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消息

反思政治正確對教會的挑戰 
劉志雄:政治正確阻礙理性討論議題


劉志雄、楊思言

【時代論壇訊】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國總統,有分析指他勝選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美國人對政治正確感到厭倦,與特朗普的主張不謀而合。這種觀念會如何影響信徒?當中有何反思之處?

美國人過份強調政治正確

美國普林斯頓神學院博士生楊思言在香港性文化學會舉辦的講座指出政治正確一詞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美國,是指用詞上、措施上保護弱勢社群,例如婦女、少數族裔、同性戀者。例如,為了避免惹上歧視穆斯林的指控,美國人會避免說「聖誕快樂」,改為「節日快樂」。

楊思言坦言,在普林斯頓神學院內,政治正確的氣氛更甚,甚至影響她及其他神學生的學習。她舉出多個例子,例如是圖書館會放有泰國的佛像、神符。上部份課堂時,由於「耶穌」、「上帝」這些名詞的含意專指白人男人,所以會忌憚使用,就連白人男作者的神學書籍都會避免使用。甚至,「神」一詞會被認為背後反映父權,代表壓迫女性,所以會有性別中立的神學語言。為了符合性別多元政策,校方更會考慮讓跨性別人士自選廁所。

楊思言批評,表面上神學院表現出多元包容,尊重弱勢社群,但實際上只在乎政治正確,擔心被批評歧視弱勢社群,至於神學院內不可提「耶穌」一詞更是打壓言論自由。楊思言認為神學院緊張於神學語言會否帶有性別歧視,卻未有關心其他的性別欺壓議題。例如,神學院課程談到美國黑人解放歷史,卻選擇性忽視他們欺壓其他族裔黑人的事實。

楊思言認為,政治正確過份簡化事實,表面表現出對弱勢社群的寬容,卻實際諸多限制。維護弱勢社群本身沒問題,但未有留意這些群體間本身觀念上處於對立,甚至互相歧視,例如是穆斯林及同性戀者互相排斥。至於有更多社群如殘疾人士、恐襲受害者、低收入家庭這些真正的弱勢社群卻一直被忽視。雖很多人在言語上有維護個別群體,但忽略他們的切身需要,例如是側重關心美國黑人民權,卻忽視人口販賣問題。更甚的是,政治正確引申出對個別群體先入為主的偏見。例如白人就被認定是壞人,黑人就被認為一定是好人,反而加深族群之間的對立關係。

由美國熾熱的政治正確氣氛,楊思言認為從中可以反省我們有否敏銳的心,察覺弱勢群體的需要、感受。聖經中愛鄰如己的教導,不是要驅使我們去標籤個別群體,而是眾人平等,彼此對等而不對立。論到愛人,不等於不可指責對方錯誤的觀點,只是不要帶著仇恨的心。

信徒應慎思明辯

基督教城市使命教會堂主任劉志雄牧師回應楊思言的發言,認為美國濃厚的政治正確氣氛令人值得反省過往持守的價值觀,會否有時矯枉過正,過份側重於個別群體的利益,甚至影響對議題的取態。他舉例指我們應保護動物,但並非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殺動物。他引用出埃及記及利未記的經文,指出聖經中雖有教導要關顧貧窮人,但亦提到事情要按公正判斷,不可偏頗貧窮人。

另外,信徒不先入為主,標籤個別群體。例如,本港年輕人關心社會,參與政治活動,就被認定是「廢青」;基督徒則被形容為「耶 L」,但被抹殺對社會的貢獻。傳媒、主流民意的標籤只會加深彼此矛盾。社會上充滿不同標籤,抹黑不同群體,令不同群體之間難以對話。信徒應慎思明辯,聆聽對方的立場、訴求,撇棄先入為主的偏見,實事求是地議事論事,才能建設社會。

於答問時間,有會眾提問政治正確概念會否不同地方各有不同定義。楊思言指她闡述的政治正確定義為主流看法,但美國因歷史因素,會對個別群體如黑人、女性特別敏感。劉志雄澄清保護弱勢社群是善意的舉動,不需完全否定,但不能絕對化看待。其中,最重要的是不可污名化持其他意見的人士,扼殺討論空間。主持則問到維護政治正確的人士是否知道自己思路有自相矛盾之處。楊思言認為,早前多宗歐美的恐襲事件,都會傾向淡化襲擊者的穆斯林身份,只提到襲擊同志酒吧,令人認為是同性戀者被針對性襲擊,而不敢提到穆斯林,忽視穆斯林本身信仰上已會排斥同性戀者。

是次講座於一月十六日在九龍靈光堂舉行,有三十多人出席。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