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时代讲场最新文章

回应梁家麟——请不要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而是解决问题本身

近来见到梁家麟院长于《建道通讯》发表的文章〈迷失方向的香港教会〉,作为一个经常闹教会的笔者深感不快。因笔者看到的,是上一代牧者如何不理解这一代信徒的想法;还有就是我们这一代信徒经常批评的「坏鬼神学」。

梁院长直指香港教会迷失了方向,最基本的原因是「布道与植堂发展模式有待转型」、「领导层转换带来的失焦」和「教会舆论被政治骑劫」。顺带一提,很多梁牧没有开名的人笔者心中也大约猜到一二,在此不明言。

首先是布道事工

梁牧断言今日多数信徒不再传福音为事工的主调,肆意批评大型布道会。笔者极之不相信「不积极传福音、不以吸纳新人作为首要目标的教会,都是教会内部问题孳生的温床,几乎不会有例外。」,因为以积极传福音,积极吸纳新人作为首要目标,才是将福音扭曲的原因。

当耶稣呼召门徒时,经文所着重的,是他们要撇下(ἀφέντες)自己所有一切来跟从他,这是召人归主的福音,也是悔改的福音。福音从来都应像重价的珠子、当人遇见这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来买这颗珠子(改自马太福音十三46)。但我们且看看今日教会所宣讲叫人归主的福音,大多只是说信耶稣生命会丰盛,并且得的更丰盛。但作为信徒舍身背十架的代价、教会却只字不提。为何?很简单,因为这些信息没有市场,会赶客。这样的福音才是梁牧口中所指,新自由主义下,以市场作为主导的的一种被扭曲的福音。整个福音信仰就变了质成为了一种很功利的信仰,这是很自私的信仰,很自私的福音。原来人信耶稣就是为了「换取」丰盛的生命。那真的与拜黄大仙没分别了1。笔者无意指所有以传福音为首要的教会都会陷入这个问题,但现实上,请问有几多以传福音为首要的教会会在布道过程重视福音的整全性(Holistic)?笔者实在看!不!到!

而对这些扭曲了的福音的「解药」,就是重质的信徒培育。即使是功利点的来说,信徒要以传福音为首要目标。如果信徒连福音的本质都未搞清楚,那他走出去传福音也只是瞎子领路,叫人跌倒。

而大型布道会不再有效的真正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香港人普遍都接触过基督信仰,而且还是有负面的印象。在以前的时期,因资讯不通,基督信仰对他们来说是新事物。这些有关基督信仰的资讯不一定是正面旳,更多却是负面的。很简单,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例如圣雄甘地的一句名言:「我喜欢你们的这位基督,但我不喜欢你们的基督教徒。你们的基督教徒是那么不像你们的这位基督。」(I like your Christ, I do not like your Christians. Your Christians are so unlike your Christ. )基督教近几年来不断有负面新闻,例如是有些基督徒被拍到在露宿者旁边报佳音。但笔者要强调,此例子中,照片中的信徒是有去慰问那位露宿者的。但基于媒体的报道下,就是会给人留下一个坏印象。这些事情中,有的是基督教是无辜的,但有更多是自招的。

第二,香港人的教育水平,思考能力也提高了不少。今日香港人的思考能力与以往已经大有不同,基督信仰当中的教义除了是理性之外,有时更是超越理性所能接受的。不少基督信仰中不合常理的教义又没有好好地诠释,例如是基督信仰中的苦难问题。不少人会将世上的苦难简单地诠译为那地方的人不信耶稣,这对于未信的人是十分难接受的。而基督教中尤其是基要派当中,严守圣经字面意思,更名言「圣经讲乜我就做乜」的教导是令未信者匪夷所思。一来他们不会明白几千年前写成的圣经与他们何干,也会认为盲目遵守几千年前写成的一本书是食古不化。

最后,笔者想多加一句,若是梁院长希望研究大型布道会的成效,可趁二○一七某单位所办的「福音盛会」,做一个有关与会者对基督信仰的印象,为何接受/不接受基督信仰的研究。看看到底是大型布道会已经失去了作用,还是只是因为弟兄姊妹不够努力。

领导层转换的问题

这个议题,梁牧的篇幅不多,笔者也不详谈。说到这里,教会青黄不接,最大责任在教会,尤其是教会的高层人士。在实际的教会操作上,教会什少将重任委予年轻人,年轻人在教会中向上流动的渠道十分缺乏。于青少年和大专的事工上,不少教会仍然以导师主导的制度营运事工。个别教会可能会让年轻的信徒领袖参与制作周会的过程,但周会的主菜的部份依然是教会中的导师和传道人。当然,笔者是比较大胆的,笔者认为教会可以多给予教会的年轻人机会,给他们全权负责周会的权利。负责人可尝试全权负责带查经,带神学读书会,而教牧同工只是作辅助的角色。即使他们在带的过程中出错,那是不紧要的,因为错本身是年轻人的权利。而且,「认识真理」的过程本身就会有某程度对真理误解,教会大可放手让年轻人碰碰钉,也是让他们更容易适应接班时会面对的挑战。

福音从来都是充满政治性的

笔者要首先说一句:福音是整全的,福音当中固然有神与人之间的「复和」,同时也包括上主所创造的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的大地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复和」。圣经当中的福音从来社会息息相关,除非梁院长想要把圣经中的五经、小先知书等从旧约正典中剔除,否则社会公义,照顾弱势从来都是基督信仰的一部份。而当思考到弱势社群当中的问题,必然与政治,政制有关。在笔者而言,无论信徒是左还是右,是黄还是蓝,他当然可以是一位关心社会的基督徒。但若然有基督徒叫笔者不用关心那些弱势社群,那他一定是那些离地,什至是离教的信徒。

在今日香港的社会中,固然是高度政治化。任何蚊型的小问题都会升华至政治事件。但请梁牧别要单单把矛头指向网上批评教会建制(黄丝)的声音。教会中不少蓝色人士更是比黄色人士更恶,他们一见教牧的讲道有一点不合心意就即席离座,罢交奉献,有些更「用脚投票」。这些例子笔者也见不少。不是所有的组织都会受政治化影响。例如是天文学会,打机学会受政治化的影响比较少。但基督信仰正如笔者所言,本身就是高度政治的。归根究底,是教会从没有把信仰当中政治性的方向好好教导会友。教会在这十几年的教导中都刻意地去政治化,当接触到高度政治的神学就当然是会两极分化吧,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受过如此的训练,例如是用什么原则理解圣经的「政治事件」。但刻意地去政治化其实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化,因这种去政治化是象征着权力的不对等,教会高层利用权力将圣经本身有的政治性阉割,也是一种制度上的暴力把圣经禁声。问题从来不是教会「没有空」作政治教育,而是教会把圣经中的政治性阉割。

面对教会中的批评

笔者平时也会看不少批评教会的文章,诚然,当中有些是有道理,也有些是没道理的。学问,就是要学习怎样去问问题。问了正确问题,才能解决问题。笔者记得有句说话,但忘了是谁说的,内容大概是华人解决问题通常不是解决问题本身,而是解决提出问题的那人。这很符合教会的现况。但毕竟,会出声批评教会的信徒们也是在乎教会的,不然他们不会花那么多的时间写文章,做网台节目。与其不断指责他们的批评没建设,为何不好好牧养他们,让他们试试就自己的批评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并一尝以实际方法解决教会所面对的问题。

批判信仰,批判教会本身就是好事,真理是愈辩愈明的,学术也是因为有人不断批判,不断研究才有今天的发展。正正是因为几十年前的人批判「圣经绝对无误」这槪念,我们基督信仰才有「圣经有限度无误」或者「圣经原稿无误」这圣经神学。圣经学者什至批判「耶稣钉死赎世人的罪」这个基督信仰中最根本的槪念,所以我们今天有了「保罗新观」。透过批判现代主义的霸权,无视个人的主体,我们又有了后现代主义。要不是历来神学家们的批判,我们今天的基督信仰也不会发展至现在的模样。更正教Protestant本身的诞生就是批判天主教的赎罪券制度。事实上,教会(大公教会)是应该尽可能回应每一个对基督教的质疑,每一个对基督教的批判,因为这些批评事必有因。如果教会能多处理年轻人(改革派)提出的问题,那教会一定大有进步。

在不久的将来,教会要面对改朝换代。教会的上一代难免要交棒给下一代人。无论是多激进的信徒,他也是我们主内的弟兄姊妹,终有一天。曾经作为某院校团契的「老鬼」,就算多么不同意新人事的新作风,也只会尽量信任他们。教会是你们上一代,是我们这一代的,将会是我们的下一代的,也是属于基督的。希望牧者们能多多关顾批判性强、对教会不满的年轻人,多多接纳他们,即使是不同意他们的批评,也至少聆听他们为何会有这些批判,因为「眼不能对手说,我用不着你。头也不能对脚说,我用不着你。」(林前十二21)无论教会牧者多么不喜欢他们,他们仍是基督的肢体,在不久将来的教会,依然是有他们的参与。

(笔者为宣道会友爱堂之会友。本文原载于信仰百川:http://faith100.org/pABOu


1. 事实上,即使福音教会经常说的「信耶稣,得永生」,由于笔者是比较激进,笔者认为此说法也有点功利,把救恩说得像可交易的「货品」。而笔者心目中,相信基督信仰是人与神的复和,而救恩只是「bonus」。

Donationcall

舊回應1則


橄欖 / 2017-02-09 05:37:50.0

關於教會堂會的主要使命或功能是甚麼,以及何謂「因信稱義」

就有關教會與社關和論政的課題,及有關「因信稱義」的課題,筆者曾於去年多次分享過,現就作者這文章,選了下面幾篇作分享重溫:
 
〈教會堂會的主要功能其實不是論政〉
 
〈教會堂會的主要使命或功能是甚麼〉(以及何謂「因信稱義」)
 
 

更多标签
轉數快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