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消息

「命途.想像」青年日營培靈會
劉進圖籲放下自義步向復和


劉進圖證道時分享基督徒得力祕訣。(楊軍攝)

【時代論壇訊】近年的社會事件深深影響著這城的年輕人,包括不少青年信徒。青年信徒如何懷著從主而來的盼望,重新扎根於神,在了解社會現況之餘,再次重新想像自己和社會的前景和未來?一月廿一日假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舉辦的「命途.想像——基督徒青年商討日營」,聚集約二百名三十歲或以下的年輕信徒,一起了解社會不同方面的問題,並作出商討,說出對社會未來的想像。

日營上午部份為培靈會,邀得明報教育出版有限公司營運總裁劉進圖作講員。劉進圖以三段經文(賽四31、耶十二5、詩卅一8)描述如鷹展翅上騰、與馬賽跑、寬闊之地三個情景作開首,與青年信徒探討如何才能達致這樣的事奉光景。他形容那是一種流動、行雲流水的狀態,可是很多基督徒卻經歷不到這樣的狀態,他指出,令我們達不到這狀態主要有兩大常見障礙,包括枯竭(Exhaustion)及重擔(Burden)。

劉進圖表示,很多屬靈的和熱心事奉、有理想和激情的人,容易陷入枯竭的境地,就像先知以利亞在迦密山擊敗四百五十個巴力先知後聽見王后耶洗別要追殺他就崩潰,就是典型的枯竭個案;而雨傘運動後教會新增了這樣的一批信徒。他分享自己經歷及跨越心靈枯竭的時刻:在擔任《明報》總編輯的兩年,每天工作十四小時,生命漸漸遠離上帝;在一四年遇襲後在病榻上,他聽見上帝的呼喚,他重讀大學時期對他靈命有重大影響的書籍,包括巴刻的《認識神》、潘霍華的《追隨基督》和《獄中書簡》等。他分享,這兩年多學習潘霍華的靈修方法,每天默想詩篇一段經文,對一向講究理性分析的他大有幫助,從每天生活中體會和思想詩人所描述的意境,也是以禱告的心與神溝通的過程。他舉例指,一四年佔領運動進行期間,他因受傷後行動不便而做不了任何事情,卻很擔心學生的安全;但詩一二七1說的「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給他很大安慰,最後運動沒有嚴重的傷亡,他深信是上帝的看顧。

第二個障礙是重擔。劉進圖指,很多信徒背負著不為人知的重擔,可能是成長的傷痛,可能是投入社會運動後沒有果效,或是與他人關係的破碎。可是,我們可以邀請耶穌進入我們的記憶中,在祂陪同下一起重新走過那段路,過後會感到輕省無比。此外,若面對因政見不同而造成撕裂的關係,他鼓勵信徒作出自省。「撕裂本來是可以修補的,復和本來是有可能的,但有太多人選擇像法利賽人那樣祈禱。……有多少人能像那稅吏一樣,認清自己的本相,在聖靈的光照下,向神呼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他指出,惟有當我們以罪人的身份呼求神的憐憫,才有可能與教會內尋求神開恩憐憫的罪人復和。他又鼓勵信徒學習誦念「耶穌禱文」,學習放下自義的包袱,以謙卑柔和的心面對人際撕裂。

劉進圖指,當我們告別枯竭,放下重擔,才能看見那屬於上帝的超然的真實(transcendent reality),才能對人生的命途有不一樣的想像。不同人有不同遇見上帝的經歷,但更重要的是,上帝願意我們認識祂,只要我們願意,祂就有辦法讓我們看見。

有與會者向劉進圖進一步發問復和的祕訣。劉進圖表示,我們很多時都誤解了「饒恕」、「復和」、「包容」等字詞的意思,其實那不代表要我們放棄自己的信念、公義原則、不需要我們指鹿為馬、習非成是,只是要求我們放下憎恨、憤怒、自義、恐懼——這不需要與人合作,是自己的事。

最後他指當前的撕裂嚴重到一地步,是理性和學識也沒法解決,如果基督的教會能修補關係,彼此相愛,互相饒恕,所有看見這個奇蹟的人便能看見上帝的真實。

日營下午部份包括World Cafe,讓青年信徒共商基督徒在社關上的角色;及以政治、本土文化、貧窮、土地、社區發展為題的工作坊。

日營由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香港基督教協進會青年事工小組、使命公民運動合辦。更多相關報道可參本報網站及印刷版。


(楊軍攝)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