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時:」

【焦點關注】
大埔宏福苑五級大火

時代論壇

【聚會報道】
大東山爛頭營小屋變身支援站
修復保育盼承傳歷史

採訪:蔡頌然

【每日新聞】
錫安教會:公安正式逮捕18名同工

報道:陳盈恩

【每日新聞】
宏福苑旁支援站教會牧師:
求主賜智慧與災民同行

報道:陳雅汶

【國際新聞】
教宗為大埔五級火發唁電
英加教會發文呼籲代禱

時代論壇

【1996期 ‧ 頭版專題】
教會、信徒發揮社區力量
以聆聽與陪伴 盛載照顧者

採訪:林倩恆

【焦點藝評】
《國寶》
人生一臺戲

鄭政恆
更多

(代;)

“論#”

還可以做甚麼?大型火災後續跟進

我一直留意花蓮堰塞湖災情及災後善後工作經驗,可參考。整理如下: 香港今次要長久作戰,我們一定要由「個人感動」模式,轉化為「協作—按需要回應」,需大家暫時放下「想做點事」的衝動或感動,先做一點觀察(包括對......

詳細內容

AI情人甜,愛不是完美

根據《BBC News中文》報道,有25歲的女子在學業和工作壓力下,將人工智能(AI)成了她的傾訴對象,更將其角色性格設定為「暖男」情人。他們甚至互說「我愛你」,她又與AI情人享受「拍拖」時刻……

詳細內容

「天堂」不上、「地獄」不落

賴特(N. T. Wright)的神學對教會最大的影響之一,就是對天堂和地獄的看法。他指出,信徒的傳統信仰就是「死後靈魂會上天堂,沒有得救的人就下地獄」這種講法。但其實這並非聖經的教導,只是我們將一種柏拉圖思想加插入正統基督教信仰所出來的結果……

詳細內容

宏福苑受災學生情緒支援——你我都幫到手 

宏福苑大火肯定令全城難眠。 近宏福苑的6間學校已停課,但大埔區其他學校師生仍要繼續上課,相信不少學校總有居於宏福苑學生。作為兒時曾經歷家居火災,長大後又曾任老師,在此分享經驗與建議,盼能幫忙。 不要只靠心......

詳細內容

《女孩》:出埃及的曠野歧途

……直到最後一幕。女孩長大後,回到施暴者(男人)已經不在的那個家裡,昔日沒句好話的女人和和氣氣地歡迎女孩,端出一碗特意準備的麵線。我才倏地看懂了,淚眼模糊,停不下來。是怎麼做到的?那麼溫柔地訴說生命的殘忍。……

詳細內容

祈禱的法則,信仰的法則──尼西亞信經如何塑造路德宗的敬拜生命

……我們稱信經為「祈禱工具」,並非因為文字本身有某種神祕力量,而是因著聖靈透過群體的宣告,使這些文字成為塑造我們信心的器皿。每一次的宣告,都在聖靈的引導下,讓我們的信仰更深、更堅固,並能突破理性與有限的障礙,進入真實的信仰經歷中……

詳細內容

【壇+】

【總編desktop】
在禱告裡——悼念大火罹難者

大埔宏福苑五級大火,死亡數字不斷上升,也有一些生還者被救出送院。此刻 在禱告裡紀念的,包括為獲救者早得痊癒;更為眾多離世者得安息、遺屬得安慰。 在禱告裡,也紀念那些這天不眠不休的巿民,像救援人員、街坊義工......

詳細內容

【我的閱讀筆記】
生命的厚度

《生命是一份厚禮》是校園出版社前總編輯吳鯤生先生的著作。我因工作關係跟吳老先生有過一面之緣,他慷慨餽贈這本薄薄的書給我,而裡面以文字記載的歷煉卻是出奇地豐厚。 從來編輯都很少寫書,就算寫了,也未必有機會......

詳細內容

【「亂入」經林】
再思智慧人的神學:約伯妻子的微聲

……智慧人相信上帝在創世時定下萬物的秩序,人若能尋得當中秩序,並在生活裡實踐,便能享受隨之而來的福氣。但約伯的故事卻向這種神學提出質疑──既然立志行義敬畏上帝的約伯都不能避免天災人禍的苦難,智慧人高舉的生活方式真能助人面對世界的殘酷嗎?……

詳細內容

【教會史漫步學】
巴特(2):以辯證神學指控國家

……巴特宣稱:「當(基督)復活,聖靈觸摸到舊世界的肉體。但這接觸就仿如一個圓形和它的切線的接觸。」一方面,這是真正的接觸,聖子藉聖靈真的進入了我們有罪的世界,但基督並沒有化成人間任何主義或組織,世間上所有的人和事都是有罪的,不能涵括聖子,上主的同在寓居於祂的超越……

詳細內容

【職場伏事】
基督徒上司

「陳成!」一把尖銳的中年女聲劃破辦公室的寧靜。 新上任半年的經理,是典型30尾40初的事業型女性,下屬私下稱她「女魔頭」。每天中午飯後,她最喜歡的「消遣」是逐一檢視下屬的文件,像小學老師批改學生作業一樣......

詳細內容

【勞碌不庸碌】
一件無法求證的職場欺凌

歡姨(化名)是某快餐連鎖店的員工。她聯絡工委會時,訴說自己精神狀態不佳,正在接受精神科診治。她投訴在職場上受到欺凌,使她病情加重,同時表示,她的智障同事阿衡(化名)在工作中亦不斷受到欺凌及不公平的對待......

詳細內容

【慈心憐憫】
經歷愛,活出愛

曾幾何時,笑清(化名)也是一位在生活中掙扎的單親媽媽。那段日子,她經歷了家庭的破碎、教養孩子的壓力、經濟的困乏,以及那份只有自己面對的孤單與無助。但就在笑清最艱難的時候,上主介入她的生命,給我們機會去......

詳細內容

【老宜筆寫】
窄巷

回家經常走的路,終於換上新裝。車站兩旁本來是破舊不堪的唐樓,現在只剩下一幢了。新建成的30層高大廈,使舊巷四周變得煥然一新。我這老街坊忽有頓悟,憶海翻騰,回到半世紀多以前的環境。 我是蘇屋邨人,愛情把我......

詳細內容

【是師記】
由學生變師弟

筆者大學所修讀的學系、學院,今年60週年院慶,舉行了校友晚會。 筆者在系中只是小輩一名,但也懷著一顆60年一遇不妨回去走一趟的心態,隻身出席。 這晚的製作十分精采,現場氣氛溫情洋溢。數百校友齊集當年上課的......

詳細內容