间,带动新闻自由。可是,网上传播的生态带来两个冲击:第一、网上读者的意识形态壁垒分明,如「黄丝带」网民阅读「黄丝」的媒体;「蓝丝带」网民阅读「蓝丝」的媒体,若一个网上媒体提供客观持平的报道,将两方都不讨好。客观、公允、持平的传统新闻原则将无法吸引网上读者,令网上传媒走向偏激的路线以确保浏览量,传统的专业新闻操守变得稀有;第二、社交媒体的发展导致网上孤岛的出现。过去读者会按照新闻机构提供的途径接收新闻资讯,然而社交网络改变了网民的阅读习惯,大部份网民只会阅读社交平台上朋友推介的文章,把新闻获取权力断送给自己的社交圈子。当遇到意见不同的言论便删除其言论,并unfriend该用户,其个人的社交网络言论变得「清一色」。寻找意气相投的朋友并没不妥,但当大家把新闻信息的获取权交托给这清一色的群组,我们就只能收到单一意识形态的信息,并不知不觉地对事情产生偏见,例如:当记者拍摄到七名警察殴打一名示威者,不同的网上孤岛会有不同的信息,黄丝带群组收到的信息是「魔警打人」;蓝丝带群组收到的信息是「七侠被屈」。在没有共同的信息基础下,两个群组里的人难以沟通。现今社会以及教会的撕裂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香港传媒生态的救赎与更新

刘进图对现时的香港传媒生态感到悲观,但并不绝望。他仍然相信香港的传媒会有三个出路:第一、根据《基本法》,香港的角色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金融机构要透过媒体的资讯进行分析及投资,因此必须容许资讯快速地自由流通。信息的流通带动新闻资讯的传达及言论表达的自由。从中央的角度来看,他们或许不认同信息自由的价值,但从实际的情况出发,当中央收紧香港的资讯自由,香港会沦为国内的金融中心,其过往的经济成果将由新加坡和东京瓜分,影响中国的政治势力。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国际金融中心对新闻及言论自由的贡献。

第二、网络媒体发展的生存空间慢慢浮现。从「毛记电视」的黎明白咖啡广告可见只要有创意便能吸引网民,建立市场。此外,收费经营的模式有其发展空间。刘进图指若有一百万人每天支付三元购买网上新闻,一年便会有一千二百万收入。这个数字虽然无法经营一个电视台或报馆,却能经营一个《立场新闻》以及一个传真社。

第三、在两极分化的网络世界里,香港还有很多有理想的新闻工作者无惧艰难的环境,卑微的收入,努力维护传统新闻价值。这犹如以利亚问上帝为何只有他一个人时,上帝回答说还有七千人未向巴力屈膝。香港还有以千计的记者愿意守护其新闻价值。

刘进图不单只想为香港传媒找出路,他更盼望万象更新,强化香港的传媒生态。他以维基百科为例,这个网上百科全书全部是由认同其存在价值的网民免费为网站编制内容。他相信这个模式也能够套用在香港的媒体里,让读者担任公民记者,看到突发事件或社会的不公时会拍下来传送到报馆核实,与编采团队一同缔造改变。

新媒体对信仰和教会的影响

任志强回应表示后现代的媒体文化不是一个过渡期,而是一个新时代。网络媒体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大部人生活的一部份。这种改变也塑造了另一种对信仰的体现。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方法变得即时、碎片化和欠缺前文后理。他指,要明白对方的意思往往需要追索对方一连串的讯息。有趣的是这些讯息如真空中说一句话,却跟社会发生的事有关联。另外,他也指出现在大部份人都在社交平台上阅读朋友分享的文章,却不知道其出处。我们大量吸收的资讯内容是朋友互相传达的,而非由专业新闻团队提供。这个现象对于专业新闻从业员来说并或许不是好的发展,然而,从宗教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媒体革命的契机。他指欧洲在五百年前的中世纪,活字印刷术的创造推动了基督新教的宗教改革。因为有了印刷技术,印刷圣经的数目大增,促成马丁路德等人呼吁众人自己读圣经。除此之外,欧洲的权力板块也重新变动,这揭示新媒体或会带来重大的宗教冲击,教会应持开放的态度迎接时代的改变。

在问答环节,刘进图就媒体改革如何推动宗教改革上作补充,指活字印刷令圣经普及化;网络媒体可能会令释经及神学普及化,如:今天我们听了牧师的讲道,我们可以透过网络搜寻其他释经的文章互相比较。这个改变会对现时教会带来冲击。

是次研讨会为伯特利神学院柏祺城市转化中心举办的「城市转化」研讨会系列之一,约有四十人出席。

http://christiantimes.org.hk,时代论坛每日新闻,2016.09.09)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